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菜哥哥談公考

很多人都在談體制內,說體制內,但到底什么是體制內?
體制的核心,是組織人事的形態,至于說行政編、事業編,還是行政機關、國企,都只是外在形式,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為體制的根本。
概括來講,體制內就是指:按照我們政治和行政體制的組織人事方式運轉的組織,不是專業性的概念,但也有點繞口。

大概意思,就是說這個單位、這個企業、這個部門,他的組織人事制度,是不是和我們黨政機關的運行方式,本質上是一樣的。
如果說,這個組織是按照機關的組織人事方式進行決策和管理,那他就是體制內,反之,就不是。
比如說,老司機所在的單位,中央國家機關,典型的體制內。物業的工作人員雖然和我在一個大樓里上班,但是他不是體制內。
因為管理他的方式,不是機關的組織人事方式。

這個組織人事方式的特征,有比如穩定性高,不能隨意開除。比如說講資歷,按部就班提拔。當然,嚴格地說,體制最重要的特征,這個單位的政治屬性,是不是屬于黨和國家機構體系中的一部分。
有的國企員工,雖然沒有所謂的編制,但是他們比照機關,也搞了一套管理方式,對應科處局的級別,衍生出一些晉升級別。其他管理方式,基本上和機關大致差不多,那這也屬于體制內。
而一些單位,即便是有編制的,比如一些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市場化特征很明顯,也就是自己做生意,管理方式也是市場化的,那也算不得體制內。
特別是現在改革了,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人員,很多都轉成企業了,更談不上體制內了。

對于一個人來說,如果落上編制,99%的可能性,就是體制內了。但是,并不是說,你沒落上編制,就不是體制內。
比如中央電視臺,內部人員有事業編制,有臺聘,有外聘等好幾種用工方式,判斷你是不是進入了央視這個體制內,并不是看你在不在大褲衩里上班,而是說管理你的組織人事方式,是不是機關的那一套制度。
更多公考知識請關注白菜哥哥談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