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人們常常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所以一個人的人品總是體現在作品之中,也是通過作品來表現人的性格。書法作品正是人品的化身,它包含著民族傳統和時代精神,也包含著作者的個性和情操。那么書品和人品哪個更重要?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人品與書品
一、什么是書品?
書品指的是書法作品的內涵。即一部作品在作者的展現下,包含著精神層面、情操,氣質和神韻總要滲透著作者的思想和靈魂。
二、什么是人品?
人品即人的道德、情操,是人的文化素質的綜合體現。它包括了人的善良與寬容,責任與勇敢,自信與感恩。人品是為了讓一個人變得更優秀和強大。
人品與書品哪個重要
三、人品和書品之間的關系
“人品″就是所比附的內容之一:“書品″即“人品”。這是兩個具有極不相同內涵的概念。他們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人身上都不具備同構關系。
人品和書品往往在進著不同步的標準變化,因此要把二者統一起來,就必須有一方去貼合另一方。由是由于人們高度重視倫理觀念,所以不能在書法藝術中放棄“人品”的內容,不管通過任何方式都要將它貼合在作品當中,只有二者的關系距離太大時,人們才會因為無法彌合將二者的聯系拆開。
做人之基
人們在談論書法作品表現問題時,常常提及“書如其人”,這是因為人們在欣賞書法作品時,常常會根據作品復雜的節奏變化感受到書法家們]的性格氣質、情感生活等精神內容。
人們常會對書法節奏形式與人的諸多個性特征相比較。這種對比常常依賴于人們的生活經驗以及長時間對節奏形式和人物關系的追尋努力。對于書法作品來說,人是一個復雜的事物、它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學書先做人
人們常常希望書法作品具備有機體一 樣復雜的構成,但這是比較難于實現的,因為藝術表現人類復雜的生活存在著巨大的困難。許多藝術大師都曾表述過生活是真正偉大的。與作品的構成相比,人體的組織細胞是一個太過于復雜的構成。盡管書法的節奏變化已經相當復雜,但是要想表現人類完整的精神生活是遠遠不夠的,這只能作為一個夢想而已。人們之所以能夠從作品中看到書者的影子,這是因為在作品所能表現的內容上加了比附的內容。
人格象征論
由于每個人的知識閱歷、性格情趣、表現能力都不相同,因此書法作品常常是千姿百態、多彩多樣,人們在書法品評時才會出現“書品”即“人品”的觀念。由于受到傳統文化中人格精神的影響,人們往往推崇彰顯正氣的書法作品,這就形成了“人格象征論”。
其實“書品”和“人品”是不能機械等同的,因為書法水平是書法教育的結果,之所以奸佞之人的書法不能流傳于世,并不是他們的書法技藝低下,而正是“人品”與“書品”的影響所致。
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