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去上海旅游的朋友,肯定要去外灘走走。外灘后面是舊上海時代留下的萬國建筑群,而對面則是欣欣向榮的陸家嘴。從外灘往陸家嘴望過去,許多人一定會注意到湯臣一品那4棟金色外墻的大樓。
湯臣一品當年建設的時候,從日本三菱訂購了琥珀色的鋁材,裝飾了整個外墻,造就了湯臣一品獨特的湯臣金。
湯臣一品可以說是中國最久負盛名的小區,最高的成交價格已經達到了37萬,一套400多平方米的小戶型就需要1億多的費用了。
即使你沒去過上海,你也一定聽說過湯臣一品。不過你一定不知道,這個被譽為中國最貴的小區,開盤14年還賣不到一半的房子出去。
湯臣一品在2007年開盤,開盤價格高達13萬,當時上海的均價才1萬多,陸家嘴的均價也才兩三萬而已。不過湯臣一品卻定下了13萬的開盤價格,震驚了所有人。湯臣一品的定位是面向全球的客戶,他們是要往香港看齊的。
那么如今14年過去了,湯臣一品還有一半多的房子沒賣出去,為何他們不降價銷售呢?
說到湯臣一品這個小區,不得不提到兩個人,一個是湯臣集團的創始人湯君年,另外一個就是他的妻子徐楓了。
90年代中期,湯君年從另外一家公司手中買下了湯臣一品這塊地皮,當時總計花了大約是5億多。這款地皮本來是商業性質,后來才改為房地產性質,容積率高達5點多,其實并不合適開發豪宅。
陸家嘴定位是CBD,大部分是商業寫字樓,住宅非常少,加上這款地皮剛好位于黃浦江270度轉角的地方,湯君年認為如果開發豪宅一定是絕版豪宅。
于是湯君年開始籌劃自己的大計,從買下地皮到開盤,足足用了十幾年。2004年的時候,項目還沒建好,湯君年就去世了。他的妻子徐楓繼承了湯臣集團,也開始負責湯臣一品這個項目。
徐楓是女明星出身,但是她也頗有生意頭腦。80年代末期開始,她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拍出了不少的佳作,包括了《霸王別姬》這樣的傳世經典。
當年湯臣一品設計的時候,為了達到頂級豪宅的效果,徐楓放棄了很多的容積率,放棄了上萬的可建面積。如果一平方米按照20萬來算,那么等于他們放棄了20億的資金。
為了保證每一棟樓都可以看到江景,徐楓不得不這么做,另外湯臣一品在設計上也是超越時代的,當時引入了很多科技系統,如今這些東西都被中國頂級豪宅項目看成是標配。
湯君年去世之后,2007年湯臣一品終于建成開盤了。徐楓大手一揮,定下了13萬均價的開盤價格,震驚了上海。
結果卻差一點就成為了笑柄,第一年一套房子都賣不出去,第二年一整年也才賣出了2套房子。湯臣一品總計有4棟房子,如今有一棟是只租不賣,另外一棟是會所,到目前為止也是賣另外兩棟而已。
其中一棟是大戶型,一棟是小戶型,但是小戶型也是400多平方米的面積。不過湯臣一品雖然賣不出去,但是徐楓也不著急,反而是年年升價。小戶型開盤之后,湯臣一品的銷售迎來了一個小高潮,曾經一年賣出了30多套。
不過經過了14年的努力,湯臣一品開盤的那兩棟也還沒賣完?,F在一般的開發商都是走高周轉的路子,房子還沒交樓之前就完全賣完了。徐楓為何不怎么做呢?
湯臣一品銷售情況不佳,就是因為他的高價格,不過徐楓不僅僅不降價,反而是一直漲價。不得不說徐楓才是真正聰明。劉嘉玲等香港明星就曾經在湯臣一品買房子,他們買湯臣一品的房子顯然不是用來住的,而是用來投資的。
對于頂級豪宅來說,他們不僅擁有居住功能,而且投資功能更加重要,湯臣一品開盤13萬,如今已經37萬了,等于說如果你當年買了,如今差不多賺了3倍,也算是不錯的回報率了。
買房子所有人都是買漲不買跌,所以徐楓才一直升價,如果不升價,可能反而賣得更差了另外湯臣一品當年拿地的成本非常便宜,如今成本早就收回來了,現在就是賣一套賺一套,反正越晚賣價格越高,就不急著賣,而且地理位置確實非常好,所以根本不擔心。
另外徐楓還有一棟樓是只租不賣,張杰跟謝娜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條件,就每年花了100萬在這里租房子,靠著這些房子出租,徐楓一年賺個幾千萬到1個億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什么時候不想租了,還可以賣出去了。另外房子在自己手力,也可以拿去銀行抵押,套出錢來去投資其他。
所以說湯臣一品這個項目賣得不好,開發商一點都不緊張,反而是賣得越差,徐楓可以賺更多的錢。
當然對于徐楓來說,不管湯臣一品這個項目賺多少錢,湯君年都回不來了,這才是她人生最大的遺憾。
徐楓曾經是臺灣知名的女明星,當時她有一個丈夫,是父母安排的婚姻。不過丈夫生意失敗了,欠了湯君年很多錢就跑路了,丟下了徐楓一個人。湯君年去徐楓家里討債,徐楓沒有跑,反而是拍戲賺錢還給湯君年。
湯君年被徐楓感動了,認為她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女人,于是就開始追求她,并且不顧家里人的反對娶她回家。90年代的時候,湯君年跟何鴻燊合伙投資股市,結果被調查,導致湯君年壓力非常大。
之后湯君年只能轉戰到了上海。湯君年當時壓力巨大,差一點就要破產,也因為壓力太大,最終才不幸患上了疾病,最終在2004年不幸去世。其實當時湯君年還非常年輕。
不過湯君年在上海浦東的投資,對于推動浦東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劉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