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金錯刀頻道廣東芳村,一個總共只有9條街道的地方。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名字,卻成為了亞洲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集中地,占據著全國普洱茶交易量的80%。這里每天的茶葉交易額上億元,其中最瘋狂的交易就是——大益茶。在今年,大益茶發布了新產品“2021
文/ 金錯刀頻道
廣東芳村,一個總共只有9條街道的地方。
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名字,卻成為了亞洲最大的茶葉交易市場集中地,占據著全國普洱茶交易量的80%。
這里每天的茶葉交易額上億元,其中最瘋狂的交易就是——大益茶。
在今年,大益茶發布了新產品“2021倉頡號”,在產品只是一張圖片時,就敢定價7萬一提,也就是21800元/片,成為了史上發售價最高的普洱茶!
在交貨期最后一天,價格已飆到18萬,為了幾片茶葉,芳村徹底失控了。
人們為了搶茶直接大打出手,不但驚動了120,還驚動了110。
比定價更離譜的是,在倉頡號真正到貨前,可以提茶的“茶票”已經被炒到十幾萬。
甚至一個倉頡號竹殼+一張小票+一個紙盒,就可以賣4.5萬。
大益茶的瘋狂,誕生了比朝陽大媽更狠的角色:倉頡大媽。
幾天前,大益茶的創始人吳遠之去世,人們對他又愛又恨——因為大益茶讓無數人一夜暴富,但也讓無數人抵押房產,賠得傾家蕩產。
大益茶,為什么比茅臺更瘋狂?
最膽大的老板:
生產中國比特幣,塑造貴族人設
大益茶敢賣高價的最核心的理由,來源于它茶中茅臺的高貴人設。
他跟其他茶葉品牌最大的區別是,創始人吳遠之的經歷跟茶半毛錢關系沒有,而是一個徹底的金融精英。
在1997年,吳遠之就已經獲得了加拿大渥太華大學MBA碩士學位,畢業后在國外從事金融行業,積累了大量人脈和操盤經驗。
在這之后,吳遠之也一直跟金融打交道,公司都是海南證券交易中心、香港海信投資這樣的金融公司。
2003年,吳遠之成為上市公司博聞科技的董事。
吳遠之到底是怎么跟茶葉聯系到一起的?
2004年勐海茶廠改制,作為資本運營的老炮兒,吳遠之所在的博聞科技擠掉了競爭對手紅塔山集團,以1億元的價格,買下勐海茶廠,實行民營改造。
茶和金融,一個是最古老的產品,一個是最變化莫測的行業,在吳遠之的操盤下, 發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
吳遠之開始發揮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而來的經驗,重點打造大益茶,并提出要做奢侈品茶。
在一場云南特產推薦會上,他一語定調:
“一個國家好不好,要看它的奢侈品多不多。而茶,自古就是一種奢侈品。如今,我們要把大益普洱茶打造成為中國的奢侈品。”
但打造中國奢侈品人設,沒故事不行。
2005年,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事兒——馬幫進京。一支打著“云南普洱茶瑞貢京城”的旗號的馬隊,從云南出發,歷經5個多月的時間進入北京地界。
當時張國立就購買了十馱普洱茶,后來其中的“七子餅”,從2萬元一直叫價到160萬元的高價。
吳遠之如法炮制“馬幫進京”,發起了“滇茶大益天下·馬幫西藏行”活動。
還經常搞一些非常轟動的儀式,比如百年貢茶、回歸普洱,彩旗飄飄、鑼鼓喧天、警車開道、直升機護送……
2008年,正趕上北京奧運會,吳遠之不顧其他高管反對,斥資5000萬元在央視的黃金時間投放品牌廣告,拿下了《焦點訪談》的黃金位置。
后來,大益茶還搞定了《東方時空》、《新聞直播間》、《共同關注》等央視王牌節目。
大益茶,再也不是曾經云南小廠的茶葉,“茶中茅臺”的名聲不脛而走。
塑造起貢品的人設之后,大益茶幾乎年年漲價,而且越來越離譜。
一款88青餅,大益茶的經典之作,在90年代的時候,還只值10元一餅,如今已經炒到12萬。
最近三年,一提的價格更是從900萬漲到1500萬,不敢想象。
刀哥算了一下,這款茶1g就價值500.2元,今天黃金的價格,1g在481元左右。
真是喝一口茶相當于喝了一口黃金。
2019年,大益茶發布“滄海”系列,在網上旗艦店限量發布,僅在發布的第一分鐘,5000提“滄海”就被搶購一空,6199元的發售價被一路哄抬到4萬。
連一個裝滄海茶的箱子,都能賣到6000元。
今年年初,大益茶推出一款名叫7542茶餅,還未發布,期貨價就已經炒至8萬一件,而實際配貨價僅1.5萬元。
定價之離譜,漲幅之恐怖,已經完全超出了人類對日常飲品的想象力。
在大益茶面前,我愿稱小罐茶為貧民窟良心之茶。
最神秘的代號:
1天暴漲200萬,茶葉竟比毒品還暴利?
如果你把大益茶只想成奢侈品,那未免太低估他了。
在仔細研究一番后,刀哥發現,大益茶真正厲害之處在于:現在那些新能源汽車、手機品牌的互聯網打法,全琢磨明白了。
從奢侈品到收藏品,大益茶做了三件事:
1、高逼格命名法
大益茶的每款明星茶餅,都有自己的AKA代號。
茉莉花茶屆的行業老大張一元,給自己的產品一般命名是:茉莉毛尖,茉莉金茗眉、茉莉玉芽、茉莉龍珠...
要么以品種命名,要么以形態命名。
但大益茶每款茶都有了一個美麗,但又與茶葉不沾邊的名字,比如凰后、滄海、山韻、黃金歲月...
在炒茶時,還有一套神秘黑話:比如,4年漲價56倍的軒轅號被稱為“皇帝”;從2萬漲到35.3萬的珍藏孔雀被稱作“神鳥”;
從7萬溢價到65萬的千羽孔雀,代號“千羽”;9萬的滄海,因為封面是一只叼著茶葉的鶴,被稱作“仙鶴”。
還跟每年郵局發行生肖票一樣,給茶餅命名“牛餅”、“老鼠餅”、“龍餅”。
就拿去年推出的鼠餅來說,一天之內價格暴漲到11萬元。
還生產過一個重達120斤,相當于一個成年人體重的離譜大金瓜。
大益茶的命名之高調,讓其他品牌望塵莫及。
2、發布會造勢法
圈內人稱,大益茶的發布會堪比普洱茶界的春晚,每年都會讓茶市沸騰。
大益茶和汽車一樣,講品牌,講產地,講型號。
2017年發布軒轅號,大益茶在西安舉辦了盛大的發布會,600人必須嚴格憑票進入,茶葉品質之高,連壓餅蒸汽都是選用一源井井水。
2020年,軒轅號已經炒到了88萬,現在已經突破了百萬。
從軒轅號后,大益就在炒作包裝的道路上策馬狂奔,每款新茶的發布會都盛大無比。
2018年8月18日,大益茶把發布會從國內搬到了國外,在日本東京發布新產品——千羽孔雀。
在大益只透露外包裝圖片的時候,市場的行情價就已經從4.8萬漲到7.5萬一件。
只不過,跟手機廠商和汽車品牌不同的是,大益茶只發新品,但不公布具體配置:具體配方以及制作工藝都不透明。
但在大益茶的飆漲下,這一切不合理都變得合理了。
3、K線圖炒茶法
炒大益茶,在廣州市芳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大益茶被比喻為證券交易所,發行普洱茶股票,每款茶就是一只股票。
每個產品都有記錄價格的K線圖,甚至出現了專門跟蹤大益茶走勢的平臺。
如果你覺得這個茶太貴,根本喝不起,那你就太年輕了。
炒大益茶,所有貨品追求“原封”不動——以件為單位,紙箱不能開、封條不能拆,包裝品相好。
如果沒有保持出廠的樣子,價格就會暴跌好幾個檔次。
在這種限制下,為了鑒定真假,圈里又推出了“開天窗”的概念,在成件裝的紙箱上開兩個方口,方便識貨。
現在,大益幾乎已經成了國內普洱茶投資交易唯一的品牌。
最瘋狂的生意:
寧愿賣房也要炒茶,真值得嗎?
當茶葉被賦予金融屬性后,炒茶人的本質就是賭徒。
尤其是,炒茶完全是沒有任何規則的炒作。
一款普洱茶新品還未發布,交易市場往往已經下注,有人抬高市價“做多”,有人壓低“做空”。
到這時候,茶葉的品質、口感、顏色等一切評判標準已經徹底失靈了。
比如,看好這款茶走勢的人“做多”,大量買茶票,等到茶的價格上漲時再賣出。
2020年的鼠餅,有人不看好生肖系列,3萬元一件賣出,當時市價僅2萬元一件,賣一百件,就能賺百萬。
但后來,鼠餅的配貨量比大眾預期少了近一半,直接烈火澆上一把熱油,一件漲到20萬,同樣是鼠餅——賣100件,虧了將近2000萬。
今年,大益茶發布了新產品“2021倉頡號”,沒有正式公布配貨數量,價格最高時飆升到19萬元/提。
但等到發布那天,大益茶再次玩起了饑餓營銷,倉頡號總量只有2萬片。
流入芳村市場的現貨卻只有200提,遠遠填不滿市場空缺。
這時候,那些曾經按照10萬元/提的價格賣出倉頡號“茶單”的人們,由于搶不到茶,就要按行業規矩就要以9萬元的差價賠給買家。
當晚芳村人仰馬翻。
有人在朋友圈宣布將關機、跑路,有人發出截圖,“準備喝農藥”,有人表示上家跑路,盡力對單,但過手100件空單,已經虧損百萬。
這才發生了文章開始的一幕,有人防止做空的檔口老板跑路,連夜堵了商鋪,為了拿到茶葉大打出手。
結 語:
買賣大益茶的期貨,巨虧、巨賺都是常態。
2021年7月8日,全國茶葉商協會、廣州、東莞的茶協會已經聯合發布天價茶抵制書,讓商會會員遠離“金融茶”,與大益茶劃清界限。
把茶葉當成期貨在炒,價格越炒越高,崩盤也就越快。
“稀缺+高端”,讓瘋狂的大益茶在很多茶葉市場上,甚至都不用卸貨,貨在車上就可以進行數次轉手。
不論喝不喝茶,一夜暴富的美夢,都會吸引著接盤者,寧愿抵押房產、傾家蕩產,也要進入這個圈子。
但他們都忘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茶是用來喝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篇作者 | 張一弛
陳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