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買買買!又到了一年一度“雙十一”,不少人都在各種研究要買啥好東西,購物車都滿了!但是,在買買買的同時,也得擦亮眼睛。從健康角度考慮,這些交“智商稅”的東西,再便宜也別買!一、飲食方面1.配制醬油2021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
買買買!又到了一年一度“雙十一”,不少人都在各種研究要買啥好東西,購物車都滿了!
但是,在買買買的同時,也得擦亮眼睛。從健康角度考慮,這些交“智商稅”的東西,再便宜也別買!
一、飲食方面
1. 配制醬油
2021年6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醬油和食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公告》提出,醬油和食醋生產企業不得再生產銷售標示為“配制醬油”“配制食醋”的產品。也就是說,今后你買的醬油如果帶有“配制醬油”這幾個字,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醬油”!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博士2021年7月在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配制醬油”跟“釀造醬油”相比,類似于加入食用酒精的白酒和傳統白酒的區別。以后將不會再有配制醬油、配制食醋的說法,這樣可以減少對消費者的誤導。①
2. 果蔬干
不少人認為,蔬菜水果吃起來太麻煩,吃果蔬干不用洗還可以補充維生素。但其實果蔬干并不健康。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舒蘭婷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果蔬干的“脫水成干”主要就是用低溫油炸的方法,把新鮮果蔬中的水分炸干,讓油脂滲入果蔬當中,所以果蔬干燥的同時,也會大幅度提高脂肪含量,同時也增加了它的香脆口感。
一般來說,果蔬屬低脂食物,脂肪含量低于1%的,然而經過油炸脫水之后,它的脂肪含量就可高達10%~15%。而且大部分果蔬干在制作時,為了改善口感會額外加糖,藍莓、蔓越莓、獼猴桃等水果制成果干的過程中,若不加糖,味道就不會那么香甜。②
3. 仿葷素菜
素雞、素鴨、素肉、素魚、甚至素蝦仁、素排骨……這些你都吃過嗎?帶著“素”字,是不是讓你覺得很健康?其實這些素雞素鴨有一個統一的名稱“仿葷素菜”。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羅海莉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曾介紹,“仿葷素菜”就是利用素食原料加工成色、香、味、形和葷食非常相似的素菜,主要的原料有豆制品、魔芋類食物、菌菇類食物、淀粉以及各類醬料等,其仿真程度足以“以假亂真”。
所謂的“仿葷素菜”并非健康營養的素食產品。為了達到葷菜的口感,“仿葷素菜”中添加了大量的植物油、鹽、味精、糖以及食用香精香料、著色劑等添加劑。而這些重口味的佐料以及大量的油脂大大增加了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等患病的風險,一些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超量的話,還會給肝腎代謝造成負擔。③
4. 粗糧餅干
粗糧很健康,吃點粗糧餅干是不是也很健康?答案為:并不是!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李園園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以超市里常見的粗糧餅干為例,配料表排在前兩位的依然是小麥粉與植物油,這個與一般餅干沒有多大差別。唯一不同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名副其實”,粗糧餅干的原料中或多或少添加了麩皮等粗纖維的成分。④所以,粗糧餅干里并沒有多少粗糧。
資料圖片。毛圓圓攝
此外,廠家在生產粗糧餅干時,往往會添加很多植物油來進行彌補,讓餅干的口感更加香酥一些。這樣一來,消費者是喜歡了,但會導致粗糧餅干中的油脂含量大大增加。
因此,粗糧餅干里沒多少粗糧,別指望它能產生粗糧給身體帶來的健康效益,更別指望通過吃餅干來減肥瘦身。
5. 調味堅果
現在市面上賣的堅果大都經過了加工,形成更受歡迎的“調味堅果”,如常見的“椒鹽核桃”“奶香大杏仁”等。雖然口感不錯,但變得不健康了。
營養師王璐在2018年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這種加工方式的隱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加工后勢必會增加堅果中鹽、糖和其他調味劑的用量,非常不利于慢性病的預防和清淡口味的養成;其二,濃重的調味很有可能掩蓋堅果霉變腐敗產生的哈喇味,埋下食品安全隱患。⑤
二、生活用品
1. 無硅油洗發水
“無硅油,不刺激”的廣告語時常在耳邊響起。不管是哪種品牌,無硅油洗發水的售價普遍高于普通洗發水。無硅油洗發水這么貴,真的比含硅油洗護產品的品質更優嗎?
“硅油”其實就是傳統洗發水里添加的一種可以使頭發變順滑的化學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武漢市普愛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徐慧珍2015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硅油不溶于水,長期清洗不干凈可能會導致頭皮毛囊堵塞,但這并不能說明頭皮受損或者脫發就是由硅油直接導致的,精神緊張、憂郁,內分泌失調以及一些疾病等都會造成脫發。
醫學上沒有使用“無硅油”洗發水可防脫發的說法。而且,只要每次洗頭時注意把頭皮清洗干凈,并且盡量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種洗發水,就能避免硅油的這一點瑕疵。⑥
2. 防輻射孕婦裝
現在,防輻射孕婦裝已然成為了孕媽們在孕期的必備產品。但它并不像所宣傳的那么有用。
北京婦產醫院圍產醫學部范玲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生活中的輻射是復雜的,都不是單一的,且不是一個方向的。你的前后左右都有輻射來源。在這種狀態下,輻射在防輻射服內經反射,信號反而被防輻射服收集,加大了防輻射服內的輻射量。⑦
3. 抗疲勞眼鏡
所謂“抗疲勞眼鏡”更多是商家設計的噱頭,配一副度數適配的眼鏡最重要。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屈光專業組主任醫師翟長斌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抗疲勞眼鏡只是個噱頭,戴眼鏡是否疲勞,一方面取決于配鏡度數是否精準,另一方面取決于用眼時間。如果配鏡度數不精準,或長時間用眼,眼睛照樣疲勞。
真要緩解用眼疲勞,還是要注重用眼衛生,用眼一個小時起來眺望,眨眨眼,都能有效緩解疲勞。⑧
4. 女性護理液/洗液
在鋪天蓋地的保健品和衛生用品廣告中,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私處護理液/洗液。但在婦科門診中卻看到,一些女性使用某些護理液/洗液后,原先的問題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卻出現了。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譚先杰2017年刊文就表示,陰道并不是無菌環境,而是多種細菌和諧共處。大部分是有益的細菌,以乳酸桿菌為主,可以維持陰道的弱酸性環境,抑制有害細菌的繁殖。
乳酸桿菌比較脆弱,如果經常用有殺菌作用的洗液沖洗陰道,最先受傷的就是它。有害細菌數量少,但對洗液的抵抗力強,一旦幸存下來就可能引發事端。
此外,一些人會對洗液過敏,出現外陰過敏性皮炎。所以,除非醫學需要,不提倡陰道沖洗。⑨
5、洗眼液
近期,洗眼液以“清潔眼部殘留”等為賣點,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歡迎。然而,眼科專家卻發出提醒,洗眼液不建議隨意使用。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倪焰在11月7日接受江蘇公共新聞采訪時表示,在我們正常的眼睛里面,睫毛囊里面是有一些正常的細菌,這些正常的細菌可以抑制致病菌的生長。我們正常的淚液里面還有一些免疫球蛋白,都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所以在正常的眼睛里面是不需要用這種洗眼液的。
倪焰醫生解釋,如果長期使用洗眼液,洗眼液里面的比如說一些防腐劑,就會破壞眼睛的正常結構,比如說眼表的結構,甚至會破壞角膜的正常的結構,反而會出現眼睛的刺激癥狀,比如說流眼淚,嚴重的話反而會破壞眼表的屏障,會造成眼部的炎癥。⑩
三、電子電器
1. 甩脂機
對減肥,很多人的要求是:見效快,不反彈,不辛苦。于是市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減肥工具,甩脂機是很常見的一種。據稱站在儀器上,靠機器抖動,就能減肥。
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教授李佛保2006年在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表示,站在甩脂機上是一種被動運動,對減肥并沒有多大幫助。因為減肥主要是通過主動運動、體內做功促進新陳代謝后,脂肪才會分解消耗能量。
而長期劇烈震動,會使腰椎、頸椎關節松動、錯位,誘發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等疾病。同時,也會對脊椎造成沖擊,對其造成損傷。
這種長期劇烈震動,屬于一種非生理性的運動,會影響胃腸蠕動,導致胃腸功能紊亂。促銷員說甩脂機可以助消化、減肥完全是騙人的。?
2. 脫糖電飯鍋
脫糖電飯鍋突然成了“網紅”,號稱用它蒸飯,能有效降低米飯中70%的糖分,吃上兩大碗也抵不上用普通電飯鍋蒸出來的一碗米飯糖分多。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GI測試中心技術負責人常靜一2020年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表示,用“脫糖電飯鍋”和普通電飯鍋兩個電飯鍋蒸出來的米飯,進入人體之后,形成的血糖沒有差異。所謂“脫糖電飯鍋”并沒有起到給米飯“脫糖”的效果。
不僅不能降糖,專家表示,食用所謂的脫糖米飯血糖反而會更高。常靜一介紹,實際上,血糖含量提升會稍微滯后一些,主要是因為“脫糖電飯鍋”蒸出來的米飯,口感會偏硬一些,消化吸收得慢,會造成血糖的含量持續增加。?
3. 麥飯石鍋
號稱“天然麥飯石”“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復合礦物與藥用巖石”“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不粘鍋,少油鹽”的麥飯石鍋,在專家眼里卻多是宣傳噱頭。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會副秘書長王娟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麥飯石其實是一種多孔性石材,類似的還有大家熟知的玄武巖,他們都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但是目前并沒有科研機構有臨床數據證實麥飯石的功效。
更直白地說,市場上網絡上熱賣的麥飯石鍋、麥飯石水杯只是商家為了迎合消費者更高生活水平的需要而炒作起來的一個產品而已。?
本文綜合自:
①2021-07-01健康時報《“配制醬油”不得叫“醬油”,專家:可減少誤導》
②2015-12-17健康時報《果蔬干并不健康》
③2015-11-26健康時報《關注:“仿葷素菜”并不健康》
④2015-01-08健康時報《粗糧餅干里沒多少粗糧》
⑤2018-11-09健康時報《雙十一買點啥》
⑥2015-08-13健康時報《“無硅油”貴得沒理由》
⑦2016-04-08健康時報《孕期中的防輻射》
⑧2014-08-25健康時報《抗疲勞眼鏡只是噱頭》
⑨2017-02-15搜狐健康《女性生殖器的“難言之隱”》
⑩2021-11-07江蘇公共新聞《“洗眼液”走紅網絡眼科醫生建議少用:會破壞眼睛正常結構播》
?2006-07-26廣州日報《甩脂機減肥是騙人的》
?2020-11-01央視新聞《想買網紅“脫糖電飯鍋”?看完實驗大吃一驚!》
?2019-05-21健康時報《用對鍋 做好飯》
陳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