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月光下,他的世界春暖花開
■向勇 馮程
周末清晨,一陣輕柔的鬧鈴,喚醒了睡夢中的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軍醫陳善祥。起床后,陳善祥快速洗漱,活動了幾下胳膊,便開啟了每天雷打不動的“任務”:照料下肢癱瘓的母親韋紅翠起床、洗漱。
早飯過后,陳善祥彎著腰,蹲在地上,開始給母親腿部萎縮的肌肉按摩。隨著手部力度加大,不一會兒,他的額頭便滲出了汗珠。
陳善祥為母親按摩。周濤 攝
“差不多就行啦,別累著!”母親連聲念叨。
“媽,我今天早上不用出早操,正好給您多按會兒!”陳善祥抹了一把臉上的汗,繼續手里的動作。
韋紅翠兒時不幸得過脊髓灰質炎,但由于家境貧窮,未能得到及時治療,導致左半側身體無力,雙下肢癱軟,就連走很短一段路,都要借助扶手。后來,她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全身會不定時震顫,嚴重時生活甚至不能自理……
那年,陳善祥高考結束后,看到征兵信息,很想試試。但考慮到母親的身體狀況,他打算放棄這個念頭。
“兒子,你放心去,不要擔心我們!”韋紅翠看出兒子的心思,和丈夫一起寬慰陳善祥。
入伍后,陳善祥參加軍考,并憑借優異成績被某軍醫學校錄取。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說中醫按摩、針灸對母親的病可能會有特殊療效,便一有時間就摸索各種按摩和針灸手法。每天,陳善祥口袋里會揣著一本針灸圖譜,休息時就掏出來背記,并常常在自己身上練習。
軍校畢業后,陳善祥被分配到部隊擔任軍醫。駐地離老家很遠,他心中時刻惦記著父母。那時候,韋紅翠每天忍受著病痛折磨,陳善祥父親的身體狀況也開始變得不樂觀。
2011年春節前,陳善祥接到父親的電話。父親說,想念孫女了,希望陳善祥帶妻女回趟老家。
就在陳善祥啟程前,一名戰士受了傷。
“這事兒拖不得!”當即,陳善祥讓妻子帶女兒先回老家,自己前去照顧戰士。當天下午,陳善祥接到妻子的電話:“爸知道自己身體快不行了,所以才提出讓咱們回家。現在,爸正在醫院搶救。”陳善祥匆忙往老家趕,但還是沒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
父親的突然去世,讓陳善祥心里愧疚不已。他深深感到,盡孝不能等。與妻子商量后,他決定把母親接到部隊。
母親來部隊后,陳善祥每天的生活猶如上緊了發條:早上,他叫醒母親后,先趕去出早操;早操結束,他再回來照顧母親洗漱、吃飯,為母親按摩。
一開始,韋紅翠飲食不習慣,陳善祥便去炊事班請教,還仔細查閱菜譜書籍,保證母親的飲食營養搭配均衡。陳善祥執行出診任務時,妻子接過為母親按摩的任務。女兒小小年紀,也學著父母的樣子,照顧奶奶。在一家三口的精心照料下,韋紅翠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比從前好了很多,臉上的笑容也變多了。
女兒小升初那年,為了方便女兒上學,也為了便于照顧母親,陳善祥和妻子在駐地買了房子。但新房裝修還沒完成,陳善祥所在單位就接到了移防的命令。
“母親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要是自己不在她身邊,她能適應嗎?”陳善祥有些擔心。當時,妻子工作剛調動,新工作還沒完全適應,很難抽出時間照顧母親。思前想后,他決定把母親接到新駐地。
陳善祥的孝心舉動,得到旅領導的支持。部隊剛移防,干部公寓暫時緊缺,一名旅領導主動把公寓讓給陳善祥,自己搬到了辦公室。
韋紅翠搬到新駐地后不久,就進行了一次手術。陳善祥請假日夜守在母親的病床前,隔一段時間就幫母親翻身,或者扶著母親在醫院的走廊里慢慢行走。那段日子,他沒有睡過一個整覺。
韋紅翠年齡漸長,身體狀況需要格外留心。一次,她扶著板凳在房間里走動時,突然眩暈,摔倒在地,導致腰椎骨折。當時,陳善祥正承擔著醫療值班任務。旅領導了解到陳善祥的特殊情況后,特別批準陳善祥將母親接到他值班室二樓的單身宿舍中。有了那次教訓,陳善祥更加小心了。他在母親的房間里裝了按鈴,方便母親呼叫自己。
韋紅翠不想耽誤陳善祥工作,就算身體不舒服也常常忍著。一次,她身體非常難受,糾結了很久,才按下按鈴。
陳善祥聞聲趕來,一直忙到深夜。韋紅翠的眼淚噙滿眼眶,對陳善祥說:“兒子,不知道我這病什么時候好,讓你跟著我遭罪……”
“媽,您養我長大,兒子照顧您是應該的!”說完,陳善祥眼淚也奪眶而出……
那段時間,陳善祥一邊工作,一邊照顧母親,日夜連軸轉,瘦了很多。妻子心疼不已,便把女兒托付給父母照看,自己專門請假過來幫他照顧韋紅翠。幾個月后,韋紅翠的病情終于有了好轉。
平時周末休息,衛生連的戰士們會自發去看望韋紅翠,推她出去曬太陽,給她講軍營里有趣的故事。官兵的家屬來隊,也會主動來找她嘮家常,陪她解悶。等孩子放了長假,兒媳也會帶上孩子千里迢迢到部隊看望她……
那晚,陳善祥照顧母親入睡后,坐在母親床邊休息。月光下,陳善祥聽著母親輕微的鼾聲,心里格外踏實。他仿佛聽到自己的世界里,春天的花朵正悄悄綻放。
本文刊于4月25日解放軍報05版
來源: 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