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年6月份,著名吉他品牌Gibson在歐盟關于FlyingV琴體注冊商標的上訴被駁回后,近期又失去了Firebird琴體的注冊商標。作為吉他界的巨頭公司,Gibson的一舉一動在業界里都備受關注。而近兩年,除了一些新品發布外,Gibson也
今年6月份,著名吉他品牌 Gibson 在歐盟關于 Flying V 琴體注冊商標的上訴被駁回后,近期又失去了 Firebird 琴體的注冊商標。
作為吉他界的巨頭公司,Gibson的一舉一動在業界里都備受關注。而近兩年,除了一些新品發布外,Gibson也常常搞出一些大新聞。
細數Gibson這兩年的經歷,雖說稱不上命運多舛,但絕對經歷了起起落落落。當然,對于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吉他品牌,這些也只能算是常規操作吧!
經營不善,陷入破產風波
2018年5月1日,吉他界的焦點都聚集在一則由Gibson公司發出的聲明上:
“Gibson將會申請破產法案第11章,其中包括融資資金,減少債務以及精簡業務,將樂器作為發展重心平臺。這將讓公司以及所有的員工,供應商,客戶以及其他關鍵利益相關者獲得成功。”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外吉他界一下子炸開了鍋。
有人對這家吉他界的巨頭公司走向衰落感到震驚不已;有人對此表示早就在意料之中,現在的Gibson已經不是當年的Gibson了;也有Gibson的粉絲表示,這只是Gibson的一個發展策略,破產是不可能破產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破產的!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改變不了Gibson背負了大概5億美元債務的事實,巨大債務讓這家吉他巨頭公司不得不走上申請破產保護這條路。
Gibson申請破產保護后,清算了一些飽受詬病的消費電子業務,如銷售耳機,揚聲器和配件等,并打算重組樂器和專業音頻業務。
申請破產保護后,貸款人已經同意提供1.35億美元的短期貸款來資助Gibson業務的運營,Gibson也變賣了一些資產來償還債務,包括一些倉庫和地產,但這些對于它需要償還的欠款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此外,穆迪在2017年時下調了Gibson的債務評級,認為Gibson的核心業務發展穩定且持續,但收支不均衡和運營問題正在瓦解這家公司,讓這家吉他公司的處境更為雪上加霜。
重組換帥,Gibson續命成功
在申請破產保護后,公司面臨重組的局面。
Gibson前任CEO Henry Juszkiewicz也陷入極大的輿論爭議當中,許多債券人表示Henry Juszkiewicz和他的團隊表現不佳,無法應對吉他市場需求大幅度下降的局面,極力想將Henry Juszkiewicz和他的副手們趕出Gibson。
Henry Juszkiewicz在1986年和合伙人一起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當時發展不景氣的Gibson,那個時候這家吉他巨頭公司同樣因為經營不善,陷入了即將破產的境地。
在Henry Juszkiewicz的領導下,全面復興了Gibson的產品線,并重新鞏固了Gibson在吉他界的地位。所以30多年來,Gibson一直由他掛帥。
除了核心的樂器業務,Henry Juszkiewicz還收購飛利浦的音頻部門,增加了耳機、揚聲器和數字錄音機等產品線,甚至還研發了一個自動調弦的“機器人”,這些業務耗費了大量資金。
Henry Juszkiewicz好斗的性格、暴躁的脾氣和盲目擴張經營業務也讓他在業界內備受爭議,不少債權人譴責他,認為是他造成了Gibson現在的局面。
可是要將Henry Juszkiewicz趕出Gibson是不可能的。
公司重組后他依然擁有36%的股份,只不過吉他制造商的債權人將擁有公司的控制權,這也是重組計劃的一部分。
Henry Juszkiewicz和他的團隊在Gibson重組期間繼續領導公司,以保證公司在控制權交易變化過程中平穩過渡,并支持公司核心業務的未來價值。
2018年11月1日,Gibson宣布脫離破產保護后,James'JC'Curleigh正式接任了Henry Juszkiewicz,成為Gibson重組后的新CEO。
James'JC'Curleigh曾是Levi's品牌的全球總裁,在他就職期間,他牢牢把握住了Levi's的核心客戶,并轉化了一些潛在客戶。
他還專門開設了一個20,000平方英尺的專用場所,來研究牛仔布染料的藝術,他將材料和質量與現代潮流的樣式相結合,所以在他任職期間Levi's的在全球市場上表現越來越好,2017年他成功讓Levi's有了十年來最大的利潤收入。
James'JC'Curleigh出任Gibson的CEO后表示:Gibson和Levi's一樣,都擁有悠久的品牌歷史,Gibson將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回歸到最核心的業務上來,高品質的樂器依舊是他們的追求,但也會花時間重新探索顧客。
重磅回歸,但本質未改
經歷了破產保護、重組換帥后的Gibson續命成功,今年也確實有了一些改變,丟棄了那些奇奇怪怪的業務,重新開始注重自己的產品,頻繁亮相各大展會,尋求發展新機遇,來表明Gibson依然想在吉他界活下去。
2019年,Gibson在世界最大的音樂產品展覽NAMM Show冬季、夏季展會上亮相,收獲了極大的關注。
在冬季NAMM Show上,Gibson帶來了一系列經典產品,其中包括新的Les Paul Junior Double Cuts,50年代和60年代規格的LP,以及SG系列中經典規格的外觀,例如P-90和Vibrolas等。
此外,為了紀念偉大搖滾樂手查克·貝瑞,Gibson全球限量發行的全新 Chuck Berry 1955 ES-350T也在展會上亮相,這是查克·貝瑞鐘愛的1955 ES-350T的完美復制品。
在7月份的夏季NAMM Show上,James'JC'Curleigh推出了“授權合作伙伴計劃”。
選擇一些精品的吉他制造商與公司合作,制作一些十分具有標志性性質的樂器,如Flying V和Explorer等。
在確認他們使用這些形狀并同意其他指定的條款后,Gibson會允許精品制琴師在自己的造琴過程中使用這些形狀。這也是Gibson從“對抗”轉向“合作”的重要一步。
在2019年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上,Gibson的表現也十分搶眼。Gibson帶來了全新的G-45系列產品G-45 Standard和G-45 Studio,這些琴都由制琴大師手工打造。
這些全新的G系產品,在音色、演奏性能上都給民謠愛好者帶來了十分驚喜的體驗。
全新的Gibson Original(復古系列)、Modern(現代系列)、Custom Shop Collections(定制系列)以及Gibson配件等周邊產品也在展位上亮相,吸引了大批粉絲。
James'JC'Curleigh本人也來到展覽現場,期望Gibson能在中國的零售端、品牌推廣等方面有更多的商業發展機遇。
此外,Gibson今年隆重發布了60周年紀念款的1959 Les Paul Standard,在精確度、保真度、各方面的細小細節上都做到了精益求精,這也是有史以來,對最經典型號R9還原度最高的產品。
但這些改變,依舊是在復刻經典型號、走限量版的路線。
Gibson牢牢保持著自己高端的形象,吉他的內在革新、產品線變革、產品升級等實際上的提升,就目前看來,依舊沒有太大的改變,縱觀Gibson的發展歷史,這也算得上是Gibson特色。
商標之爭,連失兩大注冊商標
在公司形勢逐漸變好的局面下,Gibson的商標之爭也在不斷上演。
一向很注重品牌商標的Gibson,于今年6月份在歐盟法院進行了Flying V 琴體注冊商標上訴,但被歐盟法院駁回,并宣布在歐盟范圍內Flying V 琴體商標在樂器行業無效,因為它并沒有非常鮮明的特征。
該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0年6月。當時Gibson首次向歐盟知識產權局提交了Flying V型琴體的商標申請,并被歐盟知識產權局認可。
但在2014年10月,Warwick和Framus的創始人兼擁有者Hans-Peter Wilfer提出了質疑并進行了上訴,認為應該撤銷Gibson的這一商標,歐盟知識產權局認可了Hans-Peter Wilfer的意見。
歐盟知識產權局認為:Flying V吉他的形狀在1958剛年投放市場時非常獨創的,但是在隨后50年的市場發展過程中,市場上吉他形狀的特點就是各種各樣的。
歐盟知識產權局還駁回了消費者僅將Flying V形琴體與Gibson品牌相關聯的說法,并宣稱:“消費者在市場上見到的大量吉他形狀使他們不太可能將特定形狀視為特定的制造商所有,而Flying V僅僅是代表市場上的多種形狀之一,并不是商標。”
2018年再次上訴失敗后,Gibson將案件提交至歐盟總法院。今年6月份,由三名法官組成的審判小組駁回了這次上訴,并命令Gibson支付相關費用。
近期,Gibson在歐盟法院有了第二次敗訴, 失去了Firebird 琴體的注冊商標。
歐盟知識產權局(EUIPO)取消處認為:“Firebird與市場上其他電吉他琴體風格上并沒有太大的不同”。
歐盟知識產權局還表示,琴體形狀商標對于音樂家和吉他愛好者來說很熟悉,它的區別和獨特性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在普通消費者眼里,區別并不是很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普通消費者才是需要評估的相關人群。歐盟知識產權局的這種看法與Flying V商標案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
有趣的是,該條例只適用于歐盟范圍內的樂器行業,并不適用于其他地區。而Gibson在歐盟范圍內依然可以將這兩個商標用于服裝、珠寶等其他商品,就是不能用在樂器上。
以上兩個商標的撤銷申請都來自于同一個人 Hans-Peter Wilfer,他在國外也運營著兩家吉他公司。
50年代,Gibson 公司的 Les Paul 獲得了巨大成功后,它的競爭對手 Fender推出的實心電吉他奇特的外形和先進的拾音效果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于是Gibson 發布了一系列外形獨特的電吉他,其中就包括 Flying V 和 Explorer。
1963年,汽車工程師 Ray Dietrich 設計了一款與眾不同的電吉他—— Firebird “火鳥” ,并以四種不同的型號進行銷售。
Gibson 在 Firebird 電吉他上首次使用“通頸”的設計,即琴頸木材延伸過整個琴體,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Firebird的型號只有單數,雙數則是Thunderbird“雷鳥”。Thunderbird是為貝斯手們提供的產品。
Gibson會不會對Firebird商標進行第二次上訴呢?我們持續關注。
有一說一,雖然電吉他的銷量在過去十年里下降了50萬,但根據長期以來一直跟蹤美國吉他制造業的研究公司IBISWorld的一份報告顯示,吉他的制造在過去五年里保持持續增長,而且可以預計到2022年都將繼續上升,吉他市場也在逐漸回溫。
在市場大環境較好的情況下,新品競爭愈發激烈,各大吉他品牌也在不斷變革創新,不斷的創新才是品牌保持生命力的有力保障。
Gibson未來能帶來什么樣的產品,是產品升級,研發新品,重造輝煌?還是復刻經典、進行無關痛癢的吉他顏色革命、推出不限量的限量款?依舊值得Gibson深思。
馬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