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李瑤中國移動要如愿回歸A股了。近日,中國證監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1年度第119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中國移動有限公司首發申請獲通過。從5月17日公告申請A股發行上市,到8月份正式提交材料,再到如今證監會受理通過,中國
文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李瑤
中國移動要如愿回歸A股了。
近日,中國證監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1年度第119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中國移動有限公司首發申請獲通過。從5月17日公告申請A股發行上市,到8月份正式提交材料,再到如今證監會受理通過,中國移動回歸A股的進程,幾乎是“開了倍速”。
圖/視覺中國
除了速度超群,由于擬發行9.56億股票,籌資560億元,超過中國電信此前募資額,中國移動此次上市,也是A股最近10年來最大的IPO。
在中國移動之前,中國電信已于8月20日在A股成功上市,中國聯通則更早登陸,業內此前幾乎一致認為,在全球競爭格局及內外資本市場形勢下,三大運營商在A股聚首是必然。
此次中國移動回A上市,又拋出如此大金額的募資計劃,到底意在何處?
籌資560億元,但中國移動不缺錢
560億元,對A股市場來說,是最近10年來最高的上市募資紀錄,但對中國移動而言,這筆巨資的“數字”意義并沒有那么大。
作為中國三大運營商之首,中國移動用戶數量超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總和。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中國移動的移動客戶總數達到約9.56億戶,有線寬帶客戶總數達到2.35億戶。
與此同時,中國移動每年的資本支出計劃也十分龐大。公開數據顯示,2017~2020年中國移動資本支出金額分別為1671億元、1659億元、1806億元。中國移動2021年資本開支預算為1836億元,上半年完成860億元。
從盈利能力來看,中國移動收入規模及盈利能力均位居全球電信運營商前列。中國移動此前公開披露的業績報告顯示,2018~2020年,年凈利潤均超過100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率均超過14%,盈利能力保持行業領先水平。
另據港股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營運收入6486億元,股東應占利潤為872億元,同比增長12.9%、6.9%,增速創十年來新高,可以說經營業績全面向好,總市值也在萬億線浮動。
而打開中國移動的招股書,資金資產情況部分“翻譯過來”,幾乎就是三個大字——不缺錢。
根據招股書數據,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國移動賬面上的貨幣資金達3670億元,其中銀行存款3623億元;此外還有對外超過1600億元的長期股權投資額,以及購置的各類理財/基金/債券/權益工具投資在內的1397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
總結來說,不考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中國移動手里握著的現金及可兌換的資產總額,超過6000億元,是本次募資金額的十倍多。
“中國移動不缺錢。”通信行業分析師付亮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顯然,中國移動回歸A股,籌錢不是首要目的。
5G卡位戰要來了?
此前,多家媒體報道,中國移動的招股書中提到,IPO籌資資金的一半,280億元,都投入建成更大規模的5G SA(獨立組網)網絡,此舉將明顯加速中國移動及國內5G建設。
這其中的邏輯是,在5G剛起步的時候,運營商用NSA(非獨立組網)的過渡方案鋪開,依附一些4G核心網去部署多個5G基站,如今部署真正的獨立組網網絡,是為了給用戶提供更高的通信體驗,而中國移動此時回歸A股,三大運營商聚首,國內5G卡位戰要來了。
對此觀點,部分業內人士持有不同意見。
付亮認為,“5G本來就是中國移動的主要支出方向”,中國移動此舉是順理成章,而非過多的刻意為之,僅今年上半年5G建網就投入了502億元,因此“280億”對于中國移動在5G投入上的常規操作而言,作用并不值得夸大。
中國移動綜合部原副總經理、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兼職教授葛頎則肯定了“280億”的價值。他認為,5G是社會數字化轉型的信息基礎設施,從每單位流量成本看也是性價比最高的公眾移動通信系統。
“中國移動將50%的募集資金投入到5G,進一步強化5G投入,有助于盡快形成網絡規模效應,對提升中國移動的核心競爭能力有重大意義。”葛頎說。
自2019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放5G牌照以來,5G組網一直轟轟烈烈地推進著。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末,中國移動已開通5G基站50.1萬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開通的共建共享5G基站達到46萬個。
不過,5G卡位大戰似乎還遠未到時候。愛立信中國區總裁趙均陶此前接受采訪時曾預測,“國內5G架設至少還要三年四年。”中國移動CEO董昕也提到過,預計到2022年都是5G建設高峰期。
“5G不是一個飽和市場,而是一個亟需激活的藍海市場,所以目前不存在卡位,而是要看誰能先跑起來。”葛頎說。
葛頎認為,我國5G發展已經進入無人區,需要進一步堅定信心、瞄準產業數字化的戰略高地,做好數字化生產、數字化運營和數字化治理三篇大文章,用10年左右的時間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持續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時過境遷,A股有足夠容量接納龍頭回歸
不缺錢、不必要著重為5G,那么中國移動為什么還要回A股上市,還要募集出最近10年的新紀錄?
一位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不缺錢的中國移動有此一舉,“可以在國內股市露個臉”。支撐這一觀點的論據是,在過去,由于資費不透明、內容商私自訂購等多種原因,中國移動的輿論壓力并不小,再加上與國內社會距離較遠,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用戶、政府層面對其自身及整個行業在業務邏輯、運營模式上的認知。
付亮認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已經在A股上市了,A股的變化容易被關注。中國移動回歸A股上市,有利于增進國內對其業務的了解,減少業務方面的負面輿情。
付亮還提醒,簡單將上市等同于融資并不準確,無論是此前中國電信的540億還是中國移動此次的560億,都是考量滬市容納能力后選擇的下限融資,“(中國移動的)上市融資是最小額度,說明其目的并不在融資,而是與用戶共享公司發展收益。”
葛頎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之前中國移動在中國香港和美國上市,但主體客戶都在大陸,“這是個結構性的大問題,客戶無法直接分享公司業績增長的紅利,不利于公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實際上,國內賺錢、海外分紅的錯位一直是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的一大尷尬,中國電信回歸A股之前,國內關于此類的討論不勝枚舉。前不久還有分析師認為,中國移動雖然是在香港上市,在美國也同樣發行憑證,對外的累計分紅已經超過千億美元。
當然,客觀來說,早期三大運營商選擇在大陸以外上市,多地吸納資金,也有當時的歷史綜合原因。
36氪一篇文章曾記述道,上世紀90年代,電信行業還在爆發前夜,1990年,全國的固化覆蓋率只有1%,但電信業的發展潛力已經被所有人認可——1997年全國移動用戶只有1000萬,機構“安達信”當時預測十年后這個數字將有10倍的增長、達到1個億。
但運營商要發展,就需要錢,而且是大錢。但彼時國內資金匱乏,A股的融資力相當有限。以1997年為例,中國移動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募資金額大概是42億美元,而當年A股全年的募資總額只有693億元。
厚樸投資創辦人暨董事長方風雷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中國電信(香港)(也就是中國移動前身)上市的坎坷經歷:多番借鑒了1996年德國電信、法國電信等電信公司在境外多國多地上市的經驗,國內的運營商公司才得以先后打破電信業利用外資的禁區。
前述36氪文章認為,盡管三家運營商在今年5月份都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紐約證交所停止交易并摘牌,可時過境遷,如今A股的成交額早已經遠超過萬億大關,有了足夠大的容量去接納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這樣的龍頭回歸。
而從中國移動自身業務需要來看,“回歸A股,有助于解決資本市場與客戶市場割裂的問題,有利于提升公司治理。”葛頎說。此次回歸A股,中國移動未來客戶能夠與資本市場對齊,客戶的貢獻決定企業發展,企業發展傳導股價表現,一個完整的發展鏈條實現閉環。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近期的一次采訪中也表示,回歸A股將有力促進公司的發展,同時也將使廣大客戶有更多的機會分享公司成長和發展帶來的收益。
前述行業分析師則解釋得更直白:“中國移動此次A股上市,就是要通過出讓部分利益,把自己的餅分給別人一口,把產業鏈真正榮辱與共地團結在自己周圍。”
生態,還是生態
強如中國移動,也需要如此“拉攏”產業鏈合作伙伴嗎?
答案是肯定的。
事實上,過去一直以來,中國移動與產業鏈合作伙伴的關系并不差,但合作多是合同關系,相對松散。比如,一個渠道商與中國移動簽訂合同,履約或違約賠付后隨時可以選擇與其他運營商合作,成為中國移動的“對手勢力”。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深入,運營商必須從傳統的通信服務向信息服務延伸。這個過程中,要求運營商與時俱進,充分帶動產業鏈,共同構建更多元豐富、緊密穩固的發展生態,與時俱進。
為此,近幾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各家運營商都想盡方式方法,聯合聯動產業鏈上下游伙伴的力量和積極性。
在11月2日召開的2021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楊杰面對臺下一眾合作伙伴宣布,中國移動將系統構建以5G、算力網絡、智慧中臺為重點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三者融合互通、協同共進,一起構成“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促進資源、要素的高效匯聚、流動、共享,推動實現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處不在、智能無所不及。
這意味著什么?“生態,還是生態。”前述行業分析師表示,繁枝茂葉、拓寬合作業務想象空間,不失為構建穩固的生態合作關系的一個重要途徑。
“回歸A股后,中國移動可以更好、更緊密地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將其串聯進更多場景、更多應用,構建起更為穩固的生態環境,更低消耗、更高效率地執行公司的各項決策。”這位分析師說。
中國移動的表態也從側面證實了這一推論。在官方發布上,中國移動表示,此次中國移動回歸A股,將有力推動個人、家庭、政企、新興四個市場全向發力,全面推進數智化轉型,構建開放合作的新型數智生態。
前述行業分析師還提到,除了業務層面的創新,引入戰略投資者,構建更強綁定的合作機制,也稱得上是關鍵一環。
早前,中國電信的A股上市時頗引人關注的一點就在于引入了20家戰略投資者,涵蓋大型企業、產業基金、互聯網公司,包括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華為、嗶哩嗶哩、安恒信息、東方明珠、深信服等。這種多元、互助的合作機制,頗為業內人士所稱道。
中國移動也深諳此道。此前,中國移動在2021年中報中就表示,“未來將以A股上市為契機,將“云改數轉”戰略推向縱深,以客戶為中心拓展綜合智能信息服務,推進關鍵技術突破和新一代技術儲備,打造科技創新核心能力,構建綠色低碳的云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以數字化平臺賦能千行百業綠色發展。為此,公司本次發行將引入戰略投資者。”
公開消息顯示,此次以IPO為契機,中國移動引入的戰略投資者——“中國移動BVI”持有其約72.7%的股份。而在招股書中,中國移動再次表示,“引入戰略投資者將助力公司打造功能互補、良性互動、資源共享的新型合作機制,加速數智化縱深布局,繁榮數智化合作生態。”
對于中國移動此次IPO未來走向,業內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前有中國電信上市三日兩次跌停,今年并不是好的上市時機;也有人持相對認可態度,認為“對股市短期不利,畢竟連續大盤上市,長期利好,有利于改善股市結構”。
結果如何,只待A股上市日見分曉。
金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