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鋼鐵是工業筋骨,行業之變印證著國家經濟發展的嬗變。”鋼鐵從“按噸賣”到“論克賣”背后究竟經歷了什么?中國又是如何攻克厚度僅有0.015mm的鋼材的?當美國大量進口時,為何中國從未想過要卡脖子?中國攻克厚度0.015mm鋼材“手撕鋼”,顧名
“鋼鐵是工業筋骨,行業之變印證著國家經濟發展的嬗變?!?/strong>
鋼鐵從“按噸賣”到“論克賣”背后究竟經歷了什么?
中國又是如何攻克厚度僅有0.015mm的鋼材的?
當美國大量進口時,為何中國從未想過要卡脖子?
中國攻克厚度0.015mm鋼材
“手撕鋼”,顧名思義是一種用手便能夠輕易撕碎的不銹鋼,手撕鋼的厚度約等于一張A4紙的厚度。
手撕鋼的應用十分廣泛,在國防、石油化工等諸多領域都能夠看到它身影,但其生產工藝十分復雜,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生產難度較大。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手撕鋼行業一直被日本、德國等諸多發達國家壟斷。中國手撕鋼行業起步較晚,但近些年來中國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
目前,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鋼精帶)已經掌握了手撕鋼的生產技術,能夠獨立生產寬度為60毫米,厚度為0.02毫米的手撕鋼,該公司的突破意味著中國的手撕鋼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前沿。
同常規的不銹鋼不一樣的是,手撕鋼是一種極薄的冷扎不銹帶鋼,厚度大約保持在0.5毫米至0.05毫米之間。
太鋼精帶剛開始成立時,便下定決心要生產出全球最薄的不銹鋼。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該家公司還打造了全球最先進的設備。
該家公司利用在不銹鋼領域積攢的經驗以及不斷努力提高生產水平。為了實現更大的突破,在2016年組建了一支生產手撕鋼的專業團隊。
剛開始建立時,團隊便發現在生產手撕鋼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其中出現的最頻繁的一個問題是抽帶斷帶。
手撕鋼在加熱之后需要進行降溫,所以必須要過光亮退火線,但是在這過程中,需要經過一條長達260米的帶鋼通道。
該團隊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抽帶斷帶是極其容易發生的事情。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必須要花費十多個小時的時間進行修理,這給生產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如果這些關鍵問題一直都無法得到解決,該團隊不僅掌握不了關鍵技術,還有可能要付出重大成本,這給團隊成員帶來了不小的打擊,但是該家公司卻沒有放棄,依舊不斷通過各種措施鼓勵團隊成員繼續努力開發。
經過長達兩年的刻苦攻堅,該團隊累計解決175個設備難題,突破452個工藝難題,而這些成果是由團隊經歷700多次失敗才得來的。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該家公司最終在2018年實現手撕鋼量產的目標。
同日本等多個國家不同的是,太鋼精帶生產的產品主要是600毫米寬幅手撕鋼,這種產品屬于手撕鋼行業的前沿產品,受到多個國家的歡迎。
令人感到振奮的是,太鋼精帶在實現突破之后沒有止步于此,在2020年,太鋼精帶已經成功生產出厚度為0.015毫米的手撕鋼,而手撕鋼也成為了太鋼精帶的主打產品。
從根本上來講,手撕鋼也是鋼材的一種,但將手撕鋼展開之后,卻會發現手撕鋼厚度只有A4紙的四分之一,輕如薄翼。
在過去,中國一直都無法實現獨立生產手撕鋼,而多個新興領域都需要大量用到手撕鋼,導致中國必須要花高價錢,從海外源源不斷地購入,有時一克手撕鋼的價格達到百元以上。
近些年來,隨著航天等諸多產業火速發展,中國對手撕鋼的需求量逐年飆升,這也讓中國意識到不能繼續任由其他國家利用手撕鋼卡中國脖子。
好在關鍵時刻,太鋼精帶等諸多優秀的中國企業憑借國產技術,成功攻破了手撕鋼這一難題。
去年疫情期間,手撕鋼等各種新興鋼鐵產品的銷售額仍然保持穩步增長,這既有利于保證鋼鐵產能不出現大幅度下跌,又有利于拓寬海外鋼鐵市場,推動鋼鐵行業往行穩致遠的方向發展。
大量中國企業在手撕鋼等諸多領域不斷進行創新,這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業的強大。
如今提高制造業供給質量已經成為中國發展制造業的主要方向,也相信中國制造業必定能夠像手撕鋼一樣蓬勃發展。
“手撕鋼”究竟有何用處?
生產手撕鋼必須要綜合考慮隔熱、耐腐蝕等100多項指標,可見生產手撕鋼十分復雜。
簡單來講,生產手撕鋼就是將一塊合成鋼板利用特殊工藝不斷攤薄,期間進行加熱和退火,最后變成一張薄薄的手撕鋼。
從制作過程可以看出,生產一片手撕鋼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但是最大的難題在于如何讓手撕鋼變得平整。
有時候想要生產一塊一平方米可用的手撕鋼需要花費上百個小時,而這過程中如果出現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會導致整個生產過程從頭再來。
這就決定了手撕鋼高成本、長耗時的特點,那手撕鋼到底有什么具體運用呢?
在航空領域,手撕鋼憑借高耐熱性的特點,可以充當戰機的隔熱片,手撕鋼是超音速戰機噴嘴的主要原料。
在疫情期間,手撕鋼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手撕鋼具備屏蔽性,可以有效地隔絕核輻射等等。
當前市面上能夠看到一些折疊屏手機,而手撕鋼正是生產折疊屏手機的關鍵原料。手撕鋼其實是一種不容易斷裂的鋼鐵,可以經受住20萬次折疊。
如今生產太陽能電池板也要使用到大量手撕鋼,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革新,未來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可折疊太陽能電池板。
太陽能電池板主要運用于光伏產業,而目前大部分國家的光伏產業主要集中在地面上,但其實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太空中也可以發展光伏產業。
未來太陽能電池板極有可能會搭乘航天器進入太空,這就要求太陽能電池板必須要變得更輕以及可折疊。
手撕鋼還可以運用到鋰電池生產,可以作為鋰電池的保護材料。
可以看出,手撕鋼在新興行業有廣泛的運用。
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鋼鐵大國,但曾經中國生產的鋼鐵大部分都是用于建房子,沒有頂尖的鋼鐵技術,而如今手撕鋼在中國實現量產,也徹底驚艷了西方國家。
這意味著,手撕鋼價格高昂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中國正在成為手撕鋼行業的領軍者。
中國為何不卡一下脖子?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大部分行業的發展十分低迷,鋼鐵行業也不例外,但是中國太鋼精帶公司的庫存卻在穩步上漲。
去年2月份,太鋼精帶的鋼鐵產量達到1902噸,銷售量達到1311噸。
去年3月初,一位海外買家想要從太鋼精帶公司定制一種要求極高的手撕鋼,對方提出的要求比太鋼精帶現生產的手撕鋼更高,這筆訂單的噸數達到12噸,也是太鋼精帶自成立以來獲得的最大一筆訂單。
這位海外買家之所以選擇同太鋼精帶合作,不僅僅是因為鈦鋼金代掌握先進的技術,還因為其他歐美供應商都無法按照約定日期完成產品生產。
最終這位海外買家同太鋼精帶達成了這筆合作,從達成合作到交付產品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但是太鋼精帶沒有退縮,而是立刻抓住所剩無幾的時間開展產品研發。
他們從諸多生產技術中尋找到了最合適的工藝,僅僅用了3天,他們的團隊便解決了該批產品的技術問題。
最終太鋼精帶提前三天向客戶交付了所有產品,而這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企業的新速度和高質量。
事實上,中國企業目前生產的0.015毫米手撕鋼遙遙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可以說已經在技術方面實現了領先。
全球對于手撕鋼的需求仍然高居不下,但是德國等多個國家的企業無法滿足龐大的需求,世界上有許多國家轉而尋求同中國合作。
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美國,也需要同其他國家一起排隊購買中國的手撕鋼。
許多美國手機廠商前往中國,費盡心思購買手撕鋼,但是中國不像美國,中國沒有利用手撕鋼卡美國的脖子。
中國選擇在產能跟得上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盡快向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客戶交付手撕鋼,這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大國風范。
如果此時中美的情況發生了顛倒,那中國極有可能面對被美國利用手撕鋼卡脖子的情況。
以C919大飛機為例,近些年來,中國一直在研究屬于中國自己的大型民用客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波音和空客兩大巨頭一直壟斷著民航客機行業。
為了阻止中國在民用客機領域獲得突破,美國采取各種措施阻止中國獲得先進的發動機。
在中國發動機技術水平還不是那么高的情況下,一被美國卡脖子,中國民用客機的研發進程勢必會有所延緩。
令全體中國人民感到欣慰的是,中國面對技術壟斷,沒有選擇放棄,更沒有選擇屈服于某個國家的霸權,而是選擇自力更生,憑借自身的努力攻克各項難關,讓中國能夠屹立在世界之林。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中國不在這個時候反過來卡一下脖子?其實原因很簡單:
其一、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為了超越任何一個國家,而是為了超越自己,因此中國不會選擇利用某項技術去卡其他國家的脖子,從而阻止其他國家獲得進步。
中國也從來不畏懼美國等國家卡中國的脖子,因為只要中國愿意付出心血,誰也擋不住中國發展的步伐。
其二、中國同美國等多個西方國家有根本上的差別,因為中國早就已經意識到,對其他國家進行掠奪,或者利用某項技術卡其他國家的脖子,已經不再符合時代的發展潮流。
其三、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中國一個國家能夠生產手撕鋼,如果中國利用手撕鋼卡其他國家脖子,其他國家也會像中國一樣走上手撕鋼國產化道路。
其四、如果中國選擇不向其他國家出口手撕鋼,會導致中國企業遭受重大損失。
其五、中國是個擁有大局觀的國家,中國充分認識到只有全世界各國實現繁榮,人類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
中國早已不同以往!
在科技時代,世界各國的科技實力直接影響到綜合實力。想要提升綜合實力,必須要提高科技實力,而想要提高科技實力,必須要突破一些核心技術。
歸根結底,核心技術的問題是基礎研究的問題,如果沒有進行基礎研究,自然也無法掌握核心技術。
基礎研究必須要建立在創新的基礎上,只有源源不斷地對科學進行探索,才能夠獲得新的認知。
中國想要成為科技強國,就必須要在基礎研究上下功夫。
只有做得了冷板凳,又能夠潛心研究,才能夠實現重大突破,為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雖然近些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民生改善等諸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從長遠的需求出發,在高端芯片等諸多領域實現突破,這樣才能夠提高國家的科技實力,保證不被其他國家卡脖子。
可以說,近些年來,中國在科學領域的突破令許多西方媒體感到十分震驚。
意大利一家學術雜志網站曾經用“取得了奇跡般的進步”來形容中國的科技發展。
另外,中國在全球的創新指數排名已經上升到了第12名。
如今中國政府也將大量精力放到了制造業和實體經濟上,希望能夠通過推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進而減少對進口技術的依賴,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以天津市為例,天津市預計在2021年至2025年將耗資1200億美元用于支持新興產業發展。預計到2025年,制造業的增加值可以占天津總GDP的25%。
從2021年到2025年,中國每年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領域的研究投入將增加7%以上。
“改革不止,創新不斷!”
中國成功掌握手撕鋼生產技術,只是新時代中國人在“中國制造”向“中國精造”偉大征程中邁出的一步。
建設科技強國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之奮斗終生,而作為新中國的一份子,我們義不容辭。
高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