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圓夢志愿 陳老師
共青大學城是共青市用5年時間打造的“大學城”項目,隨著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高校的獨立學院搬入,誕生了有幾個大學、為什么發展不起等問題。
本期,筆者也將根據多方面資料,為大家介紹江西共青大學城,分析共青大學城是否真的“害了江西”,以及為何會誕生“千萬別去共青城上大學”這類問題。
江西共青大學城介紹
江西共青大學城起源于2013年,自9月教育部將驗收全國的獨立學院進行評估驗收,而江西的獨立學院也面臨發展問題,因此促成了江西高教改革。
而后在同年省教育廳支持共青城市大學城建設后,表明了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南昌航空大學等高校的獨立學院將整合辦學資源并入駐。
在2016年秋季,共青城市大學城已經迎接了來自全國的首批學生入駐,目前所有入駐的高校雖又已面臨轉設等新的發展問題,但已經招生多屆。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入駐的高校(包含轉設情況)分別有:
1)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擬定與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合并轉設為公辦,但新校名暫未完全確定;
2)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暫未有官方消息透露轉設情況;
3)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暫未有官方消息透露轉設情況;
4)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暫未有官方消息透露轉設情況;
5)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暫未有官方消息透露轉設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南昌大學共青學院是位于南昌大學的鄱陽湖校區,而非許多朋友默認的共青城市大學城,并且多家媒體提到的7所高校目前也能證實的僅有5所。
為什么會有人說“共青城大學城害了江西”?
網上對于共青城市大學城的評價褒貶不一,在無具體數據和報道支撐其論點下,其中的部分江西網友認為:
1)獨立學院在搬遷至共青城市大學城后,均被迫切斷了與母體高校的聯系;
2)目前大學城的高校招生熱度一落千丈,考生錄取平均分數線驟降超40分;
3)想要成為一流高校都必須落腳省會中,人才和產業的聚集對高校很重要。
在這些不看好的觀點加持下,又特別因為江西不僅對于共青大學城給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還將大量利好政策用于建設和發展共青大學城,由此才會有朋友認為“共青城大學城害了江西”。
該家長一石激起千層浪,截稿前該論壇仍有大量相關討論
實際上真如此嗎?非也。這些觀點非常片面甚至有些偏執。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從近來的政策和部分數據反駁:
1)共青城市大學城自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整合各高校薄弱的辦學資源,而后教育部要求獨立學院必須轉設,也證明了共青城市大學城的建設方向完全正確;
實際上該實施方案發布于2020年5月5日,而非鹽城市政府上文記錄的12月9日
2)不考慮多項變量逐年對比錄取分數并不科學,而本來江西的考生數自2015年開始就增速放緩,并且2016年的本科各批次線較2015年也有大幅下降;
3)將大學城布局遠離省會是多省的常規做法,而共青城大學城則是打通九一體化的重要部分,也擁有了國家高新開發區等資源,因而看大學城要著眼未來。
作為參考,河北的東方大學城建立于廊坊,江蘇的江寧大學城距離南京有30公里,上海的松江大學城距離市中心30公里,云南的大學城位于呈貢。
總而言之,從辯駁上述觀點中不難看出,誕生這些觀點并非是基于事實和了解情況,多數都是因為不熟悉大學城和相關的情況。
江蘇的江寧大學城
為什么會有人說“千萬別去共青城上大學”?
基于上述觀點,可能讀者們都已經知道了,“千萬別去共青城上大學”同樣來自于不了解大學城布局戰略意義和報考相關數據的朋友。
而實際上共青城近年來利好消息不斷,并且已經相當具有人氣和規模,匯集了相當的資源,而在獨立學院轉設能相繼完成后,想必會更好:
1)2018年共青城國際馬拉松聲勢浩大,吸引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2)2018年共青城高新技術開發區已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2020年11月江西已經將共青城的飛機場納入了規劃;
4)作為江西僅有的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未來必然是江西的經濟增長核心點,而共青城作為未來的統籌區,也將成為高速發展的重要部分;
贛江新區規劃圖
5)從國家層面上的發展趨勢來看,中部城市的城市化進程和人口回流速度增加,都讓中央更為重視江西等省市,而受到江西重視的共青也自然是未來的舞臺焦點。
總而言之,作為未來之星的大學城及共青,自然能為同學們帶來更好的高校教學實力,以及本地就業資源、環境。更何況目前已有高校轉設為公辦,隨著轉設期限逼近,更加讓人期待共青大學城高校的利好變化,何來的“千萬別去”呢?
劉夕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