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猍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二胡始于唐朝,又名“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二胡是胡琴的一種,由琴桿、琴弦和蒙著蟒皮(蛇皮)的琴筒構成,用馬尾琴弓演奏,聲音低沉圓潤,是深受中華民族喜愛的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猍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二胡始于唐朝,又名“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二胡是胡琴的一種,由琴桿、琴弦和蒙著蟒皮(蛇皮)的琴筒構成,用馬尾琴弓演奏,聲音低沉圓潤,是深受中華民族喜愛的樂器。
二胡是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樂器,因為蟒皮、做工的不同,每把琴有獨特的特點,韻味。到底二胡怎么選吶?了解二胡的音樂文化背景;知曉決定二胡質量的形制結構;掌握二胡的聲學構造,從音色辨別好壞等二胡選購知識和技巧,能幫助于我們購得一把稱心如意的愛琴。
了解二胡的音樂文化背景
◎二胡的起源
隋唐時期已經有用竹片演奏的奚琴,這是二胡的前身。南宋時期,奚琴也稱嵇琴,因其最早流行于唐代奚族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一帶,此后,北方的游牧部落胡人又創造出一種與嵇琴相同的“馬尾胡琴”,它是用馬尾代替竹片擦弦發音,琴筒似瓢狀。至明清時期,傳到長江中下游,被叫作南胡,它主要用于江南弦索絲竹樂、鑼鼓等民間器樂合奏、說唱及地方戲曲伴奏。
馬尾胡琴的出現初步確立了后來胡琴類樂器的形式,當它傳入內地,與嵇琴相互融合,就演變成為了現在的胡琴。二胡的叫法是在20世紀20年代時,我國民族音樂家劉天華先生把經過改良的一把胡琴帶到北方,成為了一件獨奏的樂器,其處女作《病中吟》是二胡第一首原創獨奏曲。其后,劉天華先生創作了大量的樂曲使二胡演奏的表現力顯得更豐富和飽滿,后人便把這改良過的胡琴稱為“二胡”。
◎音樂的文化背景
作為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樂器,二胡作為獨立演奏的樂器不到百年的歷史,但它以悠久的中華文化為底蘊,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二胡的音樂風格神韻,應以本民族為基點,要有中國傳統的審美理念支撐,表達民族情感為根本,突出體現特有且鮮明的民族風格韻味,表現優美抒情,深沉細膩,韻味悠長的旋律。
就如根植于古老文化的其他傳統古琴一樣,二胡所遵循的,對音的處理思維也是線條性旋律思維,基本手段是將曲調線條化,使得音樂以線型軌跡向前游動。這種旋律線條運動是中國音樂最美的特征之一,美就美在舒展流暢,婉轉如歌,一音多韻,彷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畫,意境深遠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人沉醉其中。
民間音樂文化是二胡藝術發展的基礎,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民間音樂文化特色迥異,各種地方風味的二胡演奏各具特色。二胡演奏的藝術魅力在于韻味,就如充滿濃郁中國傳統音樂旋律特點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充分利用了二胡特有的悠長深厚的音色,揉弦技巧的完美詮釋了連綿起伏的線條旋律,蒼勁深沉的琴音如泣如訴地把人間種種不平和坎坷傳遞出來,牽動聽眾的心弦。
知曉決定二胡質量的形制結構
能不能充分發揮有關環節的生理機能去掌握二胡性能的前提,是二胡演奏者要有正確的演奏姿勢,各種不規范演奏姿勢除了因為學習者的對此的認知不足外,二胡形制構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二胡的木構件多以高密度的紫檀或紅木等材質為主,由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桿、千斤、琴碼和弓毛等組成的。外表干凈,手感光滑;琴身筆挺,琴軸自上至下顏色順暢、一致;琴桿和軸連接緊密;琴桿和琴桶貼合不松動,且看不到膠縫;琴皮皮質堅硬、鱗格略大,皮膜采用莽皮材質,按壓富有彈性;琴弓的弓竹頭尾粗細不可相差太大,且富有竹子的堅實之感。
優質的二胡做工細膩,外觀精美、音質清脆,對于二胡入門者,應選擇質地堅硬、筆直、纖細木紋,材質偏中上等檔次的產品。在選購二胡時,應選一個偏靜的地方,細細聆聽有無因材料結構出現的“破音”。由于在制作過程中,木質材料結構難免會出現自然和人為的縫隙,如被疏忽,則容易產生“咝咝”等雜音。挑選方法:1.用耳朵貼在琴桿上,拉奏空弦音以檢測有無明顯雜音;2.仔細檢查木材有無裂縫損傷等,并仔細聆聽每個樂音。
◎琴皮是二胡的關鍵組成部分,皮質好很重要,但是工藝好更重要。優良而理想的琴皮應厚薄適中且均勻;皮面最好取自青壯年蟒的尾部,光滑油亮、色澤鮮艷,鱗片均勻,紋理排列整齊,橫豎成行,界線分明,鱗邊不翹起,皮板的張力和彈性都好。
觀察皮面的厚薄,可把皮面向著亮處,從琴筒中看去,如果琴皮顯得很暗,幾乎透不過光來,這樣就偏厚了。琴皮過厚會影響共鳴體的良好振動,使音色發暗、發木,音量也較小,個別還會出現音符發音不實等現象,這是琴筒和琴皮的共振在某一音頻協調欠缺,不能產生良好共鳴所致。新琴一般蒙皮較緊,以致發音尖而亮,似高胡聲,這樣的情況只要不是特別嚴重,應算正常的,假如新琴的皮較松,可能會影響二胡的使用壽命。
蟒皮前期處理極為重要,是關系二胡發音好壞、使用壽命、效果手感等等的關鍵。前期處理到位的蟒皮,蒙上二胡后的特點是緊而不僵,極富彈性,手感舒適,開音快,穩定性好,使用壽命長。而前期處理不好的蟒皮,蒙上二胡后的特點是僵而硬,這與真正意義上的緊是不同的,觸感僵硬,彈性較差,開音慢,甚至有個別僵皮琴是永遠開不了音的,聲音穩定性差,容易出現噪音和狼音,有的琴拉開音后很快就塌皮。
◎琴筒和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撐體,一般都用紫檀木、烏木、紅木等硬質的好木料制成,要用完整的木料制成。如今二胡的琴桿大多是抗彎的扁圓形,以83厘米的長度為宜。挑選時要注意觀察琴桿是否正直,與琴筒拼合是否緊密,裝配是否嚴密等細節。
琴筒是二胡的共鳴筒,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摩擦琴弦使其產生振動,并通過琴皮振動傳導引起琴筒里空氣振動,振動發出的聲音在琴筒中得到共鳴(共振),因而使音量放大,聲音聽起來更潤。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后圓形等,現代二胡常用的是六角形,也是工藝最為成熟的。
有一句行話“好琴聲音要捆得住”,就是說,琴筒共振必須形成一個焦點,否則其音散而無神、空而不實,高音虛、低音薄。一個琴筒使用數塊木質板材拼合,需要上下和左右都對稱均勻,這個對稱不僅是做工,還包括木料組成,才能使二胡發聲均勻,因此,選購時要注意板材的紋理相似。
◎琴馬是重要的傳導部件,有楓木、烏木、紫檀、紅木、松節、竹子等材質,有橢圓形底、圓形底、橋式等形狀。琴馬對二胡的音質有很大的影響,每把二胡都要有一個合適的馬子,這需要經過多次的試驗來確定,市售的琴馬一般都是半成品,需要經過適當的修整,方可使用。一般來說,竹制琴碼的發音脆亮,木制的發音柔和;空心碼比實心碼發音響亮,實心碼發音較為厚實。
由于新琴聲音比較尖亮,比較適合用質地松軟、底面積較大、高度較低的琴馬;老琴聲音比較沉悶,則最好采用質地堅硬,底面積較小、高度較高的,以免在高把位時琴弦碰到皮面上。
◎控制墊是塞在琴馬下方,琴皮與弦之間的一個軟墊,起到控制狼音的作用。不同材料、大小、厚薄的控制墊將直接影響二胡的發音,因此,一個適合的控制墊,對發揮二胡最佳的音質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最好的控制墊材料是大衣呢料,裁剪為長6厘米、寬3.5厘米左右的長方塊,對折成兩層墊。
◎千斤是二胡的上切音點,同時又起著向琴桿傳導振動的作用。有固定和活動千斤兩種,在安裝時都要注意使它穩定,不可上下或左右活動。
◎弦軸有全木軸、螺桿式機械軸、渦輪式機械軸等三種,其中機械軸的優點是調弦方便,不易跑弦,在選購時要檢查制作是否精細,使用中要適當點一點兒縫紉機油,避免受潮銹蝕溢扣跑弦等問題。
◎琴弓一般以85厘米左右為宜,用料有老紅竹、江葦竹和鳳眼竹,以節少、粗細均勻為佳。琴弓的質量對于演奏的影響極大,它是二胡演奏發音的關鍵工具,不同演奏者對弓桿的粗細、輕重、長短的要求不同,若過輕過細則綿軟無力;若過粗過重則笨拙、音噪;若過長則不好控制;而過短則影響長音演奏。好弓的標準有三:第一,弓要長而直。第二,弓毛應是白色且弓毛多而齊。第三,弓桿的節應少而小。
◎琴托對二胡基本演奏姿勢的影響。 琴托是墊在琴筒下面,托著琴筒的一個裝置。琴托除了托著琴筒起穩定作用外,是隔離琴筒與人身體接觸,讓琴筒的共鳴得到充分震動,還方便了下把位技巧的發揮及增加音量。因此,琴托的形狀、結構、輕重等因素對二胡基本演奏姿勢帶來一定的影響。
琴托選購注意事項有:1.琴托與琴桿和琴筒最好用的是同一材質。2.經過拋光,從外形看毫無瑕疵,底部非常光滑的琴托容易在演奏中向前滑動,需要我們花額外的精力和改變姿勢去保證琴的穩定。3.純木頭琴托偏輕,不利于二胡在置放時的穩定性,因此,最好選購有鉛的琴托。
◎二胡的琴弦有金屬弦和絲弦兩種。金屬弦發音響亮、音色美、音質純且不易斷弦和走音,現在普遍選用金屬弦。
掌握二胡的聲學構造,從音色辨別好壞
◎二胡的發音原理。沾有松脂的弓毛在右手的作用下,使琴弦受到了持續均等的摩擦,引起了琴弦的振動,這振動頻率通過琴馬傳遞給琴皮,由于“膜”的作用,使得琴皮一下子就把振幅擴大了許多倍,此時擔當共鳴的琴筒發揮作用,就使琴聲變得較為柔和、純凈。
音質是樂器好壞很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在選購時,要從音量、音色、靈敏度等進行仔細檢查,左手按在弦的第四、五把位,輕輕拉弓,音質要干凈、有穿透感,無噪音、沙音;音色要柔和、清爽;量要大,各個音區發音準確迅速,能隨意地彈奏出最弱音和最強音。
◎表現力是二胡的精髓。
每個演奏者都希望通過手中的琴,用精湛的技藝,奏出優美的聲音,呈現出深刻感人的藝術。要達到這樣理想的效果,離不開演奏者充分利用二胡的表現力和穿透力。
反應靈敏,琴弓觸弦即響,音質純凈豐滿,不拖泥帶水的優質二胡可隨演奏者的意愿而做到收放自如,強奏不“爆”,弱奏不“虛”,高音不“嘯”,低音不“咽”。在音域、力度的反差上能隨心所欲,完全沒有“吃力”的感覺,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從而發揮出優質的表現力。這是一種衡量的標準和尺度,不可言傳而只可意會的感受,需要演奏者自己去感悟和把握。
穿透力是集音色、音質、音量之所長,是二胡發音到共振統一和諧時的體現。穿透力好的二胡振動頻率音域要寬厚,主音頻突出,次音頻和諧協調,如同一部音響,其高、中、低音的協調才使音樂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穿透力既是二胡優秀與否的重要內質因素,也是衡量二胡聲音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
檢驗一把二胡的穿透力,有兩個方法:一是通過試奏,感覺琴桿及琴筒、琴頭等是否有一種較強的震顫感,其音色、音質、音量是否協調;二是由近及遠地聆聽,聽辨二胡發音傳導性能。
結語
只有用恰當的方式把精神內涵表現于組織的聲音形式,音樂才會成為真正的藝術。——黑格爾
每把琴由不同的人拉,音色都不同,因此,我們需要花時間,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巧,才能尋找到一把趁手的琴。
二胡演奏是技與藝的結合,除了需要演奏者在文化取向上遵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審美態度外,人與琴要磨合,要通過勤加練習,做到人琴合一是很重要的,當達到這個境界,演奏者才能真正掌握“控制”的技巧,不僅拉弓平直和穩實,還要持琴按音準確且扎實,以及氣息收放自如而隨旋律到位。
何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