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儋州,是海南最早設置行政建制的地區,早在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在此設郡。如果想看海南島“古老”,那就來儋州,同古老并存的還有風俗以及飲食文化。儋州有什么?看過海花島、蘇東坡、古鹽田,還有啥可以看看的?1、農貿市場逛儋州最大的農貿市
儋州,是海南最早設置行政建制的地區,早在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就在此設郡。如果想看海南島“古老”,那就來儋州,同古老并存的還有風俗以及飲食文化。
儋州有什么?看過海花島、蘇東坡、古鹽田,還有啥可以看看的?
1、農貿市場
逛儋州最大的農貿市場,發現這里寬松的管理,自由地交易,太具有煙火氣了,這才是百姓最舒服最想要的自由買賣農貿場所。
其實這個市場建設的也是很高大正規的,市場里標明“公益性攤位”,估計不是個人承包,高價出租的那種。
而最有看點和吸引力的是在市場的外面,四周完全放開了,人們可以自由擺攤,這里也聚集了大量的周邊農民賣自產的瓜果和蔬菜。
賣菜的農民大部分是老年人,他們自己種的菜吃不了,就拿到市場上賣了,這些菜不僅新鮮,大部分也是老品種,產量不大,但很好吃,特別是她們自己吃的菜很少打藥和施肥,綠色有機,這也是最吸引城里人的地方。
我喜歡看各地的菜市場,在這里可以體驗民俗與民情,通過豐富的市場和合理的物價,判斷這里的幸福指數,以及管理水平。可惜現在很多地方現在農貿市場建設高大上,不再允許自由擺攤,這就阻斷了農民進城交易的渠道,其結果必然是菜價下不來,而農民手里的多余菜又進不了市場,城市居民只能吃大棚的種植蔬菜了,菜品和菜價都難以保證。
儋州這個市場太讓人喜歡,點贊!
2、海頭紅魚干
紅魚干你吃過嗎?這是海南人最喜歡吃的美味。在儋州的海頭,也是一個漁村,但這里比較偏僻,游客到達的人很少。
我在海頭的碼頭上看到了很多晾曬的魚干,其中主要是紅魚和鰻魚。這里的紅魚很大,晾干后可達五六斤重,而鰻魚就更夸張了,每條都長達一米七八,甚至兩米,十幾斤重。
這里遇到一位姓高的女子,正在給幾個大哥介紹魚干,她說這些魚干是前幾天出海鉤上來的,她家有一條船并不是很大,而這種魚都是下鉤子釣,而不是用漁網捕。
這里距離北部灣不遠,有些漁場會遇到越南人,她說本地漁民怕越南人,不敢同他們發生糾紛,因為越南人手里有家伙,我們沒有,怕吃虧。
這些魚上岸后去內臟直接晾曬,而不加鹽,或者微鹽,一般要晾曬七天才好,會有外地人來批發,而她也做零售,曬好的紅魚干是60元一斤,鰻魚是120元一斤,比外面要便宜很多……
她告訴我吃法。最好是切成小塊,和五花肉一起燉,做好后肉鮮魚香,是儋州人的最愛,我說很想嘗試一下,但是我還要走一些地方,錯過購買了。
海頭這個小鎮很閉塞,但這里民風淳樸,見到的人都愿意交流,挺適合小住幾日,融入當地人生活的。
3、中州古鎮
儋州,是海南文物古跡比較多的地方,不僅僅是宋代蘇東坡在此謫居三年,而是兩千多年前這里就設置儋耳郡,開始行政管轄。
這里有一個“中和古鎮”,就是這古老的儋州州府所在地,這座古鎮作為州府有1300年的歷史,不僅是實際的存在,也有明細的歷史記載,我在現在政府所在地看到了一個牌匾,上面明細的羅列著自唐代開始,歷任的州刺史、知軍、知州、知縣名單,這份資料說明這里管轄的延續性與文化與史料的保存,是非常難得的。
中和古鎮作為1300年的古鎮與州府所在地,自然也留下了很多古跡與文化傳說,這里現在可以瀏覽有東坡書院、關帝廟等,而資料上說還有桄榔庵、東坡井,以及宋代建筑的古城尚保存有西、北兩個城門。
可惜我在這里并沒有看到什么,除了新舊的關帝廟,還有就是一所廢棄的小學(始建于1910年)。一個好心的民警告訴我有一段古城墻,后來我在關帝廟的后面看似城墻,不知道對不對。
但在牌板上看中和古鎮過去的樣子,還是相當的完整和氣魄。這里停留不多,同幾個人閑聊,感覺這里人們還是很熱情的,但古鎮可看得不多,而這里在一千多年里都是政治與經濟中心,對于海南島的行政管轄與文化傳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4、吃飯貴嗎
到了海南儋州,晚餐花了72元,這個物價怎么樣?
儋州市海南西部偏北的一個城市,這里的歷史悠久,民風也比較淳樸,近年來北方人來此過冬的很多,主要是這里的物價還是很低廉的。
到得晚了,找個街邊店,隨便吃一口,要了新英特色炒粉(10元),又要了兩個菜,一個醬燜雜魚,一個咸魚茄子煲,最后吃光光……
小餐館不太講究菜的賣相,但味道不錯,吃得飽飽的!
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