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們都知道心臟病是一種極為致命的疾病,它發病突然,死亡率很高,每年有超過百萬人死于這類致命的疾病,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它的威脅。老齡化、慢性病(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等因素都會暗中增加心臟病的發生風險,而我們需
我們都知道心臟病是一種極為致命的疾病,它發病突然,死亡率很高,每年有超過百萬人死于這類致命的疾病,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它的威脅。
老齡化、慢性病(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等因素都會暗中增加心臟病的發生風險,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應該早一些預防心臟病的發生,特別是在40歲之后。
心臟病的發生最常見的原因是冠狀動脈出現了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而增加死亡風險。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應該從健康的飲食入手,并改掉吸煙、久坐不動、熬夜等生活習慣,盡量維護心血管的健康。
除此之外,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現異常的癥狀,也應該第一時間進行檢查,以降低心臟病的發生風險。因為一些身體的異常癥狀,可能提示你的血管已經出現了問題,比如接下來要說的腿上的癥狀。
病例:為什么忽然間走不動路了?
50多歲的張先生(化名)身體有些超重,平時也喜歡吸煙吃肉,但是自己感覺身體狀況還算不錯,也經常喜歡出去走走路、逛逛公園。在一年之前,張先生每次外出遛彎至少能走半個小時,也沒有不舒服或過于疲憊的感覺,但是最近這段時間,張先生卻發現自己的腿有點問題。
什么問題呢?一開始,張先生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之前那么能走了,走個幾分鐘就感覺腿沒勁走不動了,就得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再到后來,張先生發現自己走個幾百米,腿就有疼痛感,需要坐下來緩解,而且甚至上下樓都感覺費勁了。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張先生一開始覺得可能是上了歲數的緣故,沒當回事,但后來沒想到腿部出現了嚴重的潰瘍,經過醫生檢查確診為外周動脈疾病。
什么是外周動脈疾?。≒AD)?
外周動脈疾病是一種外周動脈出現動脈硬化而引起的血管疾病,它的一個典型癥狀就是像張先生那樣的間歇性跛行。一開始,患者可能會出現走不遠的情況,而隨后,隨著血管狹窄或閉塞程度加重,會出現走路時腿部有刺痛感,到最后,可能連走都不想走。
除了間歇性跛行以外,外周動脈疾病的癥狀還包括手腳發冷、發白,腿部或腳部毛發脫落等表現,這些癥狀的出現其實都和外周動脈血管的病變有關。
下肢的血液流動最有可能受到外周動脈疾病的影響,許多患者小腿的肌肉會因此出現萎縮,2020年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AHA)雜志《動脈硬化、血栓和血管生物學》上的一項研究也表明:“下肢外周動脈疾病與小腿肌肉面積減少、小腿肌肉脂肪浸潤和纖維化增加有關。”
更為危險的是,外周動脈疾病預示著患者會有更高的心臟病或腦血管疾病風險,因為隨著外周動脈疾病是由血管壁上斑塊(動脈硬化)增多所引起的,這些斑塊會導致心臟病、腦梗以及血栓的形成。
外周動脈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是的,既然外周動脈疾病會影響到你的心臟健康,我們必須要引起重視,特別是如果你出現了間歇性跛行,或是腿腳常有麻木、刺痛的感覺,應該及時就醫咨詢。
醫生可能會通過多普勒超聲、動脈血管造影、CT動脈成像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來確診,治療的方法包括藥物、手術等,主要目的是改善血流。
在日常生活中,戒煙、控制血壓和血脂水平,以及增加運動提高身體的循環等,都有助于預防外周動脈疾病的發生,保護我們心腦血管的健康。
近期文章:
預防心臟病吃什么?研究表明:1周吃它4次,心臟死亡風險降低40%
如何逆轉糖尿???柳葉刀:1個簡單的方法,或許能讓你恢復健康
身上這個地方疼,警惕心肺有問題!中醫:常揉兩對穴位可改善
李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