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哈薩克斯坦的騷亂在出人意料的領域引發了連鎖反應。當哈薩克斯坦政府中斷全國互聯網的時候,直接引發了全球比特幣礦池的動蕩。根據加密貨幣咨詢與研究網站的表示,哈薩克斯坦的“斷開連接”導致比特幣的全球算力下降了12%?!_克斯坦的暴亂現場所
近日,哈薩克斯坦的騷亂在出人意料的領域引發了連鎖反應。
當哈薩克斯坦政府中斷全國互聯網的時候,直接引發了全球比特幣礦池的動蕩。
根據加密貨幣咨詢與研究網站的表示,哈薩克斯坦的“斷開連接”導致比特幣的全球算力下降了12%。
▲哈薩克斯坦的暴亂現場
所謂的算力,也被稱為哈希率,是指比特幣網絡處理能力。
由于哈薩克斯坦突然斷網,導致多家挖礦企業在哈薩克斯坦的業務規模呈現斷崖式下跌。
算力的下降導致比特幣交易價格大跌,下跌至41008美元,到達了九月以來最低點。不過,即使價格下跌,一枚比特幣的價值仍然高達26萬人民幣。
小小的比特幣,究竟是什么來頭,十年間,價值竟上漲了四萬倍?哈薩克斯坦又如何能以一己之力導致比特幣的大幅波動呢?
1.神秘的比特幣創始人
2008年,一場席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機令一批密碼學家對現行的貨幣體系感到了深深的不安。他們對目前所使用的這套中心式和通脹式的貨幣體系產生了深深的不信任之感。
于是,一位叫做中本聰的密碼學家開始了思考,他試圖創造一種既沒有中心銀行,也沒有通貨膨脹的穩定的貨幣體系。
這就是比特幣。
中本聰邁出了比特幣的關鍵一步,但并非第一步。
曾在1974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哈耶克在《貨幣的非國家化》一書中曾經希望能廢除中央銀行制度,轉而允許私人發行貨幣,通過自由競爭和優勝劣汰產生最好的貨幣。
▲經濟學家哈耶克,是比特幣開創的先驅
您或許對哈耶克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您一定聽過他另外一本大名鼎鼎的著作——《通往奴役之路》。
受到哈耶克這位老前輩的影響,眾多經濟學家開始探索如何建立一個比國家信用更可靠的貨幣體系。
譬如說米爾頓·弗里德曼,這位經濟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用計算機按照程序來發行貨幣,如此一來即可避免各國央行無限制的超發貨幣。
顯然,這就是比特幣的理論基礎。
在理論基礎創立之后,有一些人開始試圖將理論化為現實。
美國密碼學家大衛·喬姆創造了一種叫eCash的加密貨幣。他給出了一個創造性的方案——盲簽(blindsignature)。但喬姆的加密貨幣仍然需要一個令眾人信服的中心化服務器。
在大衛·喬姆之后,計算機科學家尼克·薩博做出了突破。他在1998年設計了一套去中心化貨幣體系——比特黃金(bitgold),提出了“智能合約”這一概念。
尼克·薩博也因此被認為是中本聰本人——沒錯,目前為止,中本聰仍然是一個正體不明的神秘人。
▲尼克·薩博經常被猜測是中本聰本人,但其多次否認
總之,站在這些人的肩頭,中本聰在2008年開創了比特幣。
2.暴漲2512萬倍的比特幣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在一個密碼學郵件組中發表了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現金支付系統》。
在這篇論文中,中本聰給出了對電子貨幣的新構想:去中心化、不可增發、無限分割。
兩個月后,中本聰在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服務器上,創建了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挖出了世界上第一批比特幣。
興奮的中本聰隨即將十個比特幣轉給了自己的密碼學老友——為比特幣創立提供了不少幫助的哈爾·芬尼。這也是比特幣的第一次轉移。
比特幣的第一次估值是1309枚比特幣=1美元。這個算法是用計算機挖礦所需的電費來計算的,也就是說當時用一美元的電費可以挖出1309枚比特幣。
2010年5月22日,這一天對比特幣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為了證實比特幣能否在現實用于交易,美國程序員拉斯路·漢耶茨用10000枚比特幣購買了價值40美元的披薩,也開啟了比特幣的貨幣職能。
得益于各位程序員的宣傳,比特幣開始得到一批人的追捧。
譬如說無政府主義,他們非常欣賞比特幣排斥政府和中央銀行這一點,另外一部分自由市場的支持者也對比特幣表示歡迎。
由于這些人的追捧,比特幣的價值開始了緩緩的上升,等到2011年2月9日,比特幣的價格首次突破1美元。
當天,美國媒體陷入了瘋狂,虛擬貨幣第一次等價于現實貨幣,眾多看到商機或渴求暴富的人們訪問比特幣的官網,這直接導致了官網的癱瘓。
▲比特幣,如今被視作數字黃金
彼時的人們還不會想到,數年后一枚比特幣即可兌換數萬美元,被視作數字黃金。
當時比特幣已經開始用于交易,雖然這不太光彩——此時的比特幣通常用于在暗網購買違禁品等交易。
總之,受到關注的比特幣漸漸開始步入正軌。資本也開始涌入,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投資比特幣或者“挖掘”比特幣有利可圖。
成為投資界新寵的比特幣,開始了急速膨脹的過程,身價也隨之暴漲,其價格逐年暴漲。
2011年,巴比特(中國比特幣資訊網)創始人長鋏在知乎上回答了這么一個問題“大三學生手頭有6000元,有什么好的理財投資建議?”。
長鋏簡短地寫道:“買比特幣,保存好錢包文件,然后忘掉你有過6000元這回事,五年后再看看。”
這個帖子由此被視作“知乎神帖”。
如果那個題主按照長鋏的建議買了六千元比特幣的話,能賺到多少錢呢?
2011年比特幣的價格是三美元/枚,數年后的2017年,比特幣的價格來到巔峰——高達1.9萬美元/枚。
如果他將六千元全部購買比特幣,那么他2017年時將持有兩千枚比特幣,每一枚1.9萬美元,也就是38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3億元。
十年間翻了三萬八千倍。
在當時,深圳的一套三居室,還抵不上100個比特幣;一輛奔馳S500頂配,都抵不上10個比特幣。
如果將時間拉長,從2009年1美元兌換1309.03個比特幣算起,8年后,1比特幣兌換19891.99美元,比特幣價格翻了2512萬倍。
這就是為什么難以計數的資本會瘋狂涌入比特幣市場的原因。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自然也都是為了利往。
3.哈薩克斯坦斷網,為何比特幣暴跌?
那么,比特幣與哈薩克斯坦是怎么回事呢?
這還得先從中國講起,比特幣有利可圖,中國自然不會缺席。
2011年,中國的第一個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國”成立。
次年,李笑來在深圳、廣州、上海等地路演,募集了國內首個比特幣基金Bitfund.PE。
隨后,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火幣網也宣告成立,比特幣由此在中國漸漸走紅。
但央行對比特幣持有相對保守的看法,發布了《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比特幣不具有合法貨幣的地位。
只不過,央行的通知沒能讓中國的資本冷靜下來,越來越多的資本沖入比特幣行業。
當年9月,中國監管當局決定關閉中國境內虛擬貨幣的法幣交易所。不久之后,云幣網、比特幣中國等平臺相繼宣布關閉所有虛擬貨幣交易業務。
比特幣在中國的交易停止后,它會轉移去哪里呢?
其實,賺取比特幣的過程雖然名為“挖礦”,但實際上并非是真的用礦鎬去挖掘某些礦物,而是一個比喻。
比特幣的發行方式是這樣的,現在假定我是比特幣系統,我要將我手中的比特幣發放出去。但我并不是一個隨意的散財童子,要想拿到我的比特幣需要滿足兩個要求。
第一、你是我的朋友(在系統中)。
第二、你要能猜到我手上比特幣的編號。
猜編號的這個過程,就被比喻為“挖礦”,一次猜測就是一次“下鎬”,組織眾人同時挖礦,就叫做礦場主。
對于礦場主而言,他們唯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大規模開動計算機的電費。
因此,當礦場主們無家可歸不得不離開中國的時候,他們自然會傾向于轉移至電費更低的地方。
這就是中國比特幣“礦工”的新大陸——哈薩克斯坦。
由于資本的瘋狂涌入,比特幣在中國的發展勢頭堪稱瘋狂,最高峰時的中國貢獻了全世界七成算力。
這些礦頭紛紛涌入哈薩克斯坦的后果,就使哈薩克斯坦由幣圈小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
哈薩克斯坦政府對此感到樂觀,并出臺了配套政策,扶持比特幣產業的發展。這令其他迷茫的中國礦頭更是下定決心,轉移至哈薩克斯坦。
所以,哈薩克斯坦今天的斷網才會導致全球算力突然消失百分之十二,并引發比特幣價格的暴跌。
不過,讀者們可能會問:挖礦的人少了,比特幣的產出隨之減少,根據供需定理,比特幣的價格應當暴漲才對,怎么反而會下跌呢?
按照比特幣的設計規則,比特幣的總量是固定的只有2100萬枚。出幣的頻次也是固定的,平均10分鐘出一次幣。
在一開始,一次能出50個比特幣。中本聰的“創始區塊”就挖出了五十個比特幣,之后每4年會減半一次。
現在平均10分鐘能產生6.25個比特幣,出幣頻率仍然是平均10分鐘出一次幣。
由于出幣速度與算力無關。因此,一萬臺機器挖礦,和一百臺機器挖礦,挖出的結果是一樣的。
或許您還是沒聽懂,那就給您舉個例子。
假設哈薩克斯坦有十臺機器,在哈薩克斯坦之外有九十臺機器。一百臺機器同時挖礦,每10分鐘能產生6.25個比特幣。
但是,在哈薩克斯坦突然斷網后,全球只剩下了九十臺機器在挖礦,但是出產的比特幣仍然是6.25。
換句話說——挖礦的難度突然下降了,這才是比特幣的價格下降的原因。
▲位于哈薩克斯坦的一家比特幣挖礦場,其能耗相當于一個發電站
但這對比特幣而言還真不算什么大事,價格崩盤這種事,比特幣早已習慣。不如說,比特幣的價格不崩盤,幣圈反而會嘖嘖稱奇。
未來的比特幣將會如何發展,我們現在不得而知。
反對者視之為詐騙,嗤之以鼻;擁護者視之為未來,狂熱追捧。或許,多年之后我們才會得到新的答案。
劉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