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癥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小磊今年14歲,在普校順利畢業后,目前讀初一,他和老師同學關系融洽。其實,小磊3歲的就被診斷為“中重度孤獨癥伴隨能力障礙”,當時的智商在46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癥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
小磊今年14歲,在普校順利畢業后,目前讀初一,他和老師同學關系融洽。其實,小磊3歲的就被診斷為“中重度孤獨癥伴隨能力障礙”,當時的智商在46分以下。
小磊媽媽40多歲,剛染過的頭發難以遮掩幾縷白發,她曾是一家大型IT公司的職業女性,在兒子3歲被確診為自閉癥后,她便開始了與自閉癥的斗爭。
?
專家說,這個孩子不適合上普通學校。但小磊媽媽很固執,堅信融合教育能改變小磊的命運。于是她辭去了工作,開始全職幫助兒子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人群。
今年小磊讀初一,在學校老師眼中是個“有禮貌、乖巧的學生”,媽媽教給他的都會一絲不茍地去做,見到每個人都會打招呼。在家中是媽媽的好幫手,會幫媽媽做飯、擦地板。他喜歡烘焙糕點,把糕點分送給鄰居和物業。他的夢想是開一家咖啡廳,做一個快樂的烘焙師……
聽上去是不是很美好?一個中重度自閉癥譜系障礙的孩子,成功融入了普通學校,具備了基礎的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社交語言,并且發展了自己的一技之長。這應該是所有譜系孩子家庭最期待的結果了吧?
但你知道,小磊媽媽為了他,付出了多少?
陪讀:請特教專業的陪讀4年,工資2500每月,包吃包住,年底獎金,每年4萬左右,4年共16萬元。
課業輔導:請語文、數學家教,每年1萬元左右,6年總共花費約6萬元
總計:小學六年除學費外,學業花費22萬。
看到這里,相信很多家長都咋舌,這樣的花費的確十分驚人。也許,還會在內心偷偷問自己,我能給孩子提供這樣的物質條件嗎? 是不是孩子目前狀態改善很一般,就是因為自己沒給孩子花夠錢?
我們沒少在報道里看到這樣的故事:某小縣城的星爸為了星孩,離了婚,賣房賣地,籌了30萬,千里帶娃上京干預,跟孩子住在遠郊的5坪小房間,起早貪黑辛苦工作,就為了供娃訓練。按照道理來說,孩子既有充分的經濟支持,又有優質的干預資源,狀況改善應該非常明顯。然而干預了一年多了,孩子還是依然不會說話,各種亂竄、不聽指令。
絕望的父親在昏暗的樓道里抽著煙,那個“揮霍”了大筆家財的小伙子就在地上打滾嚎叫。這樣我們還能告訴自己,孩子的狀態沒有改善是因為家長提供的物質支持不夠多?
回到小磊的故事,其實除了這22萬元,為了兒子順利隨班就讀,小磊媽做了大量鋪墊:給老師贈送厚厚的自閉癥介紹,掏錢請特教專家到校講融合教育,請陪讀阿姨,給兒子的桌椅腿用布包好,防止兒子搖晃桌椅產生噪音,每年六一給全班同學準備一份小禮物,讓小磊寫感謝卡……
在小磊的成長學習道路上,媽媽預想到兒子可能接觸到的每個人,對各種突發狀況做出預案。就是在這種事無巨細的努力付出之后,小磊的老師、同學都接納了小磊。
小磊曾經的小學校長坦言,盡管學校接受了全納教育的理念,接受了小磊,但學校并沒配備特教老師,沒有資源教室。小磊的“奇跡”,更大原因在于他的媽媽。她不只很大程度地參與到孩子的干預訓練中,輔助孩子自己控制好自己的不良行為,還引導著孩子跟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建立了良好的關系。
她教給了孩子個體的自理和自控,還讓孩子擁有自尊地跟其他人相處。她體諒其他同學、家長和老師的難處,將事情想在前頭,有問題時有了解決方案,大家也就更容易接納和寬容。大家,包括小磊媽本身,從來都沒有把小磊當成“有病的孩子”另眼相待,而是一位平常的、普通的“特別孩子”。
這就是一位家長可以給孩子最好的影響。不只是建立在經濟投入的基礎上,更是建立在尊重和關愛的基礎上。
因為有錢,所以底氣足,水到渠成地能夠為自己爭取權益自尊自愛地生活,這個境界不難達到。真正難的是無論貧富,都不窮“自我”,從不把生活的鄙薄和自我的輕賤全部推給“沒錢”。
“沒錢”,這兩個字背的鍋,已經太多了。實際上,最可怕的是家長們把孩子當成病人,整日想著如何把病給治好了,這樣孩子和自己的生活就會是另外一幅樣子。完全抹去了孩子個人生存的意愿和發展的潛能,仿佛人生存在的意義就是“治病”。
當家長把孩子當成一個“有病的人”,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需要被糾正和改造的。那么周圍的人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想想自己長期生活在被否定的環境里,家長們覺得自己可以有良好的狀態的改善嗎?更多的可能是不斷掙扎、糾結,最終破罐破摔。
可當家長把自家的星孩當成一個有些特殊狀態的普通人,我們就能變得從容且寬容。如果他感到不舒服的話,他有權利表現出過分的行為。作為家長,要教給他去恰當地表達,而不是隱忍和忽視。我們積極地幫助孩子活的有尊嚴,那么周圍的人也能因此尊重他作為一個普通孩子的“特殊之處”。
關于“人性化”以及“獨立人格”的定義,一手帶大16歲重度自閉癥星孩的凱爸有十分充分的經驗。凱凱在學校里面與同學老師相處的也很好,大家都喜歡這個進退有據、性格溫和的少年——這與小磊的狀態十分相似。
凱爸細致地整理歸納了自己養育訓練凱凱的“人性化”與“培養獨立人格”的基本理念:
一味地提供給孩子充裕的物質,是無法確保孩子狀態的改善的。告訴孩子他應該生活的樣子,帶他體驗這些,盡可能教給他挺直腰板和人交往,幫助他變成一個自控、自尊、自愛的個體,他的融合就不會那么坎坷。這些,不需要很多的錢,但需要有很多的精力、耐力以及好奇心。
當你做到這些,就不必擔心會給孩子一個拮據窘迫的原生家庭,無論你是否能賺到很多的錢。
Thomas McKean是一個成年的典型自閉癥患者,他終生生活在自閉癥庇護所里,相當于現在條件好一些的精神病院。在他活著的時候,他成為了一個杰出的作家和詩人 ,曾寫下這樣的文字:
《幫我筑橋》
我從來就知道你和我,
根本就不大相同。
我過去常常仰望星空,
想知道我究竟來自那顆星星,
因為你對我來說,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我大概永遠不會知道那會像什么,
除非是你幫我造一座橋,幫我造一座橋吧,
用愛幫我造一座橋。
我渴望著你向我微笑的那一天,
僅僅是因為你終于明白了,
那里有一個同樣尊嚴和智慧的人,
被深深埋沒在我萬花筒一樣迷離的眼睛里。
因為我飽嘗了人們看我的那種眼神,
盡管我實在沒有做錯什么事。
幫我造一座橋,幫我造一座橋吧,
千萬別拖的太慢太久。
終日惶惶生活在恐慌的邊緣,
聲音回蕩在耳邊卻如驚雷炸響。
你看我整日東躲西藏,
其實我只是等著那恐慌能遠走他鄉。
我是多么地想成為你的世界里的一部分啊,
我是多么想能破繭而出,
我需要的只是一座橋,
一座連接你和我的橋。
從此以后我會和你生死相隨,
再也沒什么能讓我們骨肉分離,
如果只要你能幫我建一座橋,小小的一座,
從我的靈里,深深地連接到你的心。
選自:Thomas McKean, 1994,
<<光馬上就會來臨>>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編輯排版:覓健星小編
文章來源:Aspie
何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