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來自中新社日前消息,中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已經完成了全國地下水儲存量評價,這項自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是首次開展,在了解清楚我國自然資源的基礎上,提前早作謀劃,乃至一些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利用都是意義重大!那么這次調查得出的結論如何呢?又是
來自中新社日前消息,中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已經完成了全國地下水儲存量評價,這項自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是首次開展,在了解清楚我國自然資源的基礎上,提前早作謀劃,乃至一些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利用都是意義重大!那么這次調查得出的結論如何呢?又是怎么發現的?
25家專業單位和31家監測機構聯合,中國地下水72年來首次查明!
據悉,此次調查計劃從很久之前就開始,聯合了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25家水資源調查專業單位和31家省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終于首次完成了全國地下水儲存量的評價。結果顯示,我國目前的地下水總儲存量大約52.1萬億立方米,北方獨占95%,儲存量高達5.5萬億立方米。主要的分布區域集中在鄂爾多斯盆地、東北平原、河西走廊、華北平原等地區,這些地方為北方水安全穩扎了戰略儲備。
此外,從調查結果來看,南方的地下淡水總儲量在1.9萬億立方米,僅僅占全國的5%,分布區域集中在江漢洞庭平原、長江三角洲以及成都平原等。與此同時,這項調查還對我國各個地形區進行了地下水資源探明,分析后了解到,就平原地形來說,全國主要的17個平原盆地中,其中有16個凈儲存量在早呢更加,尤其是東北、華北、西北的松嫩平原、黃淮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分別都增加了97.8億立方米、57.1億立方米、62.5億立方米。
從大體上來看,確實我國的地下水資源在往更好的趨勢發展。地下水儲存量一定意義上來說也是一個國家的生命線,對于生物、生態以及氣候乃至生產、生活都意義重大。值得一提的是,此次70多年來首次探明的數據引發了很多人的熱議,其中就不乏“地下水北多南少,多達19倍,為何還要南水北調”、“這么多地下水,以后是不是就不缺水了?”、“北方的地下水這么多,是不是以后就不需要南水北調,反而可能是反過來北水南調了?”等等疑惑。
全國地下水儲量高達52.1萬億立方米,全國用水總量5812.9億立方米,是不是不缺水了?
據2020年度《中國水資源公報》結論,2020年我國的總用水量在5812.9億立方米。其中用于生活用水的有863.1億立方米,工業用水1030.4億立方米,農業用水3612.4億立方米,分別占據14.9%、17.7%、62.1%。首先從總量來說,確實我國地下水儲量高達52.1萬億立方米,這意味著完全是足夠的。但是相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其實我們生活中主要利用起來的還是地表水,而非地下水。
據統計,2020年我國的地表水供應量在30407億,而地下水與地表水資源不重復量僅1198.2億立方米。因此總的來說,我們還是缺水的。而且就算是不計成本、不計后果地進行地下水開采,換算到近14億人口上,每個人的可用水量也比較少了。再拋開工業以及農業的巨大用水量,那么人類可自用水量還剩下多少呢?
北方地下水儲藏量35.5萬億立方米,占95%,為何突然水多了?為何還要南水北調?
很多人都有疑惑,覺得為什么北方的地下水都占據95%了,還要進行南水北調。其實這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并非空口說白話!北方的地下水儲藏量之所以變多一下子讓很多人驚訝,其實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人為方面的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相統籌。據悉,就拿華北地區常年以來都在進行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一方面確實穩定了地下水儲藏量,保護了水生命線。而另一方面,也是讓水利用更合理,避免了地下水超采可能引發的一系列生態、人類生存難題。
其次,就是自然方面。從2021年很多南方動植物罕見出現在北方,以及2021年夏季時候北方罕見出現“淋夏”多雨,甚至冬季時候西北沙漠出現的降雪、落霜,很多專家也出面稱如今的氣候特點就是雨帶溫度帶北移。因此在強降水過程后,我國北方的地下水儲量顯然變多了。而都知道,地下水是變化不定的。有可能不同時段以及長時間的干旱氣候突變都可能影響。
因此綜合以上兩點,以及我國的水資源依舊缺的現狀,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依舊勢在必行。當然很多人認為的,今后說不定會出現北水南調的情況,其實這種情況不用過度擔憂。因為一來,地下水開采有難度,并且過度開采引發的地表塌陷、地質災害、氣候生態等影響后患無窮。此外,就地表水而言總體還是南多北少,畢竟按照氣候特點那也是南方更濕潤。
總結
截止2021年數據顯示,“南水北調”7年已經惠及1.4億人,它和我國的“西電東送”一起組成了兩大民生工程,其意義重大。而此次最新的調查數據出爐,或許會引發很多疑問或者猜想,但是從總的局勢上來說,南水北調依舊有其存在的意義,以及必要性。你們覺得呢?
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