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達摩像,歷來是佛教雕像的主流之一。從古至今,藝術家和工匠們創作了各種材質、各種工藝的達摩像,這些流傳下來的達摩像,一部分留在了博物館,一部分進入了拍賣場,那些造像技術高超的達摩像往往能拍出天價。達摩雕像拍賣榜第30名清中期竹根雕達摩像估價:
達摩像,歷來是佛教雕像的主流之一。從古至今,藝術家和工匠們創作了各種材質、各種工藝的達摩像,這些流傳下來的達摩像,一部分留在了博物館,一部分進入了拍賣場,那些造像技術高超的達摩像往往能拍出天價。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30名 清中期 竹根雕達摩像
坐像以竹根圓雕而成,達摩側坐于一塊嶙峋的山石之上,謝頂卷發,雙目圓睜,上身袒露,肌骨畢現,左手托缽,足尖翹起,回首叱喝,正是苦修正果的階段。雕工傳神,人物性格、姿態躍然而出,毛發、衣褶、骨骼等細節刻畫一絲不茍,特別是選取竹根斑節部位狀寫山石塊磊多穴的體貌,構思甚為巧妙。包漿潤澤,為清中期竹木圓雕中的精品。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9名 清 青玉達摩山子
山子選用大塊和田玉籽料,質微閃青,略帶灑金黃皮。玉山運用揚州玉雕的傳統工藝—保形掏洞技法,雕琢世外仙源。四周山石走勢猶如斧琢刀劈一般險峻。洞口蒼松枝干虬曲,蔭如傘覆,一彎青藤盤繞洞中。洞內靈芝仙草叢生,達摩手捧經卷端坐于石上。慈目長眉,面容祥和寧靜。整件玉山雖未追求繁瑣細致的雕琢,但大段的留白卻將整件作品襯托的疏朗雅致,主體突出,層次分明,為不可多得的玉雕藝術精品。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8名 清乾隆 玉達摩詩文山子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7名 清早期 壽山石達摩像
此件壽山石雕達摩坐像,石色百中泛紅,并作巧雕,點綴與僧衣之上,僧衣上刻陰紋飾做花卉飾樣,內填金粉。達摩發須眉毛均呈螺旋狀卷曲,高額肥鼻,雙目圓睜,口齒微露,面帶微笑。下身席地而坐,右手手施法印,左手持鞋履,坐姿自然灑脫,穩定莊重。整體雕刻工藝精絕,尤其在達摩的面部表情及衣服褶皺等細節的處理,極具功力,大有清初名家之風范。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6名 清初 天然木雕達摩像
達摩為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相傳為南印度人,南朝宋末航海到廣州,又往北魏洛陽傳布禪學,后往嵩山少林寺。傳說達摩在此面壁打坐九年。木大材難求,匠師乃獨辟蹊徑,將其根樁部也充分利用起來,這尊渡河達摩立像,便是利用樹木之根瘤部立體圓雕而成。達摩高鼻閉目,隆顙虬髯,胡人面目。達摩身軀及袈裟利用樹根之自然形態,雙腳則用雕刀精細刻劃,將特定人物之形神心態表達得細致入微。此作品線條刻劃生動流暢,人物神態凝重。雕刻生動傳神。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5名 清 德化窯渡海達摩擺件
作品中達摩露胸長袍長裙,袖手赤腳,站在一支蘆草上,腳下海浪翻滾,達摩雙目圓睜,粗眉絡腮胡子,兩耳垂肩,形象莊嚴,衣褶隨風飄動,線條輕重得體,是德化瓷中成功之作,釉色象牙白,通體施釉,底下露糯米胎,有夾砂現象,為德化瓷之標準,背上蓋葫蘆章“德化”四方章“博及漁人”。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4名 明萬歷 董翰制紫砂達摩坐像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3名 清早期 石叟制達摩坐像
銅鑄達摩像,銅色泛青,包漿細潤。達摩額頭高聳,眉骨突兀,眼窩深陷,彎鼻大耳,頗具印度人的面部特征。半跏趺坐于石臺之上,雙臂收于身前,姿態怡然。觀其衣紋流暢自然,有流動感,又具漢地造像之風格。達摩禪衣上以銀絲錯卷云紋,并錯『石叟』款。銅雕達摩、觀音在明代十分盛行,又尤多見錯銀絲裝飾者,其風格以生動柔和的漢地造像為主。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2名 達摩 銅雕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1名 明 銅漆金達摩像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南天竺人,婆羅門種姓,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時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后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于慧可。后出禹門游化終身。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濱,葬熊耳山。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0名 明萬歷/嘉靖 青銅器 青銅達摩一葦渡江像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9名 潘柏林?“達摩”陶塑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8名 清乾隆 窯變釉達摩人物 (一對)
達摩赤足立于波濤洶涌海水之上,光頭大臉,雙目圓睜,大耳長垂,五官端正,衣著寬松肥大,袒胸披肩,雙手攏袖置于胸前,兩袖間有密密疊褶。肌膚裸露部分涂金彩,袈裟和海浪施窯變釉,所施釉汁如激流瀑布自上垂流,釉料相互交融,釉色紅、紫、藍、白交織,垂流似霞若焰,水乳交融,艷麗璀璨,瑰麗斑斕?!栋奘穮R編》有云:“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p>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7名 民國30年(1941) 曾龍升 達摩瓷塑
曾龍升(1901-1964),字龍生,江西省豐城縣人,民國時期至建國初期的雕塑名家。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曾拜游長子為師,曾氏出生于木刻之家,其父及幾位兄長均從事木刻、油漆工作,因受家庭影響,他從小就愛上了立體雕刻這門藝術。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6名 尚石工作室 白玉雕達摩禪悟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5名 清初 楊玉璇雕達摩之像
此達摩雕像,來源于日本,品相保存完好。造型寫實傳神,氣韻生動,外披袈裟,內衣袒露,神態安詳、面相豐滿、額頭高突、若有所思,以嫻熟流暢的刀法,將一代高僧修行入定之無我境界刻畫得淋漓盡致,而于細部處理更為精美絕倫,若發式、衣褶,衣擺及領口,皆以剔地陽刻浮雕纏枝蓮紋飾,可謂極工盡致不遺余力。背部署玉璇行草款,遒勁流暢。將之于目前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及重要私人收藏楊玉璇典型作品進行仔細對比,風格完全吻合。真品無凝,識者永寶。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4名 明 紅豆杉雕達摩立像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3名 明16世紀 局部鎏金銅達摩立像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2名 十七世紀 壽山石雕達摩坐像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1名 1986年 劉澤棉 達摩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0名 1995年作 達摩 銅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9名 明晚期 林孝宗制德化達摩坐像
此達摩像雙目微合,粗眉絡腮胡子,大耳垂肩,雙手藏于袖中,赤腳。衣褶隨風飄動,線條輕重得體,瀟灑自如,面部神情的刻劃,肅穆沈思簡略顯悲憫,供十年面壁意在指引眾生離苦得樂的清修之相栩栩如生。瓷雕的后背有一方印記,為“林孝宗印”四字。整尊佛像的胎質厚、胎色白中透紅,乃是一件明代德化窯精品之作。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8名 清 銅鎏金達摩座像
本名菩提多羅,后改號菩提達摩。天竺人。禪宗二十八代佛祖。曾于嵩山少林面壁十年。此像額際高廣,濃眉微蹙,深目高鼻,虬髯卷發,作冥想參悟狀。袈裟右袒,肩搭衣角,衣緣鏨刻卷云紋,衣褶曲復流暢。造像銅質精純,胎骨沉穆,頗有異域之風,身披衣紋輕薄透體,手節說法印,質感極佳,佛祖臺座簡潔素雅,鏨刻蓮花八寶紋,鎏金肥厚,保存完好。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7名 清康熙 黃芙蓉雕達摩過江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6名 17世紀 銅錯金錯銀達摩
此達摩像雙目圓睜,眉眼突出,臉部皺紋刻畫細膩,寫實地表現出南印度人的臉部特征。達摩身型略傾站立,身材魁梧,左手自然下垂,右手略抬,握一經卷,動作生動傳神,活靈活現。身著通領垂肩式僧衣,衣紋柔軟自然,下擺迎風擺動,營造出飄逸流動之感。作者技藝出神入化,完美地將袈裟處理出層迭流暢的衣紋,使人物如同御風而行,有「吳帶當風」之勢,極富動感。袈裟上布滿鑲嵌的金絲及銀絲云紋,金、銀絲婉轉流動,打磨平滑,與器身渾然一體,精美絕倫,別具雕塑美感。造像背后有嵌金「石叟」篆書款識,法度嚴謹,類似款式極為少見。帶雙底座。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5名 達摩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4名 清乾隆 白玉御題詩達摩面壁山子(帶座)
此件白玉山子取整塊玉雕成,玉料厚實,潔白溫潤,細膩潤澤,玉料頂端帶皮,打磨光亮細膩,器身/底部陰、陽刻“古香”“有玉”款。造型凹凸有致,中有一山洞,與整體形態配合天衣無縫、恰到好處。洞口巧用俏色雕刻,蒼松枝干虬曲,蔭如傘覆,一株梅花斜依洞口石旁。洞內達摩手捧經卷坐于石上,慈目長眉,面容祥和寧靜,身旁香爐裊裊生煙,背面亦雕蒼松老藤,留空處陰刻文淵閣四庫全書詩文《玉鏤達摩面壁贊》:“渡江一葦,面壁九年。何遲何速,法爾如然。古玉一握,趺對以處。不窄不闊,全身里許。玉工琢玉,思肖達摩。汝卻是誰,知么知么?”詩出乾隆《御制詩文初集卷三十》。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3名 壬午(2002)年作 屠杰 達摩祖師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2名 明16世紀 局部鎏金銅達摩立像
此像造工精細,達摩低眉垂目,神情莊嚴,令人心生敬畏之情;衣袍隨風飄曳,皺褶流暢自然,雕工逼真靈動,當為晚明銅器造像中不可多得之作。類似的達摩造型亦見于同期不同材質,如香港佳士得曾拍賣一尊何朝宗造德化白瓷達摩立像,形態與本尊相若
達摩雕像拍賣榜第1名 明末清初 田黃凍達摩面壁像
楊玉璇田黃凍達摩面壁像,材美工良,田黃凍石色澤介于金黃、橘紅間,脂潤瑩朗,寶光璀璨。達摩的形象隆眉高鼻,絡腮胡須及卷發,刻意強調「胡貌梵相」的特征考據。達摩神情寧靜祥和,突顯了面壁九年,實現「成就佛道」的愿望;彎眉垂目,意在靜心觀禪,似已進入摒思絕慮,「無我境界」的傳神寫照。傳神,是藝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藝術品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