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8年下半年來,全球的市場環境似乎都不太好,到處是一片裁員收縮過冬的景象。國內的美團、知乎、美圖、拉勾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拋出了裁員計劃,而阿里、華為等知名大企,開始不同程度“縮招”。在跨國巨頭上,裁員風暴更是強勁襲來,從福特到通用,從宜家
2018年下半年來,全球的市場環境似乎都不太好,到處是一片裁員收縮過冬的景象。國內的美團、知乎、美圖、拉勾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拋出了裁員計劃,而阿里、華為等知名大企,開始不同程度“縮招”。
在跨國巨頭上,裁員風暴更是強勁襲來,從福特到通用,從宜家到拜耳,從富士康到龐巴迪......國際上至少10家跨國巨頭提出裁員計劃,預計將會有大約16萬名員工失業。
其中,有著155年歷史的全球醫藥巨頭拜耳裁員最兇猛,預計裁員12000人,占員工總數的10%。而且在德國本土,還發生了員工游行事件,抗議公司裁員。
德國拜耳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知名藥企之一,創立于1863年,在財富《2018世界500強》中排名193位,2017年營收達到了519億美元。在全球,有3/4的人用過拜耳的藥,最出名的兩款產品就是“阿司匹林”和“海洛因”。
如今,這家巨頭正遭遇利潤下滑、股價暴跌、業務受阻等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并不容易。
股價跌了40%,利潤連續下滑
自2017年6月起,拜耳的股價已從每股約120歐元下跌至目前的62歐元,降了一半,而2018年以來,在法蘭克福證交所的股價已經跌去40%。股價下跌的核心原因是投資者對公司業績和盈利缺乏信心,本來作為這樣一家百年巨頭,業績發展應該是不錯的。
在利潤上,自2016年以來利潤年年遞減,2018年前三季度的利潤較同期下降1%。利潤下降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受新收購業務的拖累所致。
拜耳集團主要有三大業務版塊,醫藥業務、消費品醫療與作物科學,醫藥是拜耳的核心,但是因為專利到期的問題,讓投資者的信心下降。最主要的兩款產品拜利妥(Xarelto)和艾力雅(Eylea),專利保護期都將在2023年到期。如果專利到期,仿制藥就會立即出現,這會讓拜耳損失很大,最主要的是近年來,拜耳能拿得出手的藥品并不多。
作物科學業務主要是拜耳在2016年花費635億美元收購的美國農化巨頭孟山都,孟山都作為全球最大的農藥和種子巨頭,一直以來飽受詬病,爭議非常大。可以說,拜耳收購孟山都風險一直會很大。據悉,2017年,美國一園丁疑用了孟山都的農藥導致患淋巴癌,而將孟山都告上法庭,2018年8月,美國加州法院判園丁勝,孟山都需賠付2.89億美元。
面對這些問題, 拜耳現任CEO鮑曼宣布“五年計劃”的第一步,就是縮減成本以及剝離非核心業務。裁員就成為縮減成本的解決手段之一。還預計到2022年,銷售額達到220億歐元,利潤達到160億歐元。
發明兩種神藥“阿司匹林”和“海洛因”,一個流芳百世,一個遺臭萬年
1863年,拜耳公司由弗里德里希-拜耳在德國創建,最開始的業務是做染料。在拜耳的百年歷程中,最負盛名的發明應該算是“阿司匹林”和“海洛因”了,這兩個產品的發明者都是當時在拜耳工作的化學家費利克斯·霍夫曼。
阿司匹林 ,1899年3月6日由拜耳注冊商標, 世界上幾乎3/4的人都服用過這種藥 。阿司匹林是 “世界醫學史三大經典藥物之一“,其解熱鎮痛效果奇佳,人稱 “天使藥丸” 。
阿司匹林的緣起來自古老的止痛抗炎藥水楊酸,水楊酸對風濕,關節炎患者有極好的止痛效果,但是副作用也非常明顯,損傷胃黏膜、導致胃出血等等。而霍夫曼的父親因為患有關節炎,正在服用水楊酸。他決意要改進這種產品,讓父親緩解痛苦。
在查閱資料和努力研發下,霍夫曼發明了乙酰水楊酸,這種藥不但能鎮痛,還能極大減輕副作用帶來的胃痛。1899年,拜耳將這個發明申請了專利,并取了名Aspirin,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 。
阿司匹林可以說是世界醫藥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100多年來,經久不衰,成為了全球主要的鎮痛藥物,當然,這也給拜耳帶來了巨大收益。
而阿司匹林的兄弟海洛因,就沒這么好命了。霍夫曼將新的研發目標對準了嗎啡,嗎啡是為了戒掉鴉片癮而誕生的一款產品。但嗎啡的副作用同樣非常明顯,為了戒掉鴉片,需要不停的注射嗎啡,而且也會上癮,頻繁注射導致渾身是針孔,非常恐怖。
霍夫曼僅僅用了11天就研制出了二乙酰嗎啡,也就是”海洛因“。海洛因的鎮痛效果比嗎啡要高出4至8倍,而且副作用沒那么大。于是,牙疼、頭疼、咳嗽等等都可以來一發海洛因。
那個時候在美國的普通藥店都能買到海洛因,但海洛因在肝臟內會被代謝為嗎啡 。拜耳為了賺錢,隱瞞了這一項。后來被科學家質疑,海洛因慢慢失寵,變成了和嗎啡差不多的產品。
但是拜耳穩賺了十幾年,直到1913年才停止了生產海洛因。如今,海洛因和毒品劃上了等號,在很多國家都是明令禁止的。
拜耳在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足可謂是輝煌至極,在1865年就開始銷售產品至美國,走向國際化。1915年,拜耳和巴斯夫和Agfa等德國公司合并組成I.G.公司,二戰后,I.G.公司被沒收。
1951年,又成立了新的拜耳,到1988年拜耳的營業規模達到400億馬克,雇員16.5萬人。之后,拜耳開啟了全球業務擴張和收購之旅,2006年,拜耳以超過11億歐元收購了中國東盛蓋天力的兩個OTC產品,拜耳逐漸發展成全球的醫藥巨頭。
36億收購中國知名藥企滇虹藥業
拜耳1993年進入中國,一直發展的不錯,其處方藥業務2017年在中國市場銷售額達約170億元人民幣,較前一年增長18.3%。目前拜耳在肝癌治療和糖尿病、心腦血管等慢病領域都有新藥布局,并將繼續加速引進新藥。
在中國市場上, 最出名的是收購滇虹藥業,2014年,德國拜耳集團以36億全資收購云南昆明的民營制藥公司——滇虹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滇虹藥業的創始人是周家礽,出生于1933年,1962年進入云南白藥廠工作,后來成為云南白藥的第一任總工程師。1993年,已經退休,60歲的周家礽在昆明創立了滇虹藥業。
滇虹兩個明星品牌無疑是“康王”和“皮康王”。包括洗發水和軟膏。憑借著明星代言、網絡推動,渠道涵蓋實體和線上藥店,“康王”家喻戶曉。亞洲五百強品牌,國內“藥物去屑”領導品牌,在OTC領域市場份額、銷量雙雙名列全國第一,早在2011年,年銷量就過10億元。
“去藥店買康王”的廣告深入人心。網絡銷售更鋪天蓋地,京東、淘寶每個電商平臺都在熱銷,風頭強勁。2014年2月,被藥企巨頭—拜耳,購入旗下。可以說,給拜耳中國帶來不少收益。
另外,拜耳在抗癌藥物上也有產品“廣譜抗癌藥”。相比拜耳世界級巨頭,中國的醫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巨頭也不少,各地的首富也基本是醫藥領域的。
上海首富郭廣昌家族,旗下的復星醫藥也是全國聞名的醫藥公司;貴州首富姜偉家族,旗下貴州百靈制藥;江西首富李義海家族,旗下濟民可信醫藥;吉林首富修淶貴家族,旗下修正藥業;黑龍江首富朱吉滿家族,旗下譽衡藥業;甘肅首富闕文彬家族,旗下恒康醫療;西藏首富雷菊芳家族,旗下奇正藏藥。
7個省的首富都是做醫藥,可見醫藥確實是利潤很高的行業。
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