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宋涵出品:全球財說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太保,601601.SH,02601.HK)近日發布了上半年業績報告。在營收凈利雙增長的顯性成績下,中國太保暗流涌動,太保壽險在保單繼續率上,13個月和25個月經營指標雙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財說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太保,601601. SH,02601. HK)近日發布了上半年業績報告。
在營收凈利雙增長的顯性成績下,中國太保暗流涌動,太保壽險在保單繼續率上,13個月和25個月經營指標雙降;在退保金方面,相較其他上市險企增幅較大,同比增長118.2%;在新業務價值方面,雖優于大部分上市險企,但受行業性終端需求疲軟和營銷模式轉型影響,較上年同期下降8.9%。
受車險改革影響,太保產險主力險種機動車輛險保費收入下滑;目前經營的險種綜合成本率均較高,險種盈利結構單一,機動車輛險承保利潤遙遙領先。
退保金增幅遠超部分上市險企
上半年,中國太保實現歸母凈利173.0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5%;實現營業收入2525.12億元,同比增長7.2%。
從業務模塊來看,太保壽險實現歸母凈利128.73億元,太保產險實現歸母凈利35.03億元,兩大業務歸母凈利分別同比增長26.9%和10.3%。
太保壽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414.49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個人客戶代理人渠道-新保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為18.47%,其中期繳業務同比增長33.7%;代理人渠道-續期保費同比下滑2.46%。
綜合來看,代理人渠道在總保險業務收入占比為90%,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
從業務類型分析,太保壽險保費收入主要來自傳統型和分紅型業務。其中,傳統型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2.1%;不過,受費率市場化和產品銷售策略影響,分紅型保險收入同比下降13.7%。
從保單繼續率方面來看,個人壽險客戶13個月保單繼續率下降5.2個百分點為81.7%,25個月保單繼續率下降5.8個百分點至80.9%。
報告期內,太保壽險由于業務增長和退保增加,退保金變動幅度較大,同比增長118.2%至116.84億元。
對比其他上市四大險企,除了人保壽險退保金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外,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三家壽險業務分別同比增長51.2%、56.3%和27.1%。不難看出,太保壽險退保金增幅最大。
太保壽險賠付支出凈額由290.66億元,下降至278.91億元,同比下降4.04%。相反,其退保率由0.5%攀升0.4個百分點至0.9%。
上半年,太保壽險實現新業務價值102.31億元,同比下滑8.9%,但優于大部分上市同業。受業務結構變化影響,壽險新業務價值率由37%,下降至25.4%,同比下滑了11.6個百分點。
華金證券報告認為,受行業性終端需求疲軟和營銷模式轉型影響,太保壽險業績表現不佳。上半年營銷策略調整,以兩全險+年金險等規模型產品彌補保障型產品的價值貢獻,導致了新業務價值下降。
太保產險實現保險業務收入815.61億元,同比增長6.4%。綜合成本率較上年同期98.3%,攀升了1個百分點至99.3%,其中綜合賠付率同比增加10.4個百分點至70.1%。
按險種來看,受車險改革影響,機動車輛險保費收入同比下滑6.9%至446.42億元。其中,交強險保費同比增長8.1%,商業險保費同比下滑11.7%。非機動車輛險實現保費收入369.19%,同比增長28.6%。其中,健康險、責任險保費有較大程度變化,分別同比增長70.1%和38.7%。
《全球財說》統計發現,太保產險經營的幾大險種綜合成本率均較高,機動車輛險、責任險、農業險、健康險綜合成本率依次為99%、99.2%、99.9%、103.8%。
如此高的成本率,導致險種承保利潤表現也大為不同,機動車輛險以4.2億元承保利潤一枝獨秀,健康險承保利潤則虧損1.84億元。
從償付能力來看,中國太保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由上年同期288%下降為279%,同比下降了9個百分點。其中,太保壽險綜合償付能力為234%,較上年同期下滑8個百分點;太保產險綜合償付能力為273%,較上年同期下滑3個百分點。
從投資端來看,中國太保實現固定收益類投資占比達77.7%,較上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權益類投資占比19.2%,較上年末上升 0.4個百分點,其中核心權益占比9.9%,較上年末下降 0.3個百分點。
投資資產年化凈值增長率由上年同期5.3%,下滑至4.8%,下降0.5個百分點。細分之下,投資資產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5%,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投資資產年化凈投資收益率,較上年同期下滑0.3個百分點至4.1%。
上半年,中國太保在代理人隊伍方面和行業大趨勢相同,人力規模縮減。截至2021年6月30日月均保險營銷員64.1萬人,較上年同期76.6萬人,大規模下降12.5萬人,同比下降16.3%。同時,保險營銷員月均舉績率同比下滑12.4個百分點。
安信證券分析認為,中國太保新單正增長、價值率承壓,新業務價值表現乏力。明顯第二季度新單保費較一季度顯著滑落,主要由于市場競品沖擊、保險需求釋放放緩、隊伍脫落、監管趨嚴等導致行業整體新單較為疲軟。同時受新舊重疾險切換影響,保障性銷售乏力,導致新業務價值下滑。
互聯網醫院短期盈利難
在隨后的業績發布會上,中國太保總裁傅帆介紹稱,上半年,中國太保大健康產業戰略布局邁出關鍵一步。2021年4月,中國太保與紅杉資本、瑞金醫院打造的廣慈太保互聯網醫院正式揭牌運營,并發布首款產品“太醫管家”,自建醫生管理平臺。
廣慈太保互聯網醫院意在以專病、康復醫療為突破口,推動保險與醫療資源的融合。
業內人士評價互聯網醫院牌照是中國太保打通“醫、藥、險”路徑的關鍵節點。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顯示,互聯網醫療健康市場規模達到1961億元,同比增長47%。
事實上,想走好“醫、藥、險”這條路的不止中國太保一家。例如京東健康(06618. HK)、平安好醫生(01833. HK)均是互聯網大健康中的一員,不過經營狀況似乎都并不樂觀。
上半年,京東健康實現總收入136.4億元,同比增長55.4%,不過凈虧損4.5億元,同比下滑91.5%。
同期,平安好醫生營收38.2億元,同比增長38.91%,凈利虧損8.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了3倍。其毛利為10.25億元,同比增長24.8%,不過其毛利率下降26.8%,較上年同期減少3.1個百分點,盈利能力下滑嚴重。
不難看出,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目前均處于虧損狀態。
平安好醫生對于虧損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公司戰略升級,在渠道、服務和能力方面加大了投入。
同時,平安好醫生首席財務官葉瀾表示,“近兩年是公司的戰略投入期,從整體戰略的投入和整體業務發展情況來看和預期是一致的”,“平安好醫生的盈虧平衡目標依然維持在2024-2025年”。
這似乎從側面印證了保險+醫療模式,想要在短期內就實現盈利是不容易的。
不過,廣慈太保互聯網醫院和平安好醫生相比,還是有所不同的。
中泰證券認為,廣慈太保互聯網醫院和平安好醫生均是為集團客戶提供問診服務,收入也主要源于股東,但廣慈互聯網主打的太醫管家和平安好醫生有 3 個主要區別。
第一,太醫管家直接植入于微信,而好醫生是 APP;第二,太醫管家是以家庭為單位提供服務,而好醫生則是服務于個人;第三,太醫和瑞金醫院合作比較緊密,診療醫生會參加瑞金的規培。
業內人士表示,險企自建互聯網醫院有自身優勢,第一,互聯網醫院將“醫、藥、保”三者結合,增加險企與客戶的互動頻率,有利于打造大健康生態圈的閉環;第二,險企將保險直賠作為支付手段,一站式解決醫療費與醫藥費,并且通過對醫療數據的分析反哺保險模型,實現醫療和保險雙贏。
馬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