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確診人數破300大關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周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宣布,由周六中午12時至周日中午12時,香港新冠病毒確診患者新增44例,創下僅次于昨日的單日增幅紀錄。新確診患者中,29人有歐美出游記錄,包括7位留學生。另有
確診人數破300大關
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周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宣布,由周六中午12時至周日中午12時,香港新冠病毒確診患者新增44例,創下僅次于昨日的單日增幅紀錄。
新確診患者中,29人有歐美出游記錄,包括7位留學生。另有15人,未有外游記錄,但多人曾至蘭桂坊聚會或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該15人中,1人為中學教師,1人為出租車司機,還有1人為參加婚禮的新郎。
目前,香港累計確診人數突破300大關,達317例。
此外,出席記者會的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庾慧玲指出,過去24小時內全港共有100名確診病人和一名疑似病人出院。
談及床位資源,她表示,全港公立醫院合計有954張負壓病床和507間負壓病房,當前隔離病房已接近飽和,只能將北大嶼山醫院和機場博覽館辟為檢疫中心,“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隔離病房的壓力”。
至于會否仿照北京“小湯山醫院”興建專門的傳染病醫院,庾慧玲回應道,“目前仍與港府商討,若病人人數再多會如何隔離,但仍在探討中”。
檢疫用電子手環
周六,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將加強對“強制檢疫令”執行情況的巡查與突擊檢查,如發現任何人不遵守檢疫令,可不予警告直接檢控,最高判罰入獄6個月及罰款港幣2萬5千元。
林鄭月娥還告誡香港居民,“不要以身試法”。
但今天就有人注意到,一名外籍婦女疑似違反檢疫令,外出搭乘由元朗至沙田方向的巴士269D線。同車乘客發現其右手戴著檢疫用電子手環,于是報警求助,并向司機反映,司機亦報警求助。
經警方調查發現,該外籍女子系“剛經機場出市區”。但也有乘客表達不滿稱,“為何剛從機場出來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外界注意到,目前港府并沒有為需要居家隔離的抵港旅客安排從機場至其居所的交通工具,因此香港市民有機會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看到相關人士。
該巴士最后停駛于城門隧道轉車站,巴士公司安排乘客轉乘另一輛巴士,而涉事巴士則按照公司既定程序,立即駛回車廠進行消毒。
目前事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自19日凌晨起,港府向所有由內地和臺灣以外地區抵港的旅客,發放檢疫用電子手環。旅客離開機艙時會被要求帶上手環并下載配套手機應用程序,離開機場前會有專員進行檢查。
該程序會要求用戶每隔一段時間就拍攝手環佩戴情況并上傳,否則相關部門會實時跟進。而如果接受檢疫的人士移除手環和應用程序,港府保留檢控權利。旅客完成14天居家隔離后,即可將手環剪除。
港府表示,為保障公眾安全,“會預留足夠數量的手帶,目前已安排超過2萬條手帶,其后每日也可分發1萬至2萬條手帶”。
香港生活成本有多高?
經濟學人智庫日前發布《全球生活成本調查2020》,香港成為“全世界最昂貴城市之一”,生活成本冠絕全球。
平均食品成本上,香港白米一公斤需港幣16.8元,全球排名第16;
白面包一斤需港幣17.2元,全球排名第8;
雞蛋一打(12只)需港幣24.2元,全球排名第11;
牛奶一升需港幣22.7元,全球排名第2;
牛腿肉一公斤需港幣143.9元,全球排名第8;
雞柳一公斤需港幣81.5元,全球排名第6;
蘋果一公斤需港幣29.3元,全球排名第9;
土豆一公斤需港幣20.2元,全球排名第6;
瓶裝水一瓶(1.5升)需港幣13.7元,全球排名第3;
啤酒一罐(330毫升)需港幣19.8元,全球排名第27;
百事可樂一罐(330毫升)需港幣9.5元,全球排名第38;
萬寶路牌香煙一包需港幣60元,全球排名第14;
麥當勞個人餐需港幣37元,全球排名第71;
平價檔次餐廳個人餐需港幣52.1元,全球排名第42;
中等檔次餐廳兩人餐(3道菜)需港幣400元,全球排名第22。
平均日常開支價格水平上,香港李維斯牛仔褲一條需港幣623.9元,全球排名第16;
耐克跑鞋一雙需港幣701.8元,全球排名第22;
平價夏季裙裝一件需港幣280.3元,全球排名第48;
交通費單程需港幣10元,全球排名第32;
出租車起價需港幣24元,全球排名第30;
每月水電煤氣費用需港幣1548元,全球排名第7;
每月網費需港幣197元,全球排名第63。
而在平均住宿價格水平上,市區商品房一平方米需港幣24萬4732元元,全球排名第1;
非市區商品房一平方米需港幣15萬7967元,全球排名第1;
市區單間每月租金需港幣1萬7827元,全球排名第1;
非市區單間每月租金需港幣1萬2308元,全球排名第1;
市區三房每月租金需港幣3萬8716元,全球排名第1;
非市區三房每月租金需港幣2萬4671元,全球排名第1。
相對而言,香港在食品和日常開支用度上并不高昂,但因住宿成本全球第一而將城市整體成本拉高。
調查報告顯示,在市區商品房一平方米所需金額上,排名第二的新加坡僅需港幣14萬3012元,香港高出港幣10萬元。與此同時,香港居民的月收入中位數為港幣1萬7500元,置業安家可謂遙不可及。
張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