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平均壽命,一直是人們關心的話題。畢竟這關系著人的生產生活的各種預期,如果平均預期壽命短,我們連養老都不需要防備了。
實際上關于平均壽命,一般科學的表述方法是平均預期壽命。畢竟人只有去世的時候,才能知道自己壽命的長短。難道要統計一年內去世人員平均活了多少歲?似乎沒有這樣統計的。
平時,我們能夠現實直觀得到的數字,是全國人口的平均年齡。這一次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步的數據顯示,我國的平均年齡為38.8歲。仍然處于壯年社會,但是老齡化問題也不得不防,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占全部人口數量的18.7%,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已經占到了13.5%。
平均預期壽命,一般指的是在某一時點的生活條件和科技水平下,新出生的孩子預期能夠達到的壽命。實際直白點說,是到達該年齡時,新出生的孩子只剩一半人在世。
平均預期壽命是在不停的變化的,并不是說鐵定不變的。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科技的提升,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在不斷提高。人們隨著越來越富有,在不斷加強醫療科技的研究,萬一未來出現醫療科技革命,人均活到120也不是不可能的。說不定現在已經出生的很多人都會受益呢。
按照我國國家統計年鑒公布的數字,1981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只有67.77歲,其中男性為66.28歲,女性為69.27歲,男女預期壽命差為2.99歲。
等到了2015年,我國平均預期壽命為76.34歲,男性預期壽命為73.64歲,女性為79.43歲,男女預期壽命差為5.79歲。
按照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字,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3歲。按照十四五規劃的要求,我國將在未來5年內預期壽命再延長一歲。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新生兒的預期壽命是77.3歲,五六十歲的老年人的預期壽命可不是這個年齡了。
根據《2015、2020年我國居民預期壽命測算及影響因素分析》預計2015年60~64歲的老年人平均預期壽命為20.4歲,也就是說他們差不多人人都能活到80歲以上了,而當年的零歲新生兒人均預期壽命只有76.2歲。
究竟多少人能活到70歲,國家并沒有這樣的測算模型或統計數字。不過,我們可以從美國公布的2013年參加社保人員使用生命表中得到差不多的數據。當時美國數據,跟我們現在的社會人均預期壽命情況差不多吧。
根據該生命表,以男性和女性各10萬人為樣本,男性新生兒的預期壽命為76.28歲,女性新生兒的預期壽命為81.05歲。
男性到70歲時存活人數為73461人,生存率73.46%。女性到70歲時存活人數為82864萬人,生存率高達82.86%。
其實,到達70歲時,男性的人均預期壽命還有14.24年,女性為16.43年。
通過有關數字大家就該明白,人們至少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概率活到70歲以上,所以一定不要忽視養老準備呀。養老當然是以繳納社會養老保險為首選。
馬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