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日歷翻到2021年。當紛繁的壓力讓年輕人們喘不過氣來,當內卷和996開始逐漸被大家反思,當大家明白生活可以有更多的色彩,每一個都市人似乎都會在光鮮的霓虹誠懇地問自己:我到底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態度?于是,輕奢就這樣走到了臺前,成為眾多年輕人
日歷翻到 2021 年。
當紛繁的壓力讓年輕人們喘不過氣來,當內卷和 996 開始逐漸被大家反思,當大家明白生活可以有更多的色彩,每一個都市人似乎都會在光鮮的霓虹誠懇地問自己:我到底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態度?
于是,輕奢就這樣走到了臺前,成為眾多年輕人的新寵兒:忘記財富、地位,他們更關注的是品質本身。事實上,在每一個消費細分領域,我們都會找到正在試圖引領輕奢潮流的品牌,從 lululemon 到 Love Moschino,從 A&F 到 Acqua di Parma,每一個都顯得精致且優雅。那么在我們關注的汽車領域里,是否也能找到真正可以被定義為“輕奢”的品牌和產品呢?
這個問題沒有最優解——直到本周一。的確,在汽車品牌中,符合“輕奢”定義的品牌是個蠻荒之地,他們或則年輕但缺乏個性,或則沉穩但略顯老氣。但是周一,smart 品牌在慕尼黑車展上發布的全新 smart 精靈 #1 概念車卻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覺。即便只是一臺概念車,smart 還是把所有人的胃口吊了起來——如果說當今汽車工業只有一輛車有資格定義“輕奢”,我想最好的選擇應該就是他了。
全新smart精靈#1概念車正式亮相
輕奢科技,過目不忘
我不是唯一一個對 smart 精靈 #1 概念車一見鐘情的人。畢竟,即便只是圖片和視頻,但那種讓人有著迫不及待的欲望想要聽到關于他的故事的感覺,仿佛一張迷人到窒息的臉出現在你面前,你一邊克制著自己的呼吸不愿打破這種美好,一邊又有著不盡的好奇想知道更多他背后的故事。
比如,變大的事實一定逃不過大家銳利的眼睛。如今的 smart 不再是 fortwo 一般的小可愛,而是一款“緊湊于外,寬適于內”的緊湊級 SUV,軸距 2750mm,整車尺寸 4290 x 1910 x 1698 mm,是一款尺寸和沃爾沃 XC40/大眾 ID.4 相當的車型。更加難得的是,在這樣的身體下,蘊藏著的是更加精致和高雅的靈魂。
而沉浸式天幕的設計則是另一處抓眼球的設計。光線透過天幕傾斜而下,讓車內的空間更有通透感。很顯然,smart“對立且不沖突”的吸引力法則在這里又得到了完美的展現——汽車雖然是大工業時代的人類科技產物,但從不是為了讓我們把自己從自然中隔絕,相反,在優秀的設計下擁抱自然,才是輕奢該有的生活態度。
車內,smart 也在這臺精靈 #1 概念車上展現了自己的高貴氣質。周圍經過精巧布置的 LED 燈在車內看似隨意實則巧妙的分布,溫馨又恰到好處,毫不搶鏡地告訴你自己才是生活的主角。而環形元素的大量使用則是這輛車的標志性設計,在儀表盤、出風口、車內地板氛圍燈都有體現。
當然,中央格外醒目的獨立式 12.8 英寸中控 3D 觸控屏則是全新的一種體驗。fortwo 擁有的小巧或許無法在 精靈 #1 概念車身上完美復刻,但精靈 #1 概念車也帶給了我們更多之前 smart 無法擁有的東西,比如前所未有的科技感。再加上 Beats 音響帶來的卓越體驗,科技感和豪華感、氣質感和驚艷感都能在這臺 精靈 #1 概念車上得到完美展現。
如果說 smart fortwo 算是“仙子”(fairy),那么如今的這輛一定是當之無愧的精靈(elf)。
智慧科技,值得期待
很顯然,如果只有外觀和內飾的設計的驚艷,smart 品牌的名字未免有一點名不副實。不過在這次精靈 #1 概念車亮相之后,smart 也同樣把更多的科技感納入其中。“軟件定義汽車”同樣是 smart 的重要組成。
盡管只是一輛概念車,但是我們已經確信有不少部分會原樣出現在未來的量產車中。而整車配備的高性能、高集成的算力架構,可以實現對信息娛樂系統、駕駛輔助系統、電驅電控系統、電子/電氣系統等四大核心模塊的集中控制。在強大的 OTA 實時動態更新功能的幫助下,整車超過 75% 的 ECU 電子控制單元都可實現遠程持續升級。
在車機部分,特別到一眼就能認出的“幾何折線”UI/UX 用戶界面及交互設計風格是“smart宇宙”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的基礎。而位于中控屏中央的 3D 藍色星球作為“宇宙中心”,則是一個具有強大功能的數字化生態服務平臺。至于那個陪伴著熱愛生活的 smart 車主、隨時可以語音召喚的精靈助手,據說還擁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做阿凡達(Avatar)……而他也會持續的學習車主的習慣和行為,成為一個可靠的伙伴。
除此以外,這輛車也會被賦予領先的被動安全技術與比肩行業最高技術水平的ADAS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支持智能泊車輔助、自適應巡航、領航輔助、車道保持、緊急避讓等功能。而在多屏聯動的生活方式介入上,smart 還會推出全場景功能集成的超級 APP,將數字鑰匙、社群和多種網絡服務和功能融為一體。
感性靈銳,不變初心
誠然,在時隔多年重返鎂光燈之前后,smart 已經和當年有了不一樣的樣子。但是流淌在 smart 血脈中的氣息還是熟悉的。而在討論這些的時候,就不得不說到 smart“感性·靈銳”的設計哲學以及“熱愛”、“純粹”、“驚喜”的設計要素。
從某種程度上說,smart 精靈 #1 概念車或許是一個“矛盾匯聚”的集合體。在他的身上,我們既可以看到 smart 自己與眾不同氣質的延續,也可以找到對未來科技熱切擁抱的開放胸懷。他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大膽,比如勞斯勞斯同款的對開門以及無 B 柱設計帶來的那種強烈視覺沖擊,即使我們大概率知曉并不會在量產車上看到這些,可 smart 精靈 #1 還是有些“任性”的把這些帶給了我們,或許在 smart 的內心,smart 本就不只是一輛車,而是一種被選擇、也值得被堅定選擇的生活方式——而在這種生活方式下,這些都應該存在,不應該被隨意“妥協”。
環車身智能音樂燈語系統同樣是一個充滿了溫度的設計:在光影和音樂的融合下,“律動光語”特效體現得不僅僅是所謂的個性,也是科技在情感層面的延展。要知道,脫離了人情味的科技只是冰冷的機器,永遠無法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
事實上,在 smart 精靈 #1 概念車正式亮相之前,我們也看到了不少有關這輛車的設計稿和信息,而每一次給人留下的感受就是始終延續著的優雅氣質。這一次,smart 也同步給了我們不少這輛車誕生時的手稿圖。在那些初窺美妙的線條里,我們看到了被設計師成為“靈感之源”的車頂金色喚醒設計,看到了大膽犀利的簡潔線條,更加看到了輕奢優雅和科技質感在這輛車上的統一。
在和媒體以及車迷的交流中,大家對于 smart 的過去依舊有著美好而深刻的回憶。在輕奢的定義上,那些現階段被認為是 smart 假想敵的車型相比之下也都顯得平庸而不夠深刻——或許他們身上的確也擁有著很多的優點,但平平無奇卻足以概括他們。即便如今 smart 精靈 #1 概念車有關續航、電機的參數仍然是個謎團,但這也無法讓人按捺住大家躁動的期待——畢竟在那樣的車里,我們總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生活一點。
或者這就是 smart :在輕奢的生活態度之下,成為生活方式的另一個弄潮兒。
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