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艾菲爾鐵塔簡介
位于塞納河南岸的法國巴黎戰神廣場(法語: La Tour Eiffel;英語: the Eiffel Tower)于1889年建成,當年建成的 Eiffel Tower鐵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被命名為 Gustafel Efel,一位著名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他設計了它,全由施耐德鐵器(現施耐德電氣)制造。、
這里是世界著名的建筑,法國文化的象征,巴黎城的城市標志之一,巴黎最高的建筑。人們喜歡把法國人叫做“鐵娘子”。
Efiel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度為324米,鐵塔是由許多分散的鋼鐵部件組成,看上去就像是一堆模型的部件。鋼件有18038個,重達10000噸,在施工過程中使用了12,000個金屬零件和250萬個鉚釘,共鉆了700萬個孔。
除四腳由鋼筋水泥制成外,全身由鋼鐵組成,共配去熟鐵7300噸。塔分三層,分別位于距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第一層和第二層設有餐廳,第三層設有觀景平臺,塔座至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
2011年,大約有698萬人參觀埃菲爾鐵塔,到2010年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2.7億,每年為巴黎帶來15億歐元的旅游收入。
艾菲爾鐵塔的建造史
第一,建設背景
法國1880年才從普法戰爭的恥辱中走出來,為了顯示自己的國力,1884年法國議會做出決定:從1889年5月5日到11月6日,以慶祝法國大革命勝利100周年為主題,在巴黎再次舉辦世博會。
一八八六年五月,法國政府對世界各地的世博建筑進行招標;在巴黎的戰神廣場設計了一個塔樓。其條件有二:高的塔樓可以吸引游客購買門票;世博會后可以輕松拆除。
第二節歷史沿革
一八八六年十一月,法國貿易部長批準埃菲爾集團的最終建造計劃。
埃菲爾鐵塔于1887年1月26日正式開工。
一八八七年二月二十四日,巴黎文學、藝術及建筑界,包括法國作家莫泊桑,發表了一篇題為“反對修建巴黎鐵塔”的公開信,共有三百多人簽名。
一八八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埃菲爾鐵塔的主樓竣工。艾菲爾鐵塔成為當年世博會上的經典建筑
1989年3月31日,埃菲爾鐵塔。
為了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巴黎市政府于2004年1月16日特意選擇在埃菲爾鐵塔上展示他們為申奧所做的各種準備工作。
3.建設史
一、建設時機
1889年正值法國大革命爆發100周年,法國人想借舉辦世博會的機會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1851年在倫敦舉辦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萬國博覽會后,巴黎更是不甘落后。一直以來,法國人就想要建立一個超越英國“水晶宮”的展覽館,1886年,他們開始舉辦設計競賽,征集方案,目的是“創造一個可以象征19世紀科技成就的作品”。
二、構思結構
法國官方開始計劃在1885年舉辦一次大型博覽會(Great Exposition),以慶祝法國革命勝利100周年。他們想建一座紀念碑來紀念法國。
那時,華盛頓石碑才剛剛建成。這個紀念碑高557英尺,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而且法國人想要打破這個記錄,在巴黎市中心建一個1000英尺高的塔。我們要做的是找出塔樓的設計和建筑師。
三、公開選拔
1886年5月2日,法國政府宣布舉辦一次設計競賽,邀請法國工程師和建筑師就在戰神廣場修建一座125平方米高300米鐵塔的可能性進行研究。不管參賽選手提出什么想法,他們的設計都必須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1)建設可用于籌集資金。也就是要吸引足夠的游客購買門票游覽,所得收入可以維持這座大樓本身。
(2)這是一座在博覽會后可以很容易地拆除的臨時建筑。
四、突出
在1887年5月18日截止日期之前,有100多個設計方案在競爭。它們中的大多數都很傳統,有些則很古怪。
人們建議修建一個巨大的斷頭臺;有人建議修建一個1000英尺的噴灌設備,在干旱的季節灌溉整個巴黎;還有人建議在塔頂安裝一個巨大的電燈,使整個巴黎照明效果提高八倍,便于閱讀報紙。
事實上,這些建議都沒有通過。當這場競賽剛剛宣布時,53歲的建筑工程師Alexandre-Gustave Eiffel (埃菲爾)已經開始思考如何用金屬為法國建造一個偉大的建筑。
AlexanderGustaveEiffel,53歲,是歐洲著名的建筑設計師,在19世紀下半葉大多數著名建筑的設計師名冊上都能找到他。
Efier建議法國當局建造兩倍高度的鐵塔,這是當時世界最高建筑—— Huff金字塔,科隆大教堂和 Ulmen大教堂,并在1886年6月向博覽會總委員會提交了圖紙和計算結果,并在1887年1月8日取得了勝利。
何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