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職工在企業工作,企業應當為其繳納社保。但是一些企業為了節省用工成本,并沒有按照職工的真實工資水平給職工繳納社會保險。日常生活中,確實存在不少這樣的情況。很多職工并不在意,因為在他們看來社保繳費基數低了,職工的到手工資反而會更高了。可是他們并
職工在企業工作,企業應當為其繳納社保。但是一些企業為了節省用工成本,并沒有按照職工的真實工資水平給職工繳納社會保險。日常生活中,確實存在不少這樣的情況。很多職工并不在意,因為在他們看來社保繳費基數低了,職工的到手工資反而會更高了。可是他們并不知道我們的養老金損失有多大。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有關知識。
社保基數的繳費核定依據。
很多人認為每月發到手的工資就是應當選擇的社保繳費基數,這可就錯了。根據2006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關于規范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有關問題的通知》,單位職工本人的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基數,原則上以上一年度職工本人月平均工資為基礎,在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60%~300%范圍內進行核定。
有關工資總額是以國家統計局1990年的有關文件確定的,主要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加班加點工資、津貼補貼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項目。這實際上是應發工資,包含了社保、公積金個人負擔部分以及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如果上一年度單位的所有應發工資總額是18萬元,現在每個月發到手的工資為1萬元,繳費基數應當是按照1.5萬元核定的。
繳費基數差5000元,養老金待遇差多少?
如果假設一個職工的個人繳費基數應當是1萬元,而實際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最終養老金會相差多少呢?
養老金待遇,實際上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第一,基礎養老金部分。如果是按60%基數繳費12個月,養老金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是說100%基數繳費12個月,只能領取1%的社平工資。其實每提升20%檔次,基礎養老金會提升0.1%的社平工資。
假設5000元繳費基數是80%的檔次繳費,那么1萬元繳費基數則是160%的檔次繳費,每多繳費12個月,基礎養老金可以多領取0.4%的社平工資。
第二,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就是每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
實際上很多人忽視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參加養老保險繳費,記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比例是個人繳費基數的8%,也就是說企業職工個人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
由于個人賬戶里的錢,未來如果領取不完參保人就去世了的話,可以由繼承人繼承。領取完了,會由統籌基金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確保退休待遇不變,是穩賺不虧的。
另外,近年來我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也很劃算。2016年高達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近年來一直在6%~8%以上,這可是遠遠超過我們銀行理財利率的。
5000元的繳費基數,每月會多記入個人賬戶400元,一年是4800元。如果說經過增長個人賬戶余額漲成8000元的話,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為200個月(現在50歲退休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有關計發月數十四五期間還將進行修訂完善),每月會少領個人賬戶養老金40元。
總體來說,如果是單位少了5000元基數繳費,職工損失一方面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利息損失和養老金降低,另一方面是基礎養老金的降低損失。如果說未來退休社平工資是10000元,每12個月養老金都會少領40元。如果再算上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話,差不多能少領80元左右。
王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