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01身體不舒服去醫院看病是理所應當的,為了了解患者的病情,醫生一般都要給患者進行各種檢查。因為每個人癥狀不同,所以對應的檢查也是不同的。可能有些患者只需要簡單詢問幾句,醫生就能對癥下藥;還有不少患者則需要通過各種檢查來確診。在我們熟悉的檢查
01
身體不舒服去醫院看病是理所應當的,為了了解患者的病情,醫生一般都要給患者進行各種檢查。
因為每個人癥狀不同,所以對應的檢查也是不同的。可能有些患者只需要簡單詢問幾句,醫生就能對癥下藥;還有不少患者則需要通過各種檢查來確診。
在我們熟悉的檢查中,最常見的有CT、X光以及核磁共振等。前兩個我們在檢查中經常遇到,但偏偏核磁共振檢查卻很少看到醫生給患者開,這是為什么呢?真的是醫生不負責嗎?其中到底有什么玄機?
在了解原因前,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
一個是我自己接診時遇到的,當時一位70多歲的老大爺因為鼻塞和發燒來就診。
在詢問完老大爺的病史后,初步判斷只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的這些癥狀。就在我為老大爺開藥時,老大爺卻不樂意了:
“你就這樣簡單給我開個藥能行嗎?能不能給我做個核磁共振檢查一下?”
“你這就是感冒,不打緊的。”
“可我就是不放心,人家都說核磁共振比較準,你就趕緊給我開一個檢查單吧!”
...
當時只能內心一陣苦笑,不是醫生不給你開,你真的了解核磁共振嗎?就隨隨便便要核磁共振檢查。
02
首先,需要聲明的是,核磁共振的“核”并不是福島核電站的“核”。所以不必擔心核磁共振有輻射或者致癌。
作為比較常見的影像檢查手段,核磁共振的原理就是利用十分強大的磁場,讓我們體內的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變得一致。
然后磁共振機器的磁場再突然消失,與此同時我們體內水分子的磁力線方向也會突然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說得通俗點,我們的身體就相當于一個瓶子。磁共振檢查時就是用手搖一搖瓶子里的水,隨后再讓瓶子里的水恢復原樣,再繼續觀察這些水。
03
對于為什么很多醫生不怎么建議患者做核磁共振的原因,我憑著個人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
?核磁共振的費用相對昂貴
相比于CT和X光,核磁共振的費用不是高出一點點。而看病治療本就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生一次病對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場很大的打擊。醫生一般還是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患者是否有必要做核磁共振,如果沒有必要做,那肯定是不會開核磁共振檢查單,畢竟確實劃不來。
核磁共振檢查為什么那么貴?就不能便宜點嗎?
想要便宜確實很難,這是由設備決定的。首先光一個磁共振設備就好幾百萬了,另外設備里還需要定期加入液氮,這個液氮的價格也很昂貴,一般加一次液氮就需要數萬元。除了這些還有那些我們看不到的支出,比如人工費、場地費和電費等等。
?檢查時間長
像CT等檢查方式,一般在十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但磁共振不一樣,需要花費的時間往往會翻倍。如果病情不嚴重,做磁共振倒沒什么。但如果病情危急,誰還有時間慢慢在那做磁共振?病情如火情,一刻也耽誤不得。
?有些病不適合用磁共振檢查
我們都知道對癥下藥,檢查也是一樣的。很多器官都有特定的檢查方式,并不是說一個檢查方式能夠檢查所有的器官。就比如說,胃腸鏡就不能檢查肺部。
磁共振也是一樣的道理,磁共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患者體內氫原子的共振,轉化為圖像進行檢查的。所以如果哪個部位沒有水分,那磁共振就沒什么用處,就比如肺部和心臟水分含量都很少,很明顯就不適合用磁共振檢查。
?患者體內有金屬物質
我們都知道做磁共振時不能攜帶金屬物品,比如鑰匙和手機等。但是有些患者因為某些疾病的原因,有心臟支架和金屬牙套等,這些也屬于金屬物品。這些物品放在身體內,又不能拿走,怎么辦呢?那就只能不做核磁共振了!
如果強行做磁共振,輕則影響檢查效果,重則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04
說了這么多,其實很多人對核磁共振的一些誤解還是存在的,下面幾個問題我再詳細給大家解釋一下。
①做了支架,能不能做核磁共振?
做了血管支架手術的患者,一般在手術后的半年就可以做核磁共振了。但是以下幾種是不能做磁共振的,大家可以對照看一下:
心臟起搏器與心臟搭橋、胰島素泵、人工心瓣膜、動脈瘤手術和眼球內有金屬物體等。如果還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檢查前一定要和醫生詳細說明自己的病史。
②孕婦和嬰幼兒能不能做?
當然可以做!核磁共振沒有輻射!這個必須再強調一遍。
而且孕婦通過磁共振,能夠及早診斷胎兒的情況,也能及早發現胎兒是否存在畸形等問題,可以為接下來的治療做出很好的依據。
嬰幼兒也可以做,這能很好地檢查出嬰幼兒是否有中樞神經問題。不過嬰幼兒最好是在熟睡狀態下做,并提前給孩子準備好耳塞,以免引起嬰幼兒不適或者不配合。
③體內有鋼釘能不能做?
如果是合金材質或者人工關節,以及鈦和鈷鉻鉬合金等材質的植入物,是完全可以做的。這不僅僅能夠對這些關節假體進行評估,還能及時發現術后疼痛的誘因。
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他材質的,比如說不銹鋼,就不能做。所以,在檢查前一定要和醫生說明情況。
金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