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編者按他八旬高齡,仍帶著眼傷3天3夜不眠不休,為偵破案件提供關鍵證據;他磨破嘴皮,讓擱置10余年的社區違建,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迎刃而解;她踏破門檻,憑著一股子韌勁兒解開心結,村里終于通上自來水;他堅持四年,帶著老教師的疑問反復求證,終于等
編者按
他八旬高齡,仍帶著眼傷3天3夜不眠不休,為偵破案件提供關鍵證據;他磨破嘴皮,讓擱置10余年的社區違建,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迎刃而解;她踏破門檻,憑著一股子韌勁兒解開心結,村里終于通上自來水;他堅持四年,帶著老教師的疑問反復求證,終于等到案件作出有罪判決;他身患腎癌,仍孜孜不倦,將以“匯報情況”為幌子的拜訪者問到雙腿發抖……他們,或留下了躬身為民的足跡,或靜水流深初心永摯,或不畏險阻逆行而上……他們用行動書寫新時代的英模凱歌, 用事跡踐行鏗鏘誓言。
近日,中央政法委印發通知,評選出崔道植等200名同志為“雙百政法英模”。今天,長安君帶您走進他們的故事。
八旬高齡,他帶著眼傷不眠不休找證據
一幀一幀比對作案槍支的模糊影像,推算槍支類型;收集200人剪下的指甲,逐一觀察游離緣豎線;連續工作9天9夜,比對一枚疑難指紋;八旬高齡帶著眼傷3天3夜不眠不休,為偵破案件提供關鍵證據……
他是崔道植,黑龍江省公安廳刑事技術處原偵查員,中國警界重大疑難刑事案件痕跡鑒定的“定海神針”。
1955年,崔道植從志愿軍部隊轉業后,被分配到黑龍江省公安廳,他所做的第一次痕跡鑒定,是一根被剪斷的電話線,當時已被初步認定是鉗子剪斷。
崔道植仔細觀察發現,電線斷面肉眼看非常光滑,竟看不出摩擦的線條來;但在顯微鏡底下看,卻有一條一條比頭發絲還要細得多的紋路。崔道植認為,這根電線不像鉗子剪的,倒像是剪子剪的。根據他的意見,偵查人員鎖定了嫌疑人,果然從其家中搜出一把剪刀。
但電話線就是被這把剪刀剪斷的嗎?崔道植不敢肯定。于是,他用剪刀反復剪鉛片,再一次次把鉛片上形成的痕跡和現場的痕跡進行比對。5天,就琢磨這么一件事。當比對出一致細節的時候,再放大倍數看,結果越來越清晰——確實是一把剪子剪出來的!
鑒定結果對案子偵破起了很大作用,是最為關鍵的證據。這次勘驗也讓崔道植明白了,自己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證據服務。從警67年,崔道植檢驗鑒定的痕跡物證已超過7000件。甘肅白銀系列強奸殺人案,白寶山襲警案,張君、李澤軍系列搶劫殺人案……67年里,崔道植鑒定的罪案痕跡無一錯案,而這背后,是遠超7000次的艱難比對,是遠超7000次的推倒重來。
如今,崔老88歲了。這位在刑偵一線上戰斗了一生的男人,未被任何困難打敗過,唯獨提起妻子金玉伊,總會哽咽。
拉林河流淌的歲月里,記錄了他們的愛情記憶,崔道植走過一處處滿是他們回憶的地方,哼唱著專屬于他們青春愛情的歌曲《沒有門牌號的客棧》。崔道植竭盡全力,希望能喚醒得了阿爾茨海默癥的妻子,然而最終還是沒能如愿。2020年1月,金玉伊永遠離開了他。
沒有工作任務時,崔道植總是靜靜地坐著,望著窗臺上妻子親手種的向日葵發呆。他記得妻子說過,他就像一縷陽光。
他在社區有很多“鐵粉兒”
私搭亂建、環境臟亂;來回車輛剮蹭堵路;物業公司、業委會和居民之間三方對立;解決了張家的矛盾,李家又鬧了起來……
8年前,殷剛初任天津陶然庭苑社區民警時,怎么也沒想到,看到的是這樣的場景。
“當時買房時,這個社區叫‘朝陽綠茵’,現在朝陽還在,綠茵全被‘圈地’占滿了。” 在社區里,殷剛不止一次聽到過這樣的抱怨:地面搶光了,又開始搶‘房頂’,有人在房頂加蓋房屋,面積比房本面積還要大。
面對瓶頸,是消極逃避,還是積極改善?殷剛拿出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兒,決心努力重塑社區形象。
社區的風險隱患怎么辦?
殷剛每天凌晨都帶上筆記本,開著警車在社區內外巡邏,看到隱患,想到點子,就停下車來看一看、記一記。沒過多久,就寫滿了整整2個筆記本。
社區的“硬骨頭”怎么啃?
殷剛數十次深入業主家中,耐心講解、反復勸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住戶終于被他一絲不茍的韌勁兒打動,自愿拆除違建房屋,鳴響了拆違“第一槍”,帶動其余198間違建拆除迎刃而解。
不分晝夜,不眠不休,一天下來,殷剛的步數排名在朋友圈中遙遙領先。在他的推動下,擱置10余年、近萬余平方米的社區違建,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迎刃而解。綠茵草地又回來了,“房上房”不見了,停車難、亂停車的現象也消停了。他在社區有了很多“鐵粉”,碰上義務巡邏、糾紛調解、排查隱患,從來都是“一呼百應”。
他的一身鋼筋鐵骨里,住著柔軟與溫情。
“即便是‘石頭心’,我也要感化它!”
“你們這是欺負老百姓!”
70歲的劉老漢聲嘶力竭,死活不同意在他家門口挖溝。河北省鹽山縣人民法院執行局的李立華法官一行人,被拒之門外。
2017年,自來水公司給6戶村民安裝自來水管道,劉老漢家門口是安裝管道的必經之路。然而,到劉老漢家門口時,他卻以死相逼予以阻撓,致使工程停工。6戶村民好話說盡,不得已將劉老漢告上法庭。
一方是70歲高齡的老人,一方是6戶村民的用水問題。若采取強制措施,治標不治本,還有可能給幾家的關系帶來更大麻煩。
“人心都是肉長的,即便是‘石頭心’我也要感化它!”近3個月的時間里,李立華和同事先后多次上門溝通,劉老漢終于被感化了,同意施工,和6戶申請執行人握手言和。
同年8月,自來水接通了。對那6戶村民來說,這一天比過年還要高興。
“能解開的結,絕不用刀切!”這是李立華辦案的座右銘。
一天下午,在執行一起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時,因被執行人趙某始終不履行義務,李立華將其拘傳到法院,趙某家屬很快送來2萬元執行款。李立華趁熱打鐵,耐心做趙某思想工作,讓其償還剩余欠款。
直到晚上7時30分,雙方終于達成執行和解協議,李立華這時才猛然想起,平時接送8歲兒子上下學的公婆到滄州看病了,孩子還在學校沒人接。李立華急匆匆趕到學校,但已空無一人。親戚朋友找,上街找……直到晚上10點左右,李立華才在公婆家附近的磚垛旁找到孩子。但此時孩子已熟睡,臉上掛滿淚痕。
李立華對家人滿是愧疚。但正因此,她總鞭策自己:“如果我再不能讓老百姓滿意,豈不一無是處了?”
“我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退休后連棺材本都沒了”
“我不懂你在說什么。”老教師雙眼通紅。
那是20年前,江蘇省蘇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王勇剛從事公訴工作不久。一位60多歲的退休教師來到檢察院,要求監督立案。她說自己退休后的養老金都放在了股市中,沒成想有一天發現,賬戶資金全部購買了垃圾股,損失7萬多元。老教師認為一人有重大嫌疑,王勇向她解釋了疑罪從無的概念,但老教師紅著眼反問:“我在講臺上站了一輩子,退休后連棺材本都沒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嗎?”
此后四年間,王勇游走于法律與事實的爭議間,運用排除法反復求證、核實,終于等到案件作出有罪判決。“辦案對我們而言是工作,但對當事人來說,是自由、權利、人生甚至生命。”
不止于此。“四川劉漢等人涉黑案” “長江口垃圾傾倒案”等重大案件,都有他參與辦理的身影。
2018年8月,“昆山反殺案”發生后,王勇率領團隊主動介入引導偵查,提出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意見。在公安機關撤案后,王勇參與起草了案件相關通報,把“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正當防衛是“以正對不正”等法學理念向社會公眾清楚闡釋。如今,“法不能向不法讓步”已連續三年被寫入最高檢工作報告,從流行金句變成社會各界廣泛接受、司法機關高度遵循的價值理念。
公務人員受賄后失聯?他把“訪客”問到雙腿發抖
“做手術沒太大價值。”醫生看著化驗片,直言不諱:“如果術后保養得好,最多可以活一年。”
2009年12月,時任吉林長春鐵路運輸檢察院黨組成員的郭恩慧44歲,被確診為腎癌晚期,且已經轉移。醫生對他的肺部和右腎分別做了切除手術。
不過,郭恩惠沒有向命運低頭,一直奮斗在一線崗位。“一年打一個月的針,只有這一個月他才像患病的人。”
2016年5月,郭恩慧帶辦案組查辦一起行賄案件時發現,鐵路某車務段一名公務人員存在受賄嫌疑。辦案人員立即聯系嫌疑人所在單位領導,要求他們將嫌疑人帶到檢察院配合調查。然而,嫌疑人卻意外失聯。
第二天,涉事單位分管領導主動上門,點名找郭恩慧。面對面坐下后,來人聲稱是向檢察院“匯報情況,主動交代問題”,說單位為了平復一筆財務賬,才讓這名工作人員在賬上做了手腳,還表示一定會糾正錯誤。
“來人絕非簡單‘匯報’,是來打探口風的。”郭恩慧一眼識破對方的“障眼法”,“如果我順著他的說法講下去,辦案的真實意圖就會被對方探知到” 。看出端倪后,郭恩慧巧妙避開對方主動提出的話題,接連拋出嫌疑人為何失聯、誰向嫌疑人通風報信等問題。一番斗智斗勇后,來人滿臉漲紅、汗珠直落,離去時甚至兩腿發抖。
下定決心查辦此案的郭恩慧,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他與同事一起外出偵查、抓捕,沖在一線,經常“連軸轉”。他帶領辦案團隊連續奮戰13天,在失聯犯罪嫌疑人歸案后,終于查實其受賄犯罪事實,使其受到應有懲罰。
“在我看來,辦案就像數學運算一樣,絕對不能有絲毫誤差。”
高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