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戰爭冒險專業戶——漫話外籍雇傭軍日前,在烏克蘭戰場“外籍雇傭軍”這個詞連連登上新聞榜。瓦格納雇傭軍。先是烏方講俄羅斯從非洲派遣了一批隸屬瓦格納公司的雇傭軍深入基輔,接近成功剌殺總統澤連斯基。澤連斯基自稱曾三次遭到刺殺,兩次便是瓦格納雇傭軍的
戰爭冒險專業戶——漫話外籍雇傭軍
日前,在烏克蘭戰場“外籍雇傭軍”這個詞連連登上新聞榜。
瓦格納雇傭軍。
先是烏方講俄羅斯從非洲派遣了一批隸屬瓦格納公司的雇傭軍深入基輔,接近成功剌殺總統澤連斯基。澤連斯基自稱曾三次遭到刺殺,兩次便是瓦格納雇傭軍的襲擊,還有一次是潛伏的車臣武裝。
接著俄方發布視頻,稱通過一次精彩的空襲消滅了百名以上剛到烏克蘭的外籍雇傭兵,順便還嘲笑了一下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說正是因為他發推講營地里滿是雇傭軍,才引來了俄軍的注意。
轉眼又傳韓國網紅“李根大尉”,冒著被政府懲罰的風險前去烏克蘭,結果被戰場的慘烈嚇到,想從波蘭跑回去又涉嫌非法越境滯留邊境。
據說烏克蘭的外籍雇傭軍將達到16000名,這些雇傭軍都是從哪冒出來的?他們為何而戰?待遇怎樣呢?
在人們眼中,雇傭軍多半是酷愛戰爭的瘋子,實際上見到了最初不太容易感覺的出來。老薩在日本做新聞工作時倒是真見過一個曾以外籍雇傭軍為職業的日本人加藤,他在南斯拉夫等地當過雇傭軍,還兼職記者。此人看起來文質彬彬,頗有禮貌,和一般的日本人沒什么區別,就是膚色黑一點。等大家在一起開聚會的時候,他能坐在一個地方,身形不帶任何變化地保持一兩個小時之久,后來才知道這是在前線預防狙擊手養成的習慣。
作為日本人去當雇傭軍非常奇怪,因為日本有嚴格的《刀銃法》,一般國民沒有持槍的機會,加藤表示自己是從小對軍事有著狂熱的愛好,日本沒地方學打槍,就和同伴一起到鄰國(具體是哪個鄰國您可以猜)利用當地的射擊場學習射擊,還直呼便宜。這樣,他學習了從手槍到機槍的射擊,加上幾年的歷練才實現了雇傭軍的夢想,而他的同伴中途就被嚇了回去。
加藤在他的雇傭兵小隊中總是走在最后,因為他掌控的是小隊的重武器——一門兔造單兵107毫米火箭炮,全隊只有他會玩這個。
在雇傭軍里,像他這樣有理想有夢想的是少數,大多是為了錢或護照而戰。在南斯拉夫的時候,他的雇主比較窮,但養一個雇傭軍也比養一個當地白領貴多了,他每個月的固定工資折合15000元人民幣左右,戰地每天加1000元左右,如果確認有戰果或執行危險任務,得再加錢,繳獲歸自己或由雇主出錢購買。這意味著如果你弄到一輛坦克,那就發財了。這個價格對比在伊拉克的美國黑水公司雇傭軍,大約只占一個零頭,但加藤認為黑水公司的高價雇傭軍在戰斗中表現不一定比拿錢少的好。
神奇的是,如果在戰斗中死亡,除非另行約定,只有喪葬費沒有撫恤金——當雇傭兵出賣的便是自己的軍事技能,身為戰斗專家,在戰斗中被打死,只能說明你技術不行,或者運氣不好,怪不得雇主。
這種情況并非普遍,大多數雇傭兵的公司還是承擔撫恤金的,有的額度還相當高。即便不給撫恤金,像南斯拉夫這種“窮”雇傭軍的收入已經足以讓來自非洲或一些歐洲、拉美窮國的人趨之若鶩了。他們很多是軍隊的退伍老兵,也有一些是加藤所說的“軍事流氓”,作戰兇悍但紀律不佳,視財如命,除了雇主外,也沒多少人會喜歡他們。
有些國家養的雇傭軍就不一樣了,比如法國外籍軍團便是典型的雇傭軍,他們歷史悠久,極有軍人榮譽感,甚至比法國自己的軍人更甚。他們有相應的福利補貼和墓地,一切都很正規和公開,也有服役五年或負傷之后給予入籍法國的便利。這明顯比那些雇傭兵公司強多了,與此同時紀律也更加嚴格,比如繳獲就不能歸自己,你弄到一輛坦克最多給個勛章了事。
關于外籍軍團紀律嚴肅性的問題,經??葱侣劦呐笥芽梢宰⒁獾?,日前澤連斯基呼吁各國“志愿者”到烏克蘭參加戰斗,提供一定的補貼和福利。當時有幾個擁有法國外籍軍團身份的人員想去烏克蘭參戰,走到中間被法國國防部派人抓了回來。這不意味著法國不想支持澤連斯基,而是他們違反了外籍軍團的軍紀——外籍軍團是正規部隊,可不是說走就能走的地方。
外籍雇傭軍通常是善于和有興趣作戰的專業人員,堪稱職業戰爭冒險專業戶,雖然忠誠度只依賴于其對職業道德的看重,但總的來說職業素養和單兵素質要高一些。
外籍雇傭軍中也少不了好奇雇傭軍生活或好戰的狂熱分子,這次在烏克蘭深受矚目的韓國網紅“李根大尉”便是這種類型。因為戰場環境與想象往往有較大差距,他們中不乏慘死戰場或者心膽皆裂逃離的情況,不過也有一些經歷生死變成了職業的戰爭機器。
有些情況下出現的所謂雇傭軍比較特別,他們通常數量較多,成建制出現,實際是在執行著某些國家的特殊外交政策。世界政治復雜多變,利益縱橫交錯,經常有根據國家利益主觀上要參戰而客觀上不能表現出來的情況。
于是在國家不宜出面的情況下,以個人名義加入某國軍隊或在該國獨立的雇傭軍執行作戰任務,便是這些特殊雇傭軍在戰場上的體現。比如二戰中在我國作戰的美國飛虎隊和蘇聯志愿航空隊,就是這樣性質的外國雇傭軍,通常他們的費用還是要由雇主來承擔的。
時代在進步,熱愛和平是人類的天性。其實除了為錢而參加雇傭軍的人們外,現在喜歡打仗的冒險家已經越來越少了,包括我認識的那位日本人加藤現在也成了專業的記者,他覺得,所謂雇傭軍生涯,不過是年輕時候的瘋狂夢想而已。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高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