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菜鳥是一家科技公司,已經不能夠準確的描述菜鳥的未來。
八年時間彈指一揮間,從過去的以數智賦能物流產業,如今的菜鳥正成長為一家平臺型企業,以技術驅動,打造物流生態網絡,滿足物流生態中的每一個角色的需求。
技術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真正核心的是與合作伙伴一起。一家平臺型的企業,需要合作伙伴,需要高效協同。

2013年,中國的產業發展正經歷從產業鏈式發展向產業價值網絡生態化發展的重要時期。菜鳥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誕生的。
自誕生的第一天起,菜鳥就開始籌劃搭建一張網。彼時殺成一片紅海的物流行業都擔心這個帶著阿里光環的新玩家會將他們“一網打盡”。然而菜鳥隨即宣布:不與快遞公司競爭,用技術手段幫助快遞更快。
過去八年里,菜鳥一直實踐了自己的宣言。直到今天,在快遞公司與商家之間,菜鳥也只是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化的連接,并沒有把握分單的權力。這一份豁達直觀的體現在了菜鳥的外部收入上。
剔除與母公司阿里巴巴的關聯交易,菜鳥本財年實現外部收入372.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68%;最新一季度外部收入99.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是可怕的101%!
菜鳥的網不僅是與各家快遞公司的合作網。還是面向全球的數智化物流骨干網。
隨著電商全球化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賣家全面進入貨賣全球的新階段,對全球化物流的需求與日俱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中國作為最早從疫情中走出來的制造業大國,海外消費者線上化速度急劇加快,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在疫情期間不降反升。
菜鳥多年打造的數智化物流骨干網在此時發揮了巨大作用。全球九成航班熔斷,菜鳥通過物流骨干網迅速對接全球航司的運力資源,為跨境電商開通了珍貴的綠色通道。

菜鳥心懷天下,也同樣關注眼前與身邊的需求。一直以來,快遞最后一公里的服務質量一直是各家快遞公司頭疼的核心問題。菜鳥驛站經過幾年的不斷完善,服務不斷升級,針對淘系包裹的按需上門讓更多人開始選擇菜鳥驛站作為其快遞保管的唯一選擇。2021年3月,菜鳥驛站日均包裹量同比增長近兩倍。雖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最完美的解決,但菜鳥在這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

阿里孵化了菜鳥,菜鳥的基因當中自然帶著阿里的影子。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堅定的喊了22年。菜鳥則八年如一日,一如既往的堅持通過技術創新和高效協同,與合作伙伴一起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社會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