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在生活中或是戲劇中,常常會了解到癌癥患者需要進行放療、化療。聽起來,這都是治療癌癥的兩種有效辦法,那么到底這兩者是選其一、還是都選擇呢?其實,不同的癌種、不同的病情,選擇進行放療、化療的側重都有所不同。對于宮頸癌來說,它是對放療敏感的癌
大家在生活中或是戲劇中,常常會了解到癌癥患者需要進行放療、化療。聽起來,這都是治療癌癥的兩種有效辦法,那么到底這兩者是選其一、還是都選擇呢?
其實,不同的癌種、不同的病情,選擇進行放療、化療的側重都有所不同。對于宮頸癌來說,它是對放療敏感的癌種,因此除了手術治療之外,放療也是其中比較重要的治療手段。
早期宮頸癌主要有兩種治療方法,一種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必要時輔以放、化療;另一種是選擇不進行手術,直接以放、化療為主。而中晚期宮頸癌的治療多數失去了手術機會,則以同步放化療為主。
那么今天,小編就來與大家說一說宮頸癌的放療。
什么是放療?什么情況適合進行?
放療,即放射療法,是通過射線照射腫瘤細胞并將腫瘤細胞殺滅的一種治療手段。包括近距離放療和遠距離放療兩種辦法。
近距離放療:將放射源放置于體內或腫瘤內進行治療。主要適用于治療宮頸癌原發病灶,通過腔內和(或)組織間插植的方式實施。
遠距離放療:在體外利用X線照射腫瘤進行治療。主要適用于治療宮頸癌盆腔轉移病灶,通過盆腔外照射的方式實施,多數患者在放療期間進行同期含鉑方案化療,在8周內完成治療,會有最佳的治療效果[1]。
圖片來源:圖蟲網
對于局部晚期、晚期和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的宮頸癌患者來說,放療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并且,放療也是宮頸癌患者行根治性子宮切除術后,所進行的輔助治療方法[1],為的是鞏固手術療效、殺滅殘存腫瘤細胞、減少復發。
宮頸癌如何進行放療?
那么,如何進行宮頸癌的放療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宮頸癌的放療可以分為四種方式:根治性放療、術中放療、術后輔助放療和同步放化療。
1、根治性放療
根治性放療,也就是選擇不進行手術,直接進行放療根治,以最大限度地殺滅腫瘤細胞。適用于早期宮頸癌。
根治性放療時,一般會先對原發腫瘤和有轉移風險的區域淋巴結進行根治性盆腔外照射,劑量約45Gy(40~50Gy)。
再對原發腫瘤進行近距離放療,首選圖像引導,劑量為30~40Gy或者推量至A點(低劑量率相當的劑量),使小腫瘤的A點總劑量達到80Gy,或大腫瘤的A點≥ 85Gy。
圖片來源:圖蟲網
對于不能切除的淋巴結,可以增加盆腔外照射的劑量,給予額外推量10~15Gy。
近距離放療通常會在外照射之后,因為經過外照射后原發腫瘤縮小,此時進行近距離放療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而單純進行近距離放療的治療方案,適用于非常早期的、經過慎重選擇的宮頸癌患者(如ⅠA2期患者)。
2、術中放療
術中放療,也就是在手術中進行的化療。一般是在開腹手術時,對于有腫瘤殘存風險或有無法切除的孤立殘存腫瘤的情況,選擇在術中進行一次單次的大劑量放療。尤其適合于放療后復發的患者。
術中放療通常使用電子線,需要選擇不同的施用器來限制照射的部位面積和深度,來避免正常組織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3、術后的輔助放療
術后輔助放療,也就是在子宮切除術后所進行的補充輔助放療,通常是在術后病理檢查中發現中、高危因素(如:腫瘤大、手術切緣不凈、淋巴結轉移等)時進行,以體外放療為主。
放療所涉及的部位至少要包括:陰道殘端下3cm、宮旁組織和鄰近淋巴結基底部(如髂外淋巴結和髂內淋巴結)。如果有淋巴結轉移,則放療的上界位置還需要適當向外延伸。
圖片來源:圖蟲網
術后輔助放療推薦進行標準分割放療(常規每天1.8~2.0Gy),總劑量為45~50Gy。對于明顯增大的淋巴結,需要追加放療劑量,給予額外推量10~15Gy。
4、同步放化療
同步放化療,也就是在放療期間,同時進行化療。適合于中晚期無法接受手術的宮頸癌患者。
化療方案采用的是含鉑化療,一般選用順鉑單藥,不耐受的患者可選擇卡鉑。其中,順鉑作為最有效的一線化療單藥,被推薦用來治療復發或轉移性子宮頸癌患者[1]。
除了化療單藥,還可以依據情況選擇一線聯合化療方案,包括:順鉑+紫杉醇+貝伐單抗,順鉑+紫杉醇和順鉑+拓撲替康。
而二線化療可使用的藥物包括:帕姆單抗(用于PD-L1陽性或MSI-H/dMMR腫瘤患者)、貝伐單抗、白蛋白紫杉醇、多西他賽、5-FU、吉西他濱、異環磷酰胺、伊立替康、絲裂霉素、拓撲替康、培美曲塞和長春瑞濱。
那么看到這里大家對于宮頸癌的放療有所了解了嗎?下一期,小編將帶大家繼續了解宮頸癌放療不良反應及其處理,請繼續關注吧~
參考資料:
1、周暉,劉昀昀,羅銘,林仲秋,<2020 NCCN子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第1版)>解讀,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劉萍,宮頸癌的放射治療,蘇北人民醫院婦科
封面圖片來源:圖蟲網
責任編輯:宮頸癌互助君
李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