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羞草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含羞草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來源于《臺灣府志》,由于它的羽片和小葉接觸后閉合而下垂而得名;別名在《南越筆記》中記載為知羞草;在《廣西通志》中記載為呼喝草;在廣東叫怕丑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豆科含羞草屬灌木狀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境
含羞草原產熱帶美洲,現在廣布于世界熱帶地區;我國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等省區有分布;通常生長在曠野荒地、灌木叢中;長江流域通常有栽培提供觀賞用的。
3,外形特點
為披散、亞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米;莖圓柱形,有分枝,莖表面有下彎的鉤刺和倒生刺毛;托葉披針形,有剛毛;羽片和小葉接觸后閉合而下垂,

2回羽狀復葉有羽片2對,指狀排列在總葉柄頂端,羽片有小葉10-20對,小葉片條狀長圓形,長10毫米左右,邊緣有剛毛;

頭狀花序圓球形,花小,淺紅色,多數;花萼非常小,花冠鐘狀,裂片4個,雄蕊4個,伸出花冠之外,3-10月開花;

莢果長圓形,長1-2公分,扁平,稍彎曲,果莢邊緣波狀,有刺毛,成熟后莢節脫落,莢緣宿存,種子卵形,長3毫米左右,5-11月結果。

二,含羞草的主要用途
第一,觀賞用。含羞草的植株披散,羽葉秀麗,葉片和羽片一碰即可閉合,反應奇特,它的花多而清秀,淺紅色醒目,可以栽植在庭院觀賞或盆栽在室內觀賞用。

第二,含羞草的全草藥用,根據資料記載其味甘、澀,性涼,具有寧心安神、清熱利尿、化痰止咳、涼血止血等功效;主要含有黃酮類、酚類、生物活性多糖、氨基酸類、有機酸類、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藥用時請遵醫囑。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