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攻克了市場空白的核心技術之后,還有更多未知等待它們開掘。文|《中國企業家》記者于靜實習生黃正宇編輯|周春林圖片來源|被訪者這是一家專門為機器人制作“手”的公司。不同于傳統機器人龐大堅硬的金屬機械臂,這只手用硅膠制成,柔軟靈活,可以輕松夾取果
攻克了市場空白的核心技術之后,還有更多未知等待它們開掘。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于靜 實習生 黃正宇
編輯|周春林
圖片來源|被訪者
這是一家專門為機器人制作“手”的公司。
不同于傳統機器人龐大堅硬的金屬機械臂,這只手用硅膠制成,柔軟靈活,可以輕松夾取果蔬、雞蛋、電路板等異形、易碎物品,甚至能從生雞蛋清里抓出蛋黃來。
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RT),就是專為機器人提供柔性抓取能力的“手部”供應商。其聯合創始人、CEO高少龍用“運氣”形容自己的創業歷程。
公司創辦時的2016年,正值全國“雙創”高潮,本來沒有打算融資的他們,接到很多一級市場投資人的邀請,創業第二年就拿到了種子輪和天使輪融資,并在2020年底拿到創新工場和愉悅資本共同領投的B輪融資。
幸運之處還有,相比于AR、VR沒有成熟產業鏈支撐、技術難以落地的情況,他們所在的機器人板塊有非常完整的產業鏈,支架、控制器、機械臂都是現成的,只等他們補足“手”的短板。
公司創辦兩年后,他們就吸引到傳統機器人客戶富士康、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大企業的關注,并先后獲得北京市創客大賽特等獎、創客中國大賽全國一等獎、北京HICOOL全球創業大賽一等獎等獎項。
2021年7月,SRT入選工信部發布的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從“手”開始創業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由主體、驅動系統和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而主體包括臂部、腕部、手部和行走機構。很長一段時間,“手”部由于技術難度較高,在食品、3C領域中存在市場缺口,一度成為市場空白。
因為軟體機器人的手,與傳統機器人的金屬手指有著本質不同。
首先是,仿生軟體動物的手指沒有軸和關節,不能靠電力驅動,只能靠氣體驅動,這也就決定了它的控制方式、運動方式與設計方式與傳統機器人不同,其次,制作材料上,需要使用對拉伸性能、耐磨性能,甚至是食品級都有特殊要求的硅膠。
創新工場合伙人楊小龍告訴《中國企業家》,將軟體機器人技術從學術論文、實驗室里進行產業化,是創新工場投資SRT的主要原因。
SRT軟體機器人背后采用的是異型內腔高分子材料成型技術,高少龍說,在這個領域,SRT是走在全球最前端的應用企業。“學術界對我們的關注比工業界還要大一些,大家都會根據我們的營收狀況、拓展領域判斷軟體機器人技術研究的價值?!?/p>
學術領域第一篇關于軟體機器人的文章發布于2009年,現在,全球200多家科研機構在這個方向上做研究,每年發表的論文達兩三千篇。
產業領域,因為有各種痛點的存在,一直期待突破。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工業界只解決了3%~4%規則剛性物品的自動化生產搬運問題,剩余96%的柔性異形易損物品仍使用人工上下料。軟體機器人的獨特構造,不僅適用于抓取異形易損物體,而且擺脫了傳統生產線上的尺寸束縛,可以在傳統機器人覆蓋的汽車和3C領域之外打開市場。
與學術和產業領域的熱情期待不同,在中間態的產品端,目前只有SRT和美國哈佛大學孵化的Soft Robotics可以做出。
SRT董事長趙鑫本科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碩士畢業于美國東北大學,高少龍則本碩都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兩人都是工科出身,對技術非常敏感。
2014年,北航成立了仿生軟體機器人實驗室,這是我國第一個引入該項研究的學校。當時,趙鑫與高少龍都在北航人事處當老師,他們一邊負責日常行政工作,一邊幫助研發團隊做項目研究。
“當時,美國那邊做了一個模仿海星運動的機器人,這種機械結構特別新奇,在我們的技術生涯里也是第一次見。之前,機器人領域一直在挑戰仿生蛇,卻都沒有達到理想狀態。軟體機器人用中空的硅膠,通過氣體驅動仿生蛇、烏賊等動物運動的姿態,雖然當時看著很粗糙,但是我們覺得這個路子是對的?!备呱冽堈f。
同時,他們也覺得這個領域到了與高分子材料領域做交叉創新的時間點,如果用于易損生鮮產品的自動上下料領域,應該能打開一個很大的市場。
2016年,趙鑫和高少龍辭去北航工作創立SRT。
從對標到超越
作為從高校里走出的創業者,趙鑫和高少龍從創業開始,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隱形準繩:要么在應用端探索場景,要么在基礎領域有所突破,而不去做那些對行業沒有價值的重復性工作。
公司成立初期,在團隊、產品、運營模式上,一直對標美國的Soft Robotics。由于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SRT將美國企業30萬次的使用壽命提升到300萬次,并將精度從1毫米提升到0.2毫米。3年后,SRT產品的性能超過Soft Robotics。
“技術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备呱冽埗啻螐娬{。創業至今,SRT交出了一張漂亮的答卷:
自建了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實驗室,研發的雙通道軟體機器人結構獲得國際專利;自建材料學實驗室,開發出了長壽命、耐磨損、防靜電的多種硅膠;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還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歐盟AP認證、美國和日本FDA認證及歐洲CE認證,并擁有國內外知識產權百余項。
市場反饋是最直接的回報。因為美國競品的存在,軟體機器人技術在美國已經形成很好的客戶基礎。SRT成立第一年,產品便以優質的性價比,得到不少美國和加拿大用戶的青睞。
一年后,富士康從一次科技論壇上了解到他們,循跡而來。在此之前,富士康工廠生產手機邊框、電路板、手機屏幕、面板等產品的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用人,一種是用剛性夾爪,要么成本高、質量不穩定,要么出現抓不住、掉料的情況。
重視科研轉化的富士康很早便接觸到這項技術。由于軟體機器人填補了異形、易損物品分揀和包裝領域的市場空白,SRT很快與富士康達成合作,不久又迎來寧德時代、比亞迪、施耐德等多家客戶。
楊小龍說:“我們當時投資最大的關切是,軟體機器人技術是個很好的技術,但產業化應用可能會慢很多。但在投資工作開展的幾個月時間內,SRT迅速在多個領域做出了超出客戶預期的落地應用方案,也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我們的信心?!?/p>
現在SRT在北京、蘇州、張家港、深圳都設有辦事處,在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法國、西班牙、波蘭、丹麥、加拿大、保加利亞、哥倫比亞等國也都設有海外的代理機構。
SRT的產品也已涵蓋食品、3C配件、汽車配件、醫療等20多個行業,其中食品行業對軟體機器人的需求量最大。SRT最大的客戶安井集團生產的蛋餃皮薄,包裝時使用軟體機器人可以避免破損。此外,由于可以解決供應鏈上下游配合的問題,SRT在預制菜領域也頗受歡迎。
盡管如此,SRT的市場占有率還很小,僅有千分之幾。
高少龍說,工業追求高可靠性,大家都不愿意第一個吃螃蟹。自動化或數字化設備可能讓他們提升效率、增加利潤,但不是生死攸關的選擇,促使他們完成決策需要時機,比如遇到客戶驗廠或者上市時,更容易拓展業務。
目前,SRT團隊共有200人,銷售僅有5人。高少龍認為,在市場占有率很低時,靠銷售點對點服務難以大規模突破,此時他們的策略是,先把產品和研發做好,做到產品穩定、交付流程穩定后,再做好宣傳推廣工作。
技術上完成積累后,SRT的營收每年呈三四倍的趨勢增長,原始團隊的成長速度和運營管理能力成為他們面臨的新挑戰。
2020年上半年,SRT招聘了一批技術管理人才,擴充技術隊伍;今年到明年,他們還會招聘一批供應鏈管理、財務運營方面的人才,升級運營隊伍。按照他們的發展規劃,明年公司營收就可以達到創業板的底線。
SRT團隊也是創新工場投資的重要原因,楊小龍說,創始人不僅有遠見、有格局,且技術功底扎實、落地執行力極強,從科學家轉身創業者的角色切換把握得很好。
拓寬落地場景
進入無人區有一定時間窗口,壟斷市場、利潤可觀,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工藝和技術積累,但同時也經受著作為先行者的挑戰:沒有可參照樣本、會走彎路、需要一定的沉沒成本。
以300萬次的使用壽命為例,在仿真軟件中沒有問題的設計,在現實生活中卻由于內腔結構復雜,沒有對應的工藝而做不出來。
SRT當時面臨兩個選擇:要么遷就工藝,壽命下降;要么保證品質,承擔工藝的未知數。最終團隊選擇了挑戰技術高度,用一年半時間把異型內腔一次成型工藝研發出來。
高少龍說,無人區的難點就在這里,“你不知道選擇是不是對的,也許失敗了,可能我們要退回去就浪費兩年時間?!?/p>
不過,由于SRT掌握了核心技術,沒有被開拓的行業、企業對他們來講都是藍海。相比在單個行業的重點突破,SRT選擇了一條更具風險與挑戰的道路,快速跑馬圈地,先把客戶綁定住。
GE、ABB、西門子、施耐德等全球大型工業集團都有三條業務線:一是可以奠定出貨量和品牌優勢的標品部門,二是可以把行業填滿、拓展利潤空間的解決方案部門,三是醫療事業部,可以沿用工業領域的理論體系,也可以支撐工業品研發。
“很難得能掌握到一項先進的技術,我們要把這項技術的價值盡早鋪開?!备呱冽堈f。他和趙鑫更傾向于不斷擴大規模,增加產品線,實現規模盈利,同時借助工業互聯網拓寬機器人應用場景,從傳統機器人擅長的汽車和3C領域,拓展到食品行業、生鮮行業、玻璃制品和醫療行業等。
2020年,SRT推出了可以幫助中風偏癱患者進行手部康復訓練新產品——手部主被動運動康復訓練器。據高少龍介紹,由于手部有15個關節,所以國外康復器具的制作成本高達幾十萬元。而團隊依托軟體機器人技術推出的手套售價不過千元級別,大幅度降低了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成本。
趙鑫和高少龍至今保留著高校教師創業的工作習慣,希望從科學實驗一直做到產品銷售。這種與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不一樣的路徑,也意味著傳統管理方式不適用、管理者需要承擔文化沖突。但他倆依然鼓勵同事們做風險最高的方案。
高少龍認為,技術團隊的成長需要很多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支撐,不只是金錢上的激勵?!熬退銢]有任務,我們也會主動從學術界找一些猜想,嘗試把它產品化、工業化。”
事實上,持續創新也會進一步鞏固他們的護城河?!跋啾饶阌萌齻€月時間賣出一個低端產品,不如用三個月時間把第二代產品開發出來,建立技術壁壘,可能將來收益會更大?!备呱冽堈f。
中國機器人網創始人、CEO趙勇告訴《中國企業家》,SRT的核心競爭力是公司的技術實力,他們入局早,技術領先,國內競爭對手很難在短時間內超越,而且機器人的柔性化趨勢,為他們提供了一定的市場前景。
不過趙勇也提到,軟體機器人的產品特性限制了一些應用,比如輕的物品可以用,重的就很難用了。即使將來食品、汽車、3C領域的企業意識到軟體手的價值,釋放出市場需求,市場份額在整個機器人行業中的占比也不會太高。除非他們往整體解決方案發展,才會帶來整體躍升。
這也是SRT為自己選擇的道路。在產品規劃上,SRT不光希望自己能做“手”,還要基于這項技術做延伸應用,比如做外骨骼,甚至為客戶提供包裹式服務和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
以他們在保溫杯行業的探索為例。起初,SRT只是想為客戶提供抓取設備,后來覺得客戶的機床不行、數字化能力也不行,僅靠改善“手”很難提升效率,于是就為客戶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升級了工廠的設備。
所以,關于SRT的介紹中,他們不再是一家柔性末端夾具提供商,而是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者。他們試圖利用技術大爆發時代的云計算優勢,將硬件設備接入傳感器、物聯網,提升客戶的整體競爭力。
這只柔軟的機器手,正努力抓住更大的時代機遇。
高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