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姜赟 通訊員 支杭菲 唐玲穎
最近,杭州留下小學校長孔慶根在朋友圈發了一張圖:黃土地上,“杭州市留下小學林”幾個字,在梭梭樹的映襯下,顯得特別亮,“小馬哥發了一個照片給我,他把牌子上的字新做了,說2016年種的梭梭樹有2米長了?!?/p>
是啊,已經五年了,歲月長在了民勤縣的那些梭梭樹上。
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的民勤縣,被人們稱作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之間的一顆“釘子”。歷史上的民勤曾經是一片水草豐美的沙漠綠洲,阻止著兩大沙漠的逼近與合攏。但是近數十年間,民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嚴重生態危機,成為我國沙塵暴四大策源地之一。
杭州市留下小學和甘肅民勤縣的故事,就從五年前開始。
2016年3月,杭州市留下小學參與“拯救民勤·綠色傳遞”活動,在師生中募得善款26106元,捐種近37畝梭梭林,并被命名為“留下小學林”。自此,留下小學在民勤有了一座“公益校園”。
2017年4月,民勤的“留下小學林”增至80余畝。從沙漠到點點綠意,留小伢兒們的綠色夢愿也在這片沙漠上慢慢生根發芽,凝聚起勃發的力量。
2018年3月,留小師生在綠色傳遞之路上,繼續春風里的捐種,總計捐款34699.9元。令人欣慰的是,孩子們的捐款都別有意義,有采茶賣茶義賣的錢,有賣廢報紙掙得的零用錢,有向爸爸媽媽借然后干家務抵債的貸款……孩子們紛紛用自己的努力,擔起保護家園的責任。
2019年4月,在2500公里之外的民勤已經有了整整一大片留下小學林,而這一年的29754.1元捐款又增加了42畝梭梭林。學校師生們期待著每一株承載著孩子們愛心的幼苗都能長成參天大樹,履行守護邊陲的使命。
孔慶根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的道理也是育人的道理。這些年,我校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開展豐富的環境教育活動。每年植樹節前,留小的每一個孩子都會認養學校的一棵樹,并在未來的日子里,和樹苗一起,向下扎根土壤,向上追逐陽光。我們希望留小伢兒們都能像樹木守護家園一樣,做一名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
時間來到了今年的三月,一場網絡直播課,讓杭州留下小學的師生們能夠親眼看看在民勤的留小梭梭林的樣子。
杭州留下小學的少先隊員代表們通過互聯網連線的方式,穿越2500多公里的時空距離,步入騰格里沙漠最西端,甘肅省民勤縣昌寧鎮四方墩。在這里,迎接他們的是一位特別的老師,很多人稱他“治沙英雄”,他就是拯救民勤志愿活動的發起人——馬俊河。至今為止的14年間,他如執著的愚公,投身于治沙防風公益項目,在他的堅持與努力下,荒漠變綠洲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跟著馬老師的腳步,孩子們沿著一條綿延12公里的道路前行,視野所及,是35000多畝的梭梭樹種植基地。我們看到,在荒蕪的沙丘和鹽堿地上,雖沒有江南的紅情綠意,但叢叢梭梭正用那細而有力的枝條彰顯著春的生機。馬老師告訴同學們,曾經,這里也有湖泊,叫昌寧湖,但是由于人為活動和氣候變化,綠洲逐漸演化成了今天的沙漠。為了防止荒漠化的面積越來越大,梭梭樹便承擔起了守衛沙漠瀚海邊緣民勤的使命。如今,梭梭樹與楊樹、紅柳、白刺等植物一起筑起了防風固沙的三道屏障,阻擋住了沙化的腳步,河西走廊的生命之路才得以綿延千里。
這場網絡直播課,是一次真實而震撼的體驗。通過屏幕,孩子們仿佛穿越了時空的距離,真實觸摸到民勤的春天和蓬勃生長的留小梭梭林。
學校向少先隊員們發起大型社會公益行動 —“綠色傳遞 愛撒民勤”活動的倡議,為民勤梭梭樹捐款,10元就可以種一棵。同學們紛紛拿出壓歲錢、稿費,在民勤種下愛心。杭州市留下小學繼續書寫與梭梭樹的六年之約,籌集善款2萬6千余元,為下一個春天的開篇,種下樹的鋪墊。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張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