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年我一個表妹研究生第二年,學校已經趕在第一年把所有的課程學完,第二年就要她們抓緊時間找工作了。她在人大讀的稅務相關專業,除了找工作,其實她最想去的,是考公或者考編。去年疫情一來,不少公司破產了,沒破產的也有降薪或者工資延遲發放的。經歷了這
今年我一個表妹研究生第二年,學校已經趕在第一年把所有的課程學完,第二年就要她們抓緊時間找工作了。
她在人大讀的稅務相關專業,除了找工作,其實她最想去的,是考公或者考編。
去年疫情一來,不少公司破產了,沒破產的也有降薪或者工資延遲發放的。經歷了這么一遭,不少人覺得還是體制內更“穩定”,鐵飯碗到底還是比較鐵。
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去考研、考編,甚至有人調侃到,“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國考招考數據顯示,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審核通過人數超140萬,招考職位13172個,招錄人數25726人。平均競爭比例39.5:1,熱門崗位競爭比例高達3000:1。
競爭如此激烈,一些冷門的崗位也成了考生們眼中的香餑餑。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些考編成功的小伙伴,他們從事的一些“冷門”崗位~
真的不清閑:圖書管理員
28歲的淼淼,是童書區的圖書管理員。
剛知道這個崗位的時候,她覺得這個職位太適合她了。因為淼淼曾經做過兩年的幼師,現在不用每天面對家長和孩子,只需要坐在電腦前錄入借書、還書,一開始覺得愜意得很。
但是考上之后,她才發現,這個職位和想象當中的完全不一樣。
這事實上是瑣碎事情不斷的崗位,和清閑完全不搭邊。
淼淼負責兒童讀物,包括嬰幼兒繪本、小學生課外讀物等。每天的工作就是白天需要和來借書、讀書的家長和孩子溝通書的擺放位置,還要囑咐他們從哪拿的再放回哪里。
這個工作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其實在與許多家長溝通時,稍一不注意就容易發生爭執。
同時,還需要做很多其他工作。
比如,有很多人不太會用圖書管理的檢索系統。這個時候就需要淼淼他們去做免費的培訓師,告訴他們這個系統應該怎么用,可以更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書。
除此之外,圖書管理員還要負責搬運新書、清理自己負責區域的衛生,包括擦桌子、掃地。如果碰上“讀書月”或讀書活動,還要會寫宣傳稿、做簡單的海報。
所以淼淼說,她覺得圖書管理員這個工作,是外界對編制內工作輕松無壓力誤解最大的崗位。
心理有疾病才去當獄警?
獄警這個職業,對于大家來說可能比較神秘和陌生。
小楊是2015年考上的市某監獄獄警。當年他大四,父母堅持讓他考體制內。
實際上,一開始小楊對獄警的工作也不熟悉,以為這個崗位天天和罪犯在一起,工作時間長,強度也大,并不是什么好的選擇。但是這個崗位在小楊的家鄉競爭卻很激烈,當年的考錄比是80:1。
成為獄警后,小楊才知道,這份工作真的太機械了。時間長不說,節奏也非常緊張,基本沒有太多自己的時間。
與電影中的混亂和刺激相比,現實中的監獄其實是非常機械的,包括獄警們的工作也是機械式,工作的時間、內容完全按照既定的時間表來做。
當然,這個工作也并不全無是處。
小楊的工作崗位就是在監獄內執勤,巡視、監管犯人勞改、思想學習教育等內容,比較雜但也不算累。同時獄警的福利待遇不錯,各種補貼也不少。
但是,小楊說,最大的問題還是心理上的——失眠,以及長時間的加班、倒班,沒時間陪家人,以及社會上對這個崗位的一些誤解和偏見。
比如,小楊就因為職業,在相親的時候竟然被人認為是不是心理有什么疾病。
這讓人感到有點無語和無奈。
老干局里的青春
佳佳入編的是老干局。在她的同學看來,老干局的工作,天天和老人打交道,會讓自己都變成“老人”,失去年輕人的朝氣。
而實際上,每次同學聚會,佳佳也確實很難和那些在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同學聊到一起。他們說的那些潮流話題,她基本上跟不上節奏。
老干局是一個清閑單位,主要負責離退休干部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宏觀指導,包括落實離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發揮離退休干部的作用等。
說得通俗易懂些,就是照顧好老干部的老年生活。
所以佳佳的工作也非常瑣碎:每天早上9點到單位,開始處理老干部來信來訪,還有一些文字編寫、生活管理之類的工作。然后就是宣傳老干部發表的詩集、書法、繪畫、攝影作品,以及組織一些活動,比如老年人趣味運動會等。
佳佳每天工作思考的重點,就是“下周的趣味運動會選什么項目才不會扭到老干部的腰”。相比于身邊一些在發改委、住建部工作的同學,佳佳心里的落差其實有點大。
但是佳佳的家人卻覺得她拿到了鐵飯碗,千萬不可以輕易丟掉。
事實證明,這個工作有一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不光可以吃好喝好,談對象可能也不用愁。因為到這里兩年,老干局里阿姨、奶奶們都主動給佳佳介紹對象。
但是對才26歲的佳佳來說,那些可能都不是最重要的。
究竟是趁著年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還是繼續在鐵飯碗里熬青春,對她來說,很矛盾。
“不太好聽”但值得被尊重:殯儀館管理員
小李很少會和身邊親友談論他的工作,畢竟“殯儀館”這幾個字對大多數人而言“不太好聽”。
但小李覺得,這份工作確實不錯。
報考這個崗位很簡單,原因是這個崗位在當地的所有崗位招聘條件中是最寬松的,可能也因為它很冷門。
事實上,殯儀館的崗位,除了大家印象中直接接觸遺體的“遺體整容師”、“火化師”,也有一些文職崗位,比如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技能崗等等。
小李最終考入的就是殯儀館管理崗位,主要是負責行政管理工作,還會負責一些購銷業務。在收入方面, 小李的行政崗位只是保持在事業單位的中等偏上水平,但關鍵勝在穩定。
小李對這份工作還算滿意,只是當別人得知他在殯儀館上班后,都會有意遠離他。畢竟在老一輩印象中干這行的太過“晦氣”,所以基本也沒人愿意為在殯儀館工作的他介紹對象。
但小李覺得,這是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而已。
的確,無論是殯儀館的哪個崗位,都是為每位逝者服務的崗位,他們的工作都是為了給予逝者最后的尊嚴,都是值得被尊重而不是被另眼看待的。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給大家的4個年輕人的故事,他們入編的都是比較冷門,或者存在一些刻板印象的崗位。
但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無論是成為大廠員工,還是在科研崗位發光發熱,還是入編,都是自己的選擇。
今天,時代瞬息萬變,未來已經沒有什么職業是真正的鐵飯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不甘心只擁有一項職業技能,希望能全方位發展自己,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但不管怎樣選擇,做好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永遠是最硬核的發展之道。
劉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