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們知道,按照中國的評功標準,功勞根據大小分為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
其實之前還有一個特等功,但是1955年國家取消了特等功,因為這個太難了,和平年代基本不可能。所以現在一等功就成了能夠榮立的最高功勛。
特等功的立功條件極為苛刻,比如說我們熟知的黃繼光,邱少云等,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祖國的獨立完整,捍衛了中國軍人的尊嚴。
他們犧牲時,大都是風華正茂,還有大好的人生等著他們,留給我們無盡的惋惜。那么有沒有人完好無損,卻能榮立特等功呢?
今天就給大家聊兩位抗美援朝戰場上神奇的英雄,看看他們是如何立功的。
特等功勛章
抗美援朝后期,雙方進行了慘烈的上甘嶺戰役。戰后志愿軍第三兵團頒布了記功令。里面有數位榮立特等功的著名戰斗英雄。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黃繼光、邱少云、孫占元等人。在這份特等功名單里面,還有一個略顯陌生的名字,12軍31師91團8連4班副班長蔡興海。
蔡興海等記功命令
所不同的是,黃繼光等英雄都為這次戰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蔡興海,一直到現在都還健在。
蔡興海,這位普通的志愿軍副班長,究竟做了什么呢?
上甘嶺戰役中,蔡興海所在的4班負責防守597.9高地的九號陣地,作為最早上陣地的部隊,4班的九個人都很清楚,這次戰斗兇多吉少,恐怕要有來無回了。
出發之前,大家都默默地寫下了給家人的遺書,然后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戰場。
九號陣地是最前沿陣地,在兇猛的范弗利特彈藥量轟炸下,陣地都被削平了一頭,土早就虛了,連一塊完整的石頭都看不見。
防守最重要的就是工事,可是這里連構筑工事的材料都找不到,放眼望去,只有滿地敵我雙方士兵的尸體。
蔡興海年紀小,但是頭腦極為靈活,全班戰友都喜歡聽他的。他見狀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搬尸體當沙袋的好主意。一方面可以解決搬運尸體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能夠對虛土進行加固,一舉兩得。
接受采訪的蔡興海老人
向上級匯報后,批復很快下來了,用敵人的尸體沒問題!
說干就干,戰士們抹黑開始搬運尸體壘墻,黑燈瞎火地看不到,不過這也難不倒蔡興海,他提醒大家,摸那些個子大鼻子高的,肯定是敵人尸體。
在蔡興海的指揮下,戰士把尸體層層壘起,混在土里,弄成了一堵堅固的“肉墻”,這堵墻在隨后的戰斗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幫助戰士們抵擋了美軍大部分的炮火。
有了防御工事,接下來就是分工協作。蔡興海將全班9個人編成了4個戰斗小組,多出來的一人充當機動力量,自由人,哪里危機補哪里。
由于彈藥有限,蔡興海規定,敵人到了50米范圍才可以射擊,進入30米則手榴彈招呼,如果進入到了25米的危險范圍,那么用加重手榴彈。
如何投擲手榴彈
至于怎么投彈,蔡興海也有自己的要求。為了保證最大殺傷,他安排人員占據高點,預估敵人的前進速度,當到達30米的范圍后,拉響引信停留三秒然后擲出,這樣可以保證手榴彈在敵人頭上爆炸,造成最大殺傷。
細節決定成敗,正是這一個個細節,讓4班抵擋住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勢,聯合國軍數次沖鋒均告失敗,只在陣地前沿留下了一具又一具尸體。
一天的戰斗很快結束,傍晚時分大家一盤點,全都樂了。在戰士們的精打細算下,僅僅消耗了300顆手榴彈和30多發沖鋒槍子彈,如此極限的消耗,敵人居然沒有攻下陣地,可謂奇跡。
不過也不是沒有危急的時刻。最緊急的一次,敵人已經憑借優勢火力沖到了4班陣地前,開始向4班藏身的坑道口扔手榴彈。
戰士們不由得一陣慌亂,這時候老兵曠厚勝站了出來,大吼道:
弟兄們莫怕,老子就守這里看哪個龜兒子能進來,他們敢來我就跟他們同歸于盡。
話音剛落,一根冒煙的爆破筒就從外面扔了進來。曠厚勝眼疾手快,一把拿起爆破筒就沖了出去,迎面的敵人嚇呆了,忘記了射擊。
曠厚勝將爆破筒朝著人多處使勁擲出,當場就炸死幾名敵人,而他自己也被沖擊波直接擊飛,昏死過去。
戰士們趕緊將曠厚勝拖回坑道搶救,而心膽俱寒的敵人頭也不回地跑掉,再也沒敢靠近坑道。
就這樣,在別的陣地志愿軍戰士傷亡慘重的形勢下,4班堅守陣地到了最后,而且無一減員。
他們甚至婉拒上級要換人接防的命令:“有更需要人的地方,去增援別人吧。”
蔡興海
最終神奇的4班以3人輕傷為代價,打退敵人7次沖鋒,殲敵400余人,創造了一個奇跡。
戰后,全班榮立一等功,而蔡興海,則榮立特等功,成為了和黃繼光、邱少云齊名的戰斗英雄。
在朝鮮戰場上,憑借戰斗智慧,用最小的消耗斬獲最大的戰功,榮立特等功的并非只有蔡興海一人,還有傳奇色彩更為濃厚的郭忠田。
在美國和韓國關于朝鮮戰爭的記述中,不約而同都提到了一個地名——葛峴嶺。在這個很不起眼的小地方,卻發生過一場堪稱奇跡的阻擊戰。
郭忠田
1950年11月,志愿軍發起第二次戰役,此戰我軍布下一個大口袋,將美軍團團圍住,戰果輝煌。
被打懵了的美軍拼命后撤,防止被我軍全殲。龍源里就是美軍后撤的必經之地。
郭忠田率領的二排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一路急行軍搶占了龍源里葛峴嶺,切斷美軍退路。
郭忠田是名老兵,參加過遼沈、平津等大戰,作戰經驗豐富。
他登上了葛峴嶺主峰,心里不由得一咯噔。這里高是高,但是太突兀,沒有任何掩體,美軍飛機一來,戰士們就成了活靶子。
觀察中,郭忠田發現,主峰北側公路旁,還有一個小山包,公路在這里急轉彎,必須要降低車速。這讓郭忠田心花怒放,迅速調整了作戰部署,放棄主峰,全排防守小山包。
到了小山包一看,郭忠田更高興了,原來這里還有一個天然巨石,石下一條大縫,全排戰士都能藏身其內,飛機看不見,大炮炸不著,簡直就是老天賜福。
高興歸高興,郭忠田沒有得意忘形,他命令士兵在主峰修筑了許多假陣地,這一舉動,在后面的戰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剛布置完陣地,敵人的先頭部隊就匆匆而至,打頭的是幾輛汽車,開得很是散亂,一看就是遭遇了我軍打擊,撤向平壤的殘兵敗將。
到了公路拐彎處,瘋狂撤退的車隊果然速度降了下來,郭忠田一聲令下,戰士們槍炮齊鳴,很快就把這些跑在最前面的美軍報銷了。
還沒等戰士們高興,緊接著而來的是幾十輛坦克。郭忠田想了想,果斷地命令,全體隱蔽,不許開一槍。
他很清楚,自己這個排就幾十號人,急行軍而來,根本沒有攜帶任何重武器,沒有火箭筒炸藥包,靠隨身攜帶的槍支和幾枚手榴彈去攻擊坦克,那是找死。反正后面還有我軍的主力部隊,這盤大餐就留給后面的戰友吧。坦克后面必定會有敵人撤退的步兵,這才是自己的菜。
果然,坦克過去不久,后面的運兵車、彈藥車接踵而至,前方坦克通過的風平浪靜,他們根本沒想到這里會有伏兵。
剛到拐彎處,小山包上瞬間槍聲大起,郭忠田用這樣悅耳的炮聲向美軍打了個難忘的招呼。
敵人的運兵車著火的著火,側翻的側翻,美軍士兵血肉橫飛,慘叫著呻吟著跳下車,四散奔逃。
后續潰逃的部隊又被前面著火的車輛擋住了道路,一時間亂作一團。
剛剛通過的美軍坦克聽到后面的槍炮聲,知道上了當,惱羞成怒之下幾輛坦克掉頭而回,向著小山包開了火。
不一會,敵軍的飛機也應聲而至,他們盤旋了一圈后,開始投下一枚枚炸彈。不過有趣的是,大部分炸彈都扔向了充斥著假工事的主峰。戰士們看到這一場面,全都樂了。
樂歸樂,很快戰士們就發現大事不妙。敵人終于醒悟過來上了當,他們發瘋一般的展開報復,五十輛坦克全部掉頭,飛機也開始瘋狂地向著小山包轟炸。
郭忠田急忙命令戰士們躲進大石頭下的石縫里。山包上一片火海,然而這顆大石頭巍然不動,用自己的身軀掩護了下面的戰士們。
轟炸后,敵人開始對山包進行了報復性沖鋒,終于到了刺刀見紅的時刻。戰士們英勇無畏,特等射手閻鎮章11槍打死9個敵人,戰士朱高品更勇猛,一個人沖出陣地30米,占據有利地形向著敵人射擊,愣是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沖鋒。
就這樣鏖戰了兩個小時,美軍扔下了一百多具尸體,無奈地撤退了。
一直打到晚上,美軍依然死死地被郭忠田排阻擊在葛峴嶺,終于我軍的大部隊趕來,而郭忠田也率領戰士們沖出大石頭,配合向著敵人發起沖鋒。
戰斗結束后,在二排的陣地前面齊整地擺放著215具美軍尸體。而郭忠田清點完全排人數以后,驚喜地發現無一減員,連受重傷的都沒有。只有五班長的耳朵被炸得有點聾。
這一戰居然只消耗了1305發子彈和14枚手榴彈,卻擊毀和繳獲火炮6門,汽車58輛。
離開時,不少戰士深情地撫摸著那塊彈痕累累的大石頭,還有人在上面刻上了“救命石”的字樣。
大石頭確實功勛卓著,但是排長郭忠田更是居功至偉,在他的機智勇敢下,才創造了這樣堪稱奇跡的戰果,戰后,郭忠田被志愿軍總部記特等功,并授予其“一級戰斗英雄”稱號。
所以說,想立特等功,不光要有勇氣,還要有智慧,沒準還得配上一絲絲運氣。特等功現在取消了,但是那些特等功英雄卻永遠活在了我們心中。
王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