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有人認為,60、70后生于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有較強的憂患意識,驅動他們的是“窮動力”,他們更像是“登山者”,追求的是“會當凌絕頂”式的成功:而90、00后生于物質富足的年代,他們自我意識強,驅動他們的是“喚動力”(興趣動力),他們更像是“擁險者”,向往的是“一路風景一路歌”式的生活。
60、70后時常困惑:為什么當年能夠激勵自己奮斗的,卻激勵不了年輕一代?90、00后也時常困惑:為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
上述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為他們解“惑”。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指導
這是一篇材料+寫作任務+寫作要求的任務驅動型作文。
(一)審材料
本次作文給的材料由兩段文字,涉及60、70后和90、00后異代人之間的不同和彼此的困惑。
第一段材料,交代兩代人面臨的不同問題:60、70后(姑且稱為“前浪”)要解決問題是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擺脫貧困;90、00后(姑且稱為“后浪”)要解決的問題是滿足自身的精神追求。由此可以看出,時代不同,每一代人面臨的困境不同,要解決的問題與追求的夢想也就不同。這種不同,在于時代對人的影響不同,人對時代影響的回應方式不同,但是也有共同點:精神基因。
第二段材料,指出兩代人的困惑:“前浪”不理解自身的奮斗動力為何激勵不了“后浪”;“后浪”苦惱于自己的想法無法得到“前浪”的理解。兩者不能相互理解,本質是彼此囿于自身的時代,缺乏換位思考,未曾發現彼此的共同點。
綜上分析,考生可以就異代人之間的不同和彼此的困惑,從一代人之間要相互理解的角度立意。
(二)關于任務
(1)引發的思考:對兩代人彼此困惑的理解;不同的時代,追求的本質并未改變。
(2)“為他們解‘惑’”的意思就是發現不同時代中彼此的相同點。
【立意】(1)立足時代,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互勉進步;
(2)以和平之心,看代際更替;
(3)消弭代際之“惑”;
(4)面對代溝,多點豁達;
(5)跨越代溝,異代共情。
【素材】1. 90、00后認為60、70后不理解他們,他們不是高山,相反,他們是低丘,他們是低丘里的河流,是河流中的沙礫,是沙礫里的微塵。你看不見我們的“微力”,我也無視你的“高峰”。你是高高在上,我就高低在下。你不換角度,我就不換位置。唯有你近見我的“微動”,我才能遠視你的“高聳”。唯有你放低看我的“眼睛”,我才能抬高為你舉贊的“雙手”。
2.90、00后不一定崇尚人生充滿勞績,或許更加渴望安適和清閑。他們的人生動力,或許并非“身為一葉無輕重,愿將一生獻宏謀”的猛志,而是更在意“聽從內心的召喚”。他們自我意識鮮明,但更多的是“給我一個支點,我能夠“撬起整個地球”的自信,而非被人詬病的“精致利己”。他們甚至不屑于活成父輩們按部就班的生活,他們甚至不屑于美化父輩們坎坷奮斗的人生。盛世歌飛,鮮花著錦,有高樓助我登高,有科技為我加持,有時代為我賦能,與“最好的時代”因緣際會,不咬菜根,不餓體膚,難道就百事不成?他們何以就是“垮掉的一代”呢?
3.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交千萬個值得干杯的朋友,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向你們的專業態度致敬,你們正在把傳統的變成現代的,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向你們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習慣嘲諷與否定,內心強大的人從不吝嗇贊美與鼓勵。向你們的大氣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更好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有一天我終于發現,不只是我們在教你們如何生活,你們也在啟發我們,怎樣去更好的生活。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看你們,就像我一樣。
范文展示
青絲與白發共勉,春華與秋實交輝
當60、70后的前浪們像“登山者”,追求著“會當凌絕頂”式的成功,當90、00后的后浪們像是“探險者”,向往著“一路風景一路歌”式的生活,這是最好的時代。
當前浪們困惑于為什么當年能夠激勵自己奮斗的,卻激勵不了年輕一代,當后浪們困惑于為什么自己的想法往往得不到上一代的理解和支持,這又似乎是最壞的時代。
前浪們也曾“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發”,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戰天斗地,歷經艱難困苦而來,時常居安思危。
后浪們如今雖然物質條件優越,但也并非唯我獨尊,僅恣意于個人興趣。他們也希望前浪的理解與支持。他們也渴求世界給予他們肯定。
而今,前浪與后浪似乎在隔著一條深溝相互瞭望,彼此陌生。實際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會以一代人的方式承擔起屬于他們的責任和使命。前浪和后浪,無論在什么時代,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本質上沒有什么不同。唯有青絲與白發共勉,才能春華與秋實交輝。
遙想當年,在那個混亂的時代,前浪們極其強硬并充滿力量。他們上山下鄉,他們留著三年自然災害的記憶,他們有著明確的目標,他們想獨立,想回城,想吃飽飯,想為國家作貢獻。他們努力創造著財富,讓生活美好;他們努力建設著國家,讓人民幸福。他們擁有著淳樸的力量與天然的榮譽感。前浪們的精神,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前浪們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回首當下,我們也永遠不能忽視,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時,四萬兩千多名援鄂醫務人員中,有一萬兩千多名是“90后”,其中相當一部分是“95后”“00后”。后浪們已經是防疫戰場上的“白衣天使”,危難當中的“真心英雄”;后浪們已經成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精神的踐行者。其實,不是他們突然長大了,而是很多人對他們缺乏足夠了解,感謝疫情中的“現場直播”糾正了固有的偏見。
今天的前浪,也是曾經的后浪;今天的后浪,終將成為未來的前浪。但是,不論時代怎樣變化,時代的弄潮兒總會于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向前,無論是以“登山者”的豪邁,還是以“探險者”的勇毅,他們總會以自己的方式承擔起屬于他們的責任和使命。精忠報國、經世濟民、舍身忘我、九死無悔等根植于中華兒女血脈中的精神基因終將代代賡續。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點。前浪們與后浪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傳統價值觀的固守正是支撐社會滾滾向前的精神元氣,永遠不會過時。
當今,我們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前浪與后浪們都有著各自的固執,以致產生“代際沖突”。“代際沖突”的存在恰恰說明時代正在發生著偉大變革,我們要做的就是揚其長避其短,努力達到和諧發展的新境界。
后浪們,讓我們以敬佩的目光向前浪致敬;前浪們,讓我們以欣賞的眼光去解讀后浪。讓我們真誠溝通,互相理解,讓我們互相欣賞、互相尊重。讓我們以時代的變化為彼此加油鼓勁,促成“青絲與白發共勉、春華與秋實交輝”,推動前浪、后浪在時代的長河中惺惺相惜、美美與共,共同乘風破浪。
李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