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發展,美食的食譜也在逐漸豐厚,同樣的食材,換一個調料也許就能做出一道口味完全不同的菜肴,在調料這件事上,家中老人常常會說一句話,那就是“豬不椒,羊不姜,魚不蒜”,這話能夠體驗出老一輩人對于食物烹飪的經驗,然而由來的年頭畢竟有些久了,到了今年,這個說法還有道理嗎?

首先就是“豬不椒”,這里的“椒”是花椒的意思。那么整句話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燒豬肉時不要放花椒,許多老人對這三個字深信不疑,所以在偶爾看到后背燒豬肉時放花椒,往往都要指責幾句,認為花椒會破壞豬肉本來的口感,甚至還會破壞豬肉的營養成分。
其實豬肉放花椒口味好,還是不放花椒口味好,這完全是因人而異,但說花椒會破壞豬肉的營養,那就有些無稽之談了。何況豬肉的做法有許多種,紅燒肉、梅干扣肉、回鍋肉、糖醋排骨等等,一概而論要不要放花椒,實在是有些片面。所以在燒豬肉放不放花椒這件事上,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決定。

那“羊不姜”有道理嗎?如果大家吃過羊肉的話,應該知道,羊肉本身的膻味比較重,所以放一些生姜有助于掩蓋膻味,不過大部分老人不這樣想,因為生姜會影響到羊肉的口感,而且想要去除羊肉的膻味可以用其他方法,最關鍵的是,羊肉和生姜都是熱性食物,如果一起烹飪,吃下去容易上火和消化不良。所以做羊肉時到底應不應該放生姜?
這應該根據時令和每個人的體質而定,一般冬天可以將羊肉和生姜一起煮,這樣有助于御寒,只是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而如果本身體質燥熱的人群,煮羊肉時就沒有必要放生姜了,不然容易上火。

“魚不蒜”有道理嗎?大蒜的味道濃烈且霸道,所以一般想要保證食材原汁原味的口感時,就不需要放了,就像煮魚湯時,更看重魚的鮮美,這時放入大蒜就有些不合時宜,然而如果是做紅燒魚或者油炸魚時,那么是可以放大蒜的,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放了大蒜后,對一些人而言,其實是更加美味的。

綜上所述,“豬不椒,羊不姜,魚不蒜”這句老話,主要的關注點是在食物的味道上,然而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種口味,不要說具體到某一種食材了,就算是限定某一道菜肴,口味還都要分出咸淡來,所以這句老話有一定的道理,卻不能說絕對正確,大家在日常烹飪時,無論是豬肉、羊肉,還是魚肉,都應該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來,沒有必要囿于陳規,糾結在放不放某種調料上,只要做法健康,并且自己覺得好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