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水銀是一種很有意思的金屬,它在常溫時呈液態(tài),只有低至零下38.8℃時才會凝結(jié)為固體,經(jīng)常被用來制成溫度計、氣壓計和血壓計等等。
如果不小心打碎溫度計,里邊的水銀會掉出來,在地上形成一粒粒銀閃閃的小珠子。老周小時候就把這些水銀收集在一個小玻璃瓶里,時不時將它倒出來,沉甸甸地在手上滾來滾去,非常有趣。直到上了高中,化學(xué)課上老師說這玩意兒有毒,就再也沒玩過。
溫度計里的水銀
前兩天一位朋友突然問我:如果一名150斤重的成年人不小心跌入一個裝滿了水銀的池子,會發(fā)生什么情況,他會死掉嗎?嗯,要是他從低處跌落(不會摔死),并且水銀是常溫狀態(tài)(別被燙死),他不會有事,及時爬出來就完了。
水銀又稱汞,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銀色金屬,它的熔點很低,我們經(jīng)常見到的汞都是液體狀態(tài)。古人很早就學(xué)會了從朱砂(硫化汞礦物)中提取汞,煉丹術(shù)士們以為這種東西能延年益壽,沒想到反而害死了許多王侯。據(jù)說秦始皇嬴政駕崩后,在他龐大的地下宮殿里以水銀為江河,令棺槨漂浮其上“周游四海”。始皇帝的故事已不可考,但在他陵墓深處泥土中探測到高濃度汞卻是事實,汞有劇毒,或許這也是帝陵歷經(jīng)2200年不被盜掘的原因之一吧。
硬幣不會下沉
水銀的密度很高,常溫下達到13.5克/立方厘米,鐵的密度只有7.87克/立方厘米。你將一枚硬幣投進水銀,它無論如何都不會沉下去。
有人會說,硬幣太輕,不能說明問題,如果換一塊更重的鐵會怎樣?有好事者搬來打鐵用的大鐵砧子,將它丟進一個裝了水銀的池子里,結(jié)果是用力按下去之后它又浮了起來。
鐵砧也會浮起來
人的平均比重與水大致相當,也就是大約在1克/立方厘米上下。在海水里,如果你保持仰面向上的放松狀態(tài),將鼻子嘴巴露出水面問題不大;中東地區(qū)的死海由于含鹽量高達34.2%,你再怎么撲騰都不會沉底。
人會漂浮在死海表面
汞的密度是海水的13倍,不管你有多重,掉進裝滿水銀的池子里肯定不會下沉。我們能在水銀表面健步如飛、如履平地嗎?那倒也不行,因為你腳底下沒有摩擦力,兩只腳踩上去很難保持身體平衡,大概率會摔倒。事實上按照浮力定律,人站在水銀里大約會淹沒到膝蓋的位置。
水銀有很大的浮力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跌倒在水銀里,皮膚接觸到水銀會中毒嗎?答案是:不會。
你能將水銀捧在手心、將手伸進水銀里、也能赤腳踩在水銀里邊。只要皮膚上沒有傷口,它基本不會構(gòu)成傷害。水銀有很強的表面張力,它不會像水那樣滲透到皮膚的縫隙中,只要拿出來抖一抖,它就全部掉落了。
將手指插入水銀
有人嘗試喝水銀自殺,然而并沒有什么用,人的胃腸道很少會吸收金屬汞,同樣地,我們的皮膚對汞的吸收也極有限,因此你不必過于擔心。
相比之下,水銀蒸氣的殺傷力要大許多倍,空氣中汞的濃度在0.7~42μg/m3時,長時間吸入會造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損。
幸運的是,水銀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快蒸發(fā)。根據(jù)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的實驗,在150℃的高溫下,一滴汞大約要0.7~2.2天才能完全蒸發(fā)掉。這就難怪當年BBC在拍攝一檔水銀浮力的科普短片時,做實驗的科學(xué)家面對一大池子汞非常淡定,完全不擔心吸入蒸氣而中毒。
科學(xué)家并不擔心水銀蒸氣
汞中毒大多是由攝入含有有機汞的水或食物引起。自然界中的元素汞經(jīng)過各種渠道進入水里,再由微生物轉(zhuǎn)化為有毒的甲基汞,小魚小蝦吃了微生物、大魚吃小魚、有機汞在生物鏈中由低到高慢慢聚積,人在攝入含有機汞的水產(chǎn)品之后就會中毒。
著名的水俁病就是在上世紀中葉,日本水俁地區(qū)Chisso化工廠生產(chǎn)乙醛時使用硫酸汞作為催化劑,在催化循環(huán)的副反應(yīng)過程中產(chǎn)生了有毒的甲基汞,化工廠將廢水傾倒入水俁灣,造成當?shù)?784人死亡,更多人受害致殘。
抗議化工廠排放有毒廢水的日本母親
汞是一種有毒的重金屬,當空氣中汞蒸氣的含量超過1毫克/立方米,長時間吸入是有害的;大多數(shù)汞中毒是因攝入了汞鹽或者有機汞引起,因此我們需要對此特別注意。相比之下,用手直接接觸汞,或者“不小心跌入水銀池子里”,短時間都不會有什么問題,你不必過于擔心。
萬一不小心打碎了水銀溫度計,出于安全考慮,還是應(yīng)該盡量將灑落在地上的汞仔細清理干凈,并且做好通風,避免長時間吸入水銀蒸氣造成不好的影響。
何龍東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