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雖然各國采取的應對策略千差萬別,但毫無疑問這幾年人們宅在家里的時間是越來越長了。難得的假期也為統計學家們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因為沒有什么能比疫情期間的用電數據更好地反應一個家庭的生活狀況。一、美式凡爾賽電子的廣泛運用標志著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雖然各國采取的應對策略千差萬別,但毫無疑問這幾年人們宅在家里的時間是越來越長了。難得的假期也為統計學家們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因為沒有什么能比疫情期間的用電數據更好地反應一個家庭的生活狀況。
一、美式凡爾賽
電子的廣泛運用標志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各種家用電器也就此成為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電視、電冰箱、電熱水器構成了現代生活,毫不夸張地說沒有電就沒有現代文明。也正因如此,用電量往往與生活水平正相關,家庭用電量越大,生活質量也就越高。
以鋪張浪費著稱的美國,在疫情爆發以前就牢牢占據著世界各國人均用電量前十的榜單。在疫情爆發后不久就有專家預測美國可能會因為用電量激增導致發電站超負荷運行,出現大規模停電的情況。
雖然從結果上講專家的預測十分正確,因為美國在2020年確實出現了嚴重的停電事故。但2020年美國人均用電量增長并不明顯,只有1%,甚至在疫情繼續蔓延的2022年美國人均用電量也繼續保持著低速增長的態勢,人均每月用電量只有371.2度。
雖然這聽上去非常的凡爾賽,但對美國來說1%的用電增速確實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同,美國家庭中不但有大量的大能耗電器而且通常會長時間運行。
由于缺少集中供暖,空調等加熱制冷設備更是成為了美國家用電器中的勞模,幾乎全年無休。在這樣的前提下,居家時間大幅度提高而用電量卻緩慢增長確實令人費解。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高昂的生活成本迫使美國居民不得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事實上電費在美國的家庭開支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突出,而這一切都要歸功與美國相對低廉的民用電價。
2021年美國平均電價為13.7美分每度電,相當于人民幣0.87元每度。雖然比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居民用電價格要貴上不少,但考慮到美國人物價水平和人均收入這點支出確實不算什么。
二、世界的參差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多個領域擁有著不可撼動的絕對強權,美國居民生活鋪張浪費、毫無節制似乎也成為了人們的共識。媒體一邊譴責著美式生活帶來的巨大浪費,一邊極力渲染著美式生活的優越,但這種優越的生活真的必須建立在巨大的浪費之上嗎?
在人均用電量的排行榜上,美國并非一騎絕塵。常年占據前三甲的分別是冰島、挪威、科威特這樣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尚可的小國。這些國家居民用電量大的原因也很簡單,為了克服酷暑嚴寒,當地居民使用大能耗設備的平均時間也要比美國長上許多。
反觀美國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如果說小國用電量大是不得已而為之,那么美國用電量大則是純粹的浪費,疫情期間居家時間變長而用電總量只是小幅增長更是佐證了這一觀點。
美國雖然口口聲聲倡導碳中和,但卻連最基本的節約用電都做不到。反觀中國2021年的人均用電量每月只有69度,不到美國人均用電量的五分之一。同樣生活在中緯度地區,同樣是宅在家里,為什么美國人均用電量要比中國普通人用電量還要多。
造成中美兩國居民用電巨大差距的直接原因還是經濟發展水平,雖然北上廣深與休斯敦、舊金山等美國城市還有一較之力,但美國明顯擁有更龐大的中產階級,消費起來也更有底氣。于坐享其成的美國不同,我們目前首先要解決的還是發展問題。
除了經濟因素外,生活習慣也造成了中美兩國巨大的用電差異。實際上單論發電量而言中國早已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將居民用電量提升到世界前列也不存在硬件問題。但是生活習慣造成了我國用電量始終處于世界中游水平的局面,大規模、高質量的基建,大大降低了中國居民的生活成本。
三、資本的力量
中國電價是出了名的低,大部分地區居民用電的價格都不到0.5元,即使中國的發電成本因為資源問題一直居高不下,但通過行政手段的干預,普通居民甚至可以用接近成本的價格用電。雖然美國的電價看上去也不高,但這并不是資本家們良心發現,而是由于電力儲存運輸的特點,只有用的人越多,發電成本才會越低,利潤才會越高。
電流從發電站到居民家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而受技術和成本限制,大容量的電力儲存設備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保證用電量與發電量之間實現動態平衡就是每家發電企業和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
不同與中國的行政干預,美國的發電企業也屬于私人。在供求關系上只能影響供應端,而無法直接影響需求端,但需求端又與盈利規模息息相關。隨著美國制造業的衰退,居民用電成為了用電大戶,因此大規模的浪費反而成了企業與政府喜聞樂見的現象。
與其說是美國居民鋪張浪費,倒不如說是在資本的干預下,讓美國政府對此視而不見,這就是資本的力量。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在美國屢見不鮮,各大利益集團通過利益交換游說政府,從而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影響,至于對個人、對國家、對世界有何影響并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小結
人均用電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參數,但不是唯一的參數。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都幾乎完全透明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但用電量之間的差距是否真的拉開了生活質量上的差距呢?答案顯而易見,我們應該追求的是更高質量的生活,而不是更多的浪費。
人生不是一場數字游戲,人生中經歷的一切也不總是越大越好。鋪張浪費的生活方式并不值得提倡,保護環境也不應該停留在幾句口號上面。
何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