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篇2786字,預計閱讀8分鐘。最近在研讀中國共產黨黨史,收獲頗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每個月都需要向黨組織繳納黨費,那么繳納黨費是怎么來的,為什么黨員需要繳納黨費呢?一、19211921年的中國,軍閥混戰。北邊直系曹錕和奉系張作霖剛剛擊敗皖
本篇2786字,預計閱讀8分鐘。
最近在研讀中國共產黨黨史,收獲頗多。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每個月都需要向黨組織繳納黨費,那么繳納黨費是怎么來的,為什么黨員需要繳納黨費呢?
一、1921
1921年的中國,軍閥混戰。北邊直系曹錕和奉系張作霖剛剛擊敗皖系段祺瑞,正忙著瓜分北京國民政府的控制權。南邊滇系唐繼堯和桂系陸榮廷內斗,廣州軍政府陷入混亂,好在孫中山力挽狂瀾,再任“大總統”,在粵桂之戰中獲勝,算是有了根據地。
在全國亂糟糟的背景下,發生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建黨的標志,就是中共一大的召開。
當時中國國內,北京、上海、長沙、武漢、廣州、濟南等地都已建立共產主義小組,要建黨,就需要把各地的代表攢在一起,組建中央,負責全國的工作開展。
來開會當然要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當時給每位代表的匯去的費用是100元,會議結束后,還可以領到50元路費回家。住宿原本定在附近的學生宿舍,各代表到達的時間不一樣,又不知道會議要開多長時間,需要預付兩個月的租金。吃飯是就地解決,請學校的廚師做。
會場原本選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座二層小樓,代表們從全國各地過來后,各種不同打扮、操著不同口音的人經常出入,不久就引起了上海租界警方的注意,不得不轉移到浙江嘉興繼續開會。又是進一步的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最終開會的地址——嘉興南湖上的“紅船”,屬于高級的畫舫,租金不少。
建黨不是過家家,就當時來說,12位代表僅來的路費就可以買一輛進口小轎車。涉及的總費用絕對不是個小數目。
二、費用
這么一大筆錢,是怎么來的?
中共一大中,還有一位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中共一大的費用,正是在共產國際的授意下,由馬林帶來的。馬林自命為“共產國際東方問題權威”,又帶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啟動資金,行事風格難免表現出傲慢和專橫,不太尊重中共中央,認為中共中央應該無條件接受共產國際的領導。
都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在這個關頭,陳獨秀表現出獨到的政治眼光,他認為中共中央應該保持獨立性,尤其是在經濟上不能過多依賴共產國際,堅決反對中共中央無條件接受共產國際的領導。雖然最終由于經濟狀況的窘迫,陳獨秀同意中共加入共產國際成為它的一個支部,但依然堅持這種資助不能是直接的,必須通過中間組織轉一道手,名義上是資助中國工人階級的。
顯然拿共產國際的不是長久之計,那錢的問題,怎么辦?
三、籌集
建黨之初,“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但并沒有明確規定黨的經費來源和處理權限。直到次年黨的“二大”,黨章中規定了黨的經費來源和處理權限。
其中明確規定,黨的活動經費主要通過三個渠道籌集,一是黨費,二是黨內派捐,三是黨外協助。
最初的黨費交納標準很高,采取累進制:黨員月薪在50元以內者,月繳黨費1元,相當于2%;月收入在50元以上者,按月薪10%上繳。無月薪者及月薪不滿20元的工人,每月繳費2角;失業工人及在監獄關押黨員均免繳黨費。
即使是這樣,靠黨員交納黨費也沒幾個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黨員人數少,中共“二大”期間,一共才有195名黨員;二是收入低,每月穩定收入高過50元的人數并不會很多,所有開支均靠黨員自覺交納黨費,顯然是不夠的。
黨內派捐類似于政治捐款,數目并不固定,可多可少。比如李大釗,每個月會拿出自己的一部分工資用于革命活動。
作為北大圖書館的主任,李大釗的收入在當時的北京來說屬于較高的。剛剛到任的時候,他的月工資是120元,半年之后又增加到了140元,后來他被聘為北大教授,工資還有所增加。最多的時候,李大釗每個月能拿出80元用作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活動費用。李大釗有老婆和5個子女,以至于自家生活都非常拮據。最近的電影《革命者》評價不錯,回顧了李大釗的革命時刻,有空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黨外協助主要就是共產國際的經濟資助。
用錢的地方很多,除了革命活動中的會務、印刷宣傳品、交通食宿等開銷外,還會用于接濟小組內的貧困成員,創辦工人學校。要想不受制于國產國際,又能站著把革命干了,僅靠上面的經費是遠遠不夠的。
四、要有錢,靠創業
為了盡快取得足夠的經費,黨內的理財專家又想了不少辦法。
1、辦書店
建黨初期,中共中央在上海設立出版發行部門,發行黨的書刊、文件、傳單,由于印刷和發行量上不去,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實現盈利很困難,基本上是賠本賺吆喝。
毛澤東的弟弟毛澤民接手這一工作后,決定擴大發行網點,增加發行品種,攤薄發行成本以擴大利潤。不僅要在國內經濟發達的上海、武漢、廣州、長沙、寧波等地設立直銷網點,而且還要在香港、巴黎等地設代售處,而且兼賣《中國青年》、《紅旗》、《紅旗報》、《實話》等報刊和政治類暢銷書。不僅能傳播新思想、新文化,而且還能賺取客觀的利潤。
2、辦教育
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背景下,辦教育也是個不錯的生財之道,以知識換錢,知識分子可以用己之長,還可以傳播革命知識。
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成員以“工讀互助團”的名義,開辦了一所補習學校,地址就設在北京西城的辟才胡同。中共湘區委員會還創辦了湖南自修大學附設補習學校,專門招收年齡比較大的文盲、由私塾改學新學的學生以及農村學校課業不夠升學的人,而且是男女兼收。由于市場定位準確,補習學校大受歡迎,第一期就招收了120余名學生。
3、辦實業
比如像林彪他們家族,就有紡紗、織布的傳統,有家族織布廠,銷路很不錯,在武漢開有布行專賣自己生產的棉布。長沙共產主義小組引進了林家的紡織技術,在長沙辦起了織布廠,革命者一邊兼職打工,一邊進行革命工作,借此養活了幾十位兼職革命者。
有的時候,這幾個方面各有兼顧,多管齊下,更好地支持工人運動。比如著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領導并取得完全勝利的工人運動,其背后就是工人補習學校和工人消費合作社。
工人補習學校教工人識字,進行政治啟蒙。消費合作社的地址就設在工人補習學校內,最初的時候經營布匹,搭配少量生活用品。工人下井采煤最費衣服,布匹的銷路應該不錯。毛澤民到任后,又兼賣進步書刊,識字課本。既然辦合作社的目的是通過實惠的商品把工人吸引到俱樂部進行政治啟蒙,經營者有動力將合作社商品定價比其他商店更便宜。合作社還接受工人入股,入股股東從合作社中購買的商品又要比普通人購買的便宜。于是工人紛紛入股,合作社的本錢越來越大,合作社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五、后記
毛澤東在黨的八七會議上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常常為我們津津樂道。實際上,黨不僅抓槍桿子,也抓錢袋子。
相對弱小的共產黨,能打敗掌握國家資源的國民黨;不拿薪餉的軍隊,能打敗拿薪餉的軍隊,靠的不是簡單的政治口號,更是實際落地的經濟工作,經濟戰場上的廝殺,比起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來毫不遜色。
即使放在今天,也依然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結合自身的優勢,將錢袋子捏在自己手上,更大程度上保證自己的獨立性,才能圖謀更長遠的發展,掙錢嘛,不寒磣。
參考資料:《紅色賬簿》,山西出版傳媒集團,作者馬祥林,國防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
全文完,關注我,發送獲得更多有料分享。
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