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周牙疼,去醫院檢查,拍了片子,醫生仔仔細細看一遍,發現我上排牙有大大小小六個洞。我知道我愛吃甜食、牙齒不好,但是沒想到會有這么多牙洞。上周末整整補了一上午,我在椅子上躺的腰酸背疼才補上了五個,還有一個留到了今天。第六個牙洞最難搞,美女醫生
上周牙疼,去醫院檢查,拍了片子,醫生仔仔細細看一遍,發現我上排牙有大大小小六個洞。我知道我愛吃甜食、牙齒不好,但是沒想到會有這么多牙洞。上周末整整補了一上午,我在椅子上躺的腰酸背疼才補上了五個,還有一個留到了今天。
第六個牙洞最難搞,美女醫生一邊嘆氣,一邊用各種型號的小電鉆在我引以為傲的小虎牙后面鉆出了一個“三角形”大洞,邊鉆邊出血,疼死我了。終于補好了,我以為萬事大吉,沒想到醫生說這個洞補得不好,容易掉,掉了再來補。
我的牙這幾年沒少給我帶來困擾。年輕時候拔智齒,前幾年犯過牙髓炎去殺神經,這兩年又頻繁補牙,像極了我們在職場上的摸爬滾打。我們一邊喊著“躺平”一邊持續“內卷”,幻想有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位高權重責任輕、領錢領到手抽筋”的工作,就像我一邊補牙一邊吃奶油蛋糕,還想馬上擁有明星那一口“整齊有光澤的大白牙”。
期待很美好,現實很殘酷,能量在期待和失望中逐漸削減,我們無可避免地開始猶豫、矛盾、懷疑,形成了落差感。這種落差除了來自于外界的壓力,更多的是對自我的懷疑。
自我懷疑的悲劇
有一位網友這么提問我:“老師,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很自卑,我該怎么樣才能相信自己?”
其實,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的。因為我也并不相信自己,可是我并不自卑啊。
長期以來,人們都有個問題。
他們很害怕自己的想法不對,恐懼自己的能力不行,一旦某一刻感覺到自己智商被碾壓,或者能力不如別人,就會引發強烈的焦慮,繼而開始攻擊自我。
奇怪的是,媒體還特別喜歡熱炒這種引發焦慮的新聞,比如:
27歲套現幾個億啊,15歲就去北大念書,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于是,每次這樣的新聞過后,都會有很多人感到壓力。
為了趕上“同齡人”,他們發誓加倍努力,開始拼命內卷。
加倍努力沒有幾天,發現自己再怎么內卷也確實沒辦法像清華官方宣傳學霸那樣,一天學習16小時。
最后他們只能陷入無盡的自我攻擊中,接著“認命”躺平。這樣的悲劇實在太多了。
現實和期待的雙向奔赴
昨天和資深生涯規劃師薛向陽老師視頻通話時,老師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不要只看別人做到了什么,也要看別人做了什么。”我們都知道向陽老師是生涯規劃師界轉型最快最成功的,但是我們沒有看到的是她轉型第一年在生涯領域每天工作16小時,簡直是用生命在拼。
就像我只看到明星上鏡時完美的牙齒,卻沒看到他們牙齒正畸時漫長的過程。
面對我的六個牙洞,我能做的,是先接受現實,補好它們、愛惜它們。如果下一步想改變,那么我可以打破“年齡大了不能整牙”的限制性信念,然后去正畸科做一個系統的檢查,科學矯正。
這是個一步一步接近期待的過程,同時調整期待到一個合理的程度,實現現實和理想的雙向奔赴。
同樣,職業生涯發展中,你是否正在經歷著這些問題,如果感到痛苦,想要改變,就來約
1.我到底適合什么樣的工作呢?想明確發展路徑,想準確找到自我定位
2.目前是否該跳槽?想提高身價,找到方法和最短路徑
3.遭遇職場發展瓶頸怎樣突破?想提升核心競爭力,探索自身深層優勢
4.多個機會出現在面前如何選擇?
鏈接我們,幫你深入了解自身優勢,更高維度理解職業和趨勢,找準定位,為你設計一套能快速發展的職業解決方案。
張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