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對中國人而言,每一餐的飯桌上,都少不了蔬菜。中國人有多愛吃蔬菜?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7年的數據,中國人均蔬菜消費量為377.17千克,位列世界第一,是美國的3.3倍,是日本和印度的4倍,韓國人的5倍。中國農科院2019年報告顯示,中國蔬
對中國人而言,每一餐的飯桌上,都少不了蔬菜。中國人有多愛吃蔬菜?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7年的數據,中國人均蔬菜消費量為377.17千克,位列世界第一,是美國的3.3倍,是日本和印度的4倍,韓國人的5倍。中國農科院2019年報告顯示,中國蔬菜總消費量為52245萬噸,平均算下來每人每天消耗1.04千克蔬菜。
在中國人眼里,不吃新鮮的綠葉菜就會不健康,父母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多吃蔬菜,營養才能吸收好。這是中國人的社會共識,什么都好說,沒有蔬菜是萬萬不能的。
據相關數據統計,2020年,我國蔬菜總產量達到74912萬噸,占全球蔬菜產量超過50%。支撐這個龐大產量的,是中國3.2億畝的蔬菜種植面積。
支持如此龐大的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的,是遍布全國的蔬菜種植基地。綜合地理位置、輻射區域、種植面積和產量等因素,我國排名前十的蔬菜生產基地分別是:山東壽光、山東莘縣、河北張北縣、四川彭州、云南元謀縣、河北邯鄲永年區、河南新野縣、廣東湛江、甘肅張掖、甘肅蘭州。
01山東壽光:“壽光模式”
在蔬菜種植產業,山東壽光的名號響當當。截至 2021 年,壽光設施蔬菜種植面積 60 萬畝,年產450 萬噸,占山東省 5.3% 左右,而山東省蔬菜產量占全國的 12%。壽光也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每天有超過 300 個品種、15000 噸的水果和蔬菜在這里聚集中轉,發往全國 200 多個城市。
與此同時,壽光還是蔬菜價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壽光地利農產品物流園每天發布中國蔬菜價格指數,是全國的蔬菜價格的「晴雨表」。
別看壽光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是最高的,但是壽光走出來一條獨特的“壽光模式”——立足推動農業產業全鏈條發展,不僅要種得多,更要種得好。
2018年以來,壽光以創新提升“壽光模式”為根本遵循,推行“全鏈領航”戰略,在持續夯實大棚建造管理、生產運營這一“中端”基礎上,重點瞄準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兩端,在種子選育、種苗推廣、功能蔬菜、預制拓展、精深加工、品牌推廣等領域全面發力,推動建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國新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壽光元素”,壽光標準在全國26個省份落地開花。壽光每年接待為菜而來的客人超200萬人次,常年有8000多名技術人員在各地指導蔬菜生產。
02山東莘縣:蔬菜之城
莘縣,也是與壽光并駕齊驅的蔬菜產業大縣。山東莘縣以瓜、菜、菌為重點發展產業,瓜、果、菜常年播種面積達100萬畝,食用菌播種面積為700萬平方米,瓜果等蔬菜年總產量超過500萬噸,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縣域之首。在農業領域,有這樣一句話“中國蔬菜看山東,東壽光、西莘縣”,莘縣也留下了“蔬菜之城”的美譽。
03河北張北縣:
張家口是北京最大的冷涼蔬菜供應基地之一。張北縣是河北省張家口市轄縣,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8萬畝。每年7月到9月,正值全國蔬菜供應淡季,北京市場蔬菜供應尤為緊缺,而張北的錯季蔬菜則及時彌補了這一空白,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了價格的起伏。
04四川彭州市:西南地區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
2021年11月,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建設名單,四川彭州入選其中。
彭州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是川西平原600萬畝“千斤糧萬元錢”稻菜輪作產業帶的核心區、全國首批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和四川省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2020年,彭州市蔬菜種植面積82萬畝(含復種)、產量233萬噸、蔬菜全產業鏈產值達120億元。
成都平原是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氣候特點。氣候適宜,彭州還是四川省主要的“南菜北運”和冬春蔬菜生產基地,在冬春北方地區蔬菜產量低的時候,為北方地區供應大量新鮮蔬菜。
05云南元謀縣:最主要的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
云南元謀縣是我國主要的蔬菜反季節菜生產基地。元謀位于昆明市西北部,屬于南亞熱帶干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9度,這一氣候環境非常有利于蔬菜的種植,特別是冬蔬菜的種植,而冬蔬菜也是元謀縣的一大特產。
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24.11萬畝,產量76.8萬噸。因此,元謀可謂是西南最大的蔬菜產地批發交易市場。每年冬春菜季交易高峰期,市場日交易蔬菜量最高達5千噸,平均每分鐘就有3.5噸蔬菜從這里銷往國內外200多個大中城市。
06河北邯鄲永年區:全國最大的設施葉菜供應基地
河北邯鄲永年區年蔬菜播種面積22萬畝,年產量90萬噸,有5萬勞動力常年從事蔬菜經營活動,蔬菜品種達100多個,形成了永年大蒜、西紅柿、生菜、甘藍、蘆筍等單品規模化種植基地。
其中拱棚葉菜種植面積15萬畝,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設施葉菜供應基地,主要有芹菜、生菜、油麥、菠菜等70多個葉菜品種,主要供應北京、山東、山西及河北周邊等市場,蔬菜供應充足,銷售渠道暢通,價格穩定,基本滿足了市場需求。
據一畝田向北京新發地從事蔬菜批發生意的檔口老板了解到,北京地區每年冬天新鮮蔬菜主要來源是云南、廣東等地;夏天北方地區露天蔬菜長勢起來,且距離北京近運輸成本少,所以夏季北京地區的蔬菜供應主要來源于河北、山東等地。
其中南大堡蔬菜批發市場更是全國蔬菜專業百強市場,通過這個市場,平均每天有500萬公斤無公害蔬菜銷往全國各地。
07河南新野縣:中原最大的菜籃子之一
新野縣是河南南陽下轄縣,是典型的平原農業縣,境內無山,百里平川。新野是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示范縣,常年蔬菜種植面積在43萬畝左右,年產量195萬噸,是中原地區最大菜園子之一。
目前,新野縣形成了以早春拱棚蔬菜、甘藍、鋼蔥、洋蔥、土豆、西瓜等六大主導產品,其位于中部地區,產品主要銷往中原周邊及北方地區。由于新野縣冬季不太冷,甘藍、大蔥等蔬菜可以安全越冬,而且在新野縣,這兩類蔬菜主要銷往西北和西南市場,具有運輸上的距離優勢。洋蔥、早春設施蔬菜、馬鈴薯等品類與北方相比,在同等設施條件下,上市早、價格好,因此更具優勢。
08廣東湛江市:冬季蔬菜供應基地之一
廣東湛江,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上,是全國北運菜五大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國內著名的冬季蔬菜供應基地。2020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230.8萬畝,產量416.3萬噸。每年冬季蔬菜種植面積超過110萬畝,外運量超過180萬噸,目前湛江冬季蔬菜已經覆蓋了全國25個省,尤其在東北三省的市場上,占有率更是達到了30%。生活在北方的你,冬天能夠吃到新鮮蔬菜,說不定就有來自湛江的。
湛江下轄縣徐聞縣蔬菜種植面積36.5萬畝,產量68萬噸,被評為“中國冬季蔬菜龍頭縣”、“中國果蔬無公害十強縣”。就單品來說,徐聞良姜種植面積約6萬畝,年產量7萬噸(干姜),產量占全國90%,已經在在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上市。
09甘肅蘭州、張掖:西北地區最主要的蔬菜生產基地
想不到吧?可能在大多數人心中,甘肅氣候干旱,按理說應該是蔬菜輸入地區,但事實卻并非如此。
甘肅缺水,確實有的,比如隴中定西等地區,既無冰川融水,也遠離黃河沿岸。在張掖、酒泉等河西走廊地區,背靠祁連山脈,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滋潤了大地,形成特有的戈壁綠洲灌淤土,可以滿足蔬菜種植的用水需求。
因此,甘肅蘭州和張掖也是我國重要的蔬菜輸出地之一。一方面是因為地廣人稀,需求量少;另一方面光照時間長、有效積溫高等優勢條件,讓蔬菜品質更好,因此也成為蔬菜輸出地之一。
蘭州:
在蔬菜種植產業方面,蘭州主要發展高原夏菜種植,全市蔬菜播種面積 85.21 萬畝,產量 180 余萬噸。蘭州高原夏菜已經銷往全國60多個城市80多個市場,成為夏秋季節全國銷量最大的蔬菜基地,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冷涼型蔬菜生產基地”。
此外,蘭州還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如以蘭州百合為代表的“甘味”系列特色農產品。目前,蘭州百合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產量達4萬噸,外銷量達3.5萬噸左右。
“蘭州百合”是全國唯一食藥兩用的甜百合,已有400多年種植歷史。蘭州市七里河區因得天獨厚的土壤條件和長期積累的栽培技術,出產的百合色白、個大、味美、營養豐富,是“蘭州百合”的核心主產區,被譽為“百合之鄉”。
張掖:
張掖地處西北河西走廊中部地區,是國家西菜東運的生產基地之一。歷史上的張掖是絲綢之路必經重鎮,在長期的商貿流通中,中原和西域各地的蔬菜也陸續傳入張掖,張掖成為中西蔬菜的薈萃之地。
這些引入的蔬菜經過長期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后扎根于張掖,構成了張掖地方蔬菜生產框架,成為張掖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目前,張掖全市綠色蔬菜種植面積達96.56萬畝,蔬菜總產量達327.23萬噸。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大白菜、結球甘藍、胡蘿卜、蔥頭、番茄等。大白菜為主要蔬菜品種,最高時年產量達到3億公斤。甘州娃娃菜、張掖食用菌、民樂紫皮大蒜、高臺黑番茄4個產品是地理標志產品,入選“甘味”區域公用品牌目錄。
尤其目前疫情反撲,處于封控區的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蔬菜、糧食、肉類等食物的儲備問題。是否要囤積蔬菜等食物,可謂是處于城市端的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如今,以全國主要蔬菜供應基地為領頭羊、地域性小規模蔬菜供應基地為輔助,以其產品供應輻射全國消費者,我國蔬菜總體在供給上是毫無壓力的。正是在這些主要蔬菜供應基地源源不斷輸出蔬菜的基礎上,南菜北運,西菜東送,保障全國人民都能吃得上新鮮蔬菜。
你屯的菜里邊,說不定一大半都來自中國這十大蔬菜供應基地喲!
王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