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01、沒有3元的人民幣今天是1月2日,新年第二天,聊點大家最喜歡的東西——人民幣!人民幣是個好東西,人人都愛。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幾乎都離不開人民幣。有句話怎么說來著,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尤其是在沒有支付寶和微信
01、沒有3元的人民幣
今天是1月2日,新年第二天,聊點大家最喜歡的東西——人民幣!
人民幣是個好東西,人人都愛。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幾乎都離不開人民幣。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尤其是在沒有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年代,我們每個人錢包里都得帶著錢,多少不論,總不能沒有。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沒有錢真是寸步難行。
豪哥名言:我現在就想搞錢
我們天天和人民幣打交道,可是你發現了沒有。 我們見過1元人民幣,2元人民幣,5元人民幣,10元人民幣,50元人民幣,100元人民幣…… 就是沒有見過3元人民幣。
(我國現行流通使用的人民幣共有13種面值,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等13種面值)
這不是一個偶然情況,事實上,不僅人民幣如此。
古往今來,國內海外,在1到10這些自然數中,錢幣的面額使用得最多的數額是1、2、5、10這4個數字。
很少有國家會將錢幣面額設置為3。
這是為什么呢?
下班3分鐘歷史,為您揭秘背后的真相。
02、重要數
首先,要解釋這個問題,要引進一個數學概念。
在1,2,3,4,5,6,7,8,9,10這10個10自然數中分為重要數和非重要數。
其中,1、2、5、10就是重要數;3、4、6、7、8、9就是非重要數。
這四個重要能以最少的加減運算組成另外一些數:比如,如1+2=3,1+5=6,2+2=4,2+5=7,10—1=9,10—2=8……
換言之,只要把錢幣面額設置為四個重要數,在全部擁有這些面額錢幣的情況下,只要通過一次加減運算,就可以組合成其他面額。
反之,非重要數則需要通過多次加減運算才能組合成其他面額。
如果將它們設置為錢幣面額,人們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會非常不方便。
因此,最高錢幣面額與其他各種面額之間是整倍數的關系。
3就是非重要數,從這個角度,3就被pass了。
而且,從概率學的角度講:在1~9的各種數字排列組合中,3的出現概率不到18%,而1、2、5出現的總概率則為90%。
就算勉為其難地設置3為面值的錢幣,非但無法方便找零,反而會使貨幣的票面結構失衡,增加錢幣制造、流通成本。
因此,3才不會被當做錢幣面額。
有人或許就會問了,為什么銀行不干脆把所有數字都設立為面額呢?1,2,3,4,5,6,7,8,9,10一個都不落,多好。
因為,多一種面額,錢幣的制造、流通成本就會爆炸性的增長。
錢幣面額越少,成本越低越方便。
這就是為什么銀行不把所有數字設為面額的原因。
想想看,所有數字都被設為錢幣面額,那得亂成什么樣,所以朋友們就不要糾結這個問題了。
03、蘇三幣
當然,在人民幣的歷史上,我們也曾短暫發行過3元人民幣。
1955年3月1日,中國銀行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在這套人民幣中就有3元人民幣,這也是我國唯一一張面額為3元的人民幣紙幣。
這種3元人民幣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蘇三幣”。
蘇,指的是蘇聯。
中蘇關系源遠流長,蘇聯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當時,我們和蘇聯關系非常好,同屬于社會主義陣營,我們中國被稱為社會主義老大姐,蘇聯被稱為社會主義老大哥。
無論是在革命勝利前,還是革命勝利、新中國建立后,蘇聯都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在新中國經濟建設中,蘇聯作用非常大,我們的經濟建設基本上是全面向蘇聯學習。
當時蘇聯的盧布面額就有3。
我國也借鑒了盧布面額體系,設立了3元人民幣。
再加上,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工業薄弱,印刷技術還很落后,印鈔廠生產能力不足,對大面額鈔票采用的復雜凹版對印技術和水印造紙技術的掌握都不過關。
因此,在發行第二套人民幣的時候,印刷人民幣的技術是由蘇聯提供的。
種種原因下,蘇三幣應運而生。
所以二版幣中的大面額鈔票要委托蘇方代為印刷,其余小面額紙幣的鈔票紙,也大多要靠蘇方提供。
蘇三幣,長16厘米,寬7.2厘米,整體顏色為淡綠色(因此又被人稱為“綠叁元”);
正面的兩端各有繁體三元(叁)字樣,下面標著“1953年”(這是它的發行時間);
正上方有著名書法家馬文蔚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字(現在我們手中的人民幣上這六個字也是以馬文蔚書法為藍本印刷的);
中間是井岡山龍源口大捷橋圖景(蘇三幣的出現是周恩來總理為了紀念井岡山根據地特意印刷的)。
整體上來說,蘇三幣圖案設計活潑大方,看上去非常漂亮,賞心悅目(呃,貌似哪種錢幣都非常好看,怎么看,怎么舒服)。
可人民幣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看的。
人們發現,蘇三幣在流通過程中,非常不方便,成本也比較高。
再加上中蘇關系交惡后,蘇聯對中國虎視眈眈,已經成為了敵對國,而蘇聯人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印版,印制“真版偽鈔”印刷大量蘇三幣。
一旦如此,蘇聯人印刷的蘇三幣和中國人民銀行印刷的沒有任何區別,普通人根本無法鑒別真偽,這對我們金融秩序是一個極大的隱患。
在諸多原因下,1964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在一個月內限期收回蘇三幣。
1964年5月15日,蘇三幣正式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
至此,在市場上流通了9年后,蘇三幣退出中國市場。
因此,蘇三幣在民間的數量十分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是人民幣收藏家們熱衷的一種收藏品。
據說,現在一張全品蘇三幣每張價值在45000元左右,高的時候能達到50000元左右。
(全品錢幣收藏品是沒有經過粘貼修補、品相好的錢幣)
所以,還在等什么?
回去找自己的爺爺奶奶問問,家里的老皮箱里還有沒有蘇三幣。
如果找到了,那就恭喜你了……
PS:
趁著今天這篇輕快短文的機會,回答讀者朋友之前留言的一個疑惑。
5天前,食堂發布了一篇名為《毛澤東最后一次觀看電影,十分鐘不到號啕大哭,被迫中止放映》的文章。
多謝大家厚愛,有150萬朋友在百忙之中閱讀了此文,點贊數超過5萬,留言的朋友也有很多。
有個點贊很多、回復很多、被很多人認同的留言,我一直記掛在心里。
之前,也有很多朋友向我反映過這個問題。
其實,我并不是不尊重偉人。
聽朋友說,系統規定發布文章時,對偉人和開國元勛們,不能冠以職位,稱呼要正規化。
這個說法是真是假,我也沒有找系統求證。
我見過有人和我一樣,也有人不一樣,我也十分納悶。
我是個新人,一直埋頭碼字,滿懷敬意,誠摯的為大家帶來一些歷史故事,這些我并不太懂。
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只能冒昧了。
我絕無冒犯偉人之意,請大家多多海涵。
最后,再次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謝謝。
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