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泰安市寧陽縣于莊東南遺址出土的大口尊(受訪者供圖)出土大口尊的灰坑(受訪者供圖)日前,濟南市考古館展出泰安市寧陽縣于莊東南遺址出土的帶刻畫符號的大口尊,這件近年來大汶口文化首次發現、同時也是魯中地區大汶口文化核心區域首次發現的帶有刻畫符號的
泰安市寧陽縣于莊東南遺址出土的大口尊(受訪者供圖)
出土大口尊的灰坑(受訪者供圖)
日前,濟南市考古館展出泰安市寧陽縣于莊東南遺址出土的帶刻畫符號的大口尊,這件近年來大汶口文化首次發現、同時也是魯中地區大汶口文化核心區域首次發現的帶有刻畫符號的大口尊,堪稱國寶重器,對研究該區域的文明發展、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文化傳播以及中國早期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許倩
意外發現完整大口尊
作為記錄和傳達語言的工具,文字最早的出現形式是在新石器時代陶器器壁上較為原始的刻畫符號。日前,濟南市考古館展出一件帶有刻畫符號的大口尊,這件魯中地區大汶口文化核心區域首次發現的帶刻畫符號的大口尊,是在發掘過程中的偶然發現。
去年,為配合寧梁高速建設,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對占壓區域的寧陽于莊東南遺址進行考古發掘,300平米的探方中發掘出了眾多陶器和瓷器殘片,包括距今4000多年的龍山文化時期的泥質黑陶高柄杯、夾砂紅鶴鳥首形陶鼎足,戰國西漢時期的板瓦、筒瓦、盆、罐等以及唐宋時期的瓷碗碎片,遺址內出土器物時間跨度很大。
于莊東南遺址發掘領隊房振介紹,此次發掘基本確定于莊東南遺址為大汶口文化晚期延續至明清時期的聚落遺址,文化堆積豐富。讓房振感到惋惜的是,出土的器物多是殘損的碎片,完整的器物很少。然而,隨著發掘工作的不斷進行,考古人員竟有了意外的發現。
隨著發掘不斷深入,考古人員在遺址內的灰坑中發現了一件完整的“大口尊”。“帶有刻畫符號的大口尊多出土于大中型墓葬中,形制、位置突出,帶有明顯禮器色彩。”房振告訴記者,此件大口尊出土于遺址中部偏東的灰坑之中,對研究大口尊的性質和用途提供了新材料。
象形符號解讀多樣
大口尊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廣泛分布于長江、黃河中下游的一種典型陶器,在良渚、仰韶、大汶口等諸多文化中均有發現。這件讓考古人員感到震驚的大口尊,口徑32厘米、高62厘米,一側腹上部刻有神秘的符號。
房振介紹,帶有刻畫符號的大口尊主要發現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和石家河文化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大汶口文化晚期共出土帶刻畫符號的大口尊30余例,其中完整器(含經修復)20余件,主要集中于山東莒縣和安徽蒙城兩地。”
而關于該符號的解讀,目前學界也存在不同的意見。“這些刻畫符號的具體含義有不同的解釋,主要有圖像文字或原始文字、天象歷法符號、自然或生殖崇拜符號、祭祀符號、氏族標記(族徽文字)、器物和生活場景摹畫等。”房振告訴記者,“目前被釋讀為‘旦’‘炅’‘炅山’‘炟’等不同文字,或者解釋為‘日火山’‘日月山’‘日鳥山’‘日云山’等不同文字的合體。”
有的學者認為這是早期的文字;有的認為這是自然或者圖騰符號,但不是以單一文字的形式,而是以不同文字的合體形式呈現;還有學者認為刻畫符號展現了遠古人的陰陽觀念,是太陽與天地陰陽合一的顯示。
房振介紹,于莊東南遺址出土的這件大口尊是近年來大汶口文化首次發現、同時也是魯中地區大汶口文化核心區域首次發現的帶有刻畫符號的大口尊,對研究該區域的文明發展、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文化傳播以及中國早期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義。1969年大口尊在北京展覽后,引起了古文字學界的關注,它的名字從此在國內外廣為流傳。人們一說到“陶文大口尊”都肅然起敬,因為它是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物證。
具體用途有待于進一步檢測
房振告訴記者,根據學界研究,大口尊的功能主要有釀酒器、糧食加工器、特殊盛器、生殖崇拜、喪葬儀器、祭祀禮器等不同觀點。那么,在灰坑中發現了這樣一件完整的大口尊,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根據出土的位置和發掘情況,房振推測,這件大口尊不同于此前大中型墓葬中出土的同類器。“一般灰坑中出土的都是廢棄的東西,此次出土大口尊的灰坑內還發現少量陶片,并未發現其他具有禮器性質的完整器物;同時結合周圍區域也未發現與祭祀相關的遺跡,這件大口尊有可能是聚落搬遷時落下或者埋在這里的。”
房振告訴記者,這件大口尊的用途有待于進一步的檢測。“可以通過對大口尊內的殘留物進行檢測來判斷其用途。如果沒有盛放東西的話可以檢測出來,釀酒和祭祀用酒的檢測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用筆尖描繪天蒙風情
去年11月,山東作家魯商集團創作基地在費縣沂蒙山銀座天蒙旅游區揭牌。隨后,由山東省作家協會、魯商集團主辦,《山東商報》社、中共費縣縣委宣傳部、沂蒙山銀座天蒙旅游區承辦的“天蒙杯”美文大賽啟動,日前征稿活動正式截止。截至目前,大賽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上千篇,涵蓋小說、散文、詩歌、歌詞等多種文學體裁,風格多樣的美文齊聚,展現了底蘊深厚的“天蒙風情”。記者許倩實習生倫曉瑜
作品征集正式截止
八百里沂蒙山,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蒙山沂水,自古至今便是文人騷客聚集地。去年11月,山東作家魯商集團創作基地在費縣沂蒙山銀座天蒙旅游區揭牌,“天蒙杯”美文大賽也相繼啟動。歷經四個多月的征集,“天蒙杯”美文大賽征稿活動日前正式截止。截至目前,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上千篇,涵蓋小說、散文、詩歌、歌詞等多種文學體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沂蒙山,猶如一卷書、一幅畫,在秋風的吹拂下,徐徐展現在游者的眸中。”“也曾有乾隆東蒙圣境的御筆手書、也曾有孔子登山小魯的感嘆。你聽,沂蒙小調那婉轉悠揚的歌聲,在我們的耳邊時時縈繞。它是在傳播紅歌的精神、它是在傳播沂蒙人民善良的情操。”廣大文學愛好者從天蒙山色與風土人情中汲取靈感,并將感受和過往經歷融入作品中,用筆尖描繪天蒙風情。
評審階段即將啟動
美文大賽旨在鼓勵文學愛好者用文字去激發天蒙山的魅力,讓它的美、它深厚的人文內涵和自然風情向中國敞開、向全世界敞開。
廣大文學愛好者通過手中的筆和筆下優美的文字,描繪沂蒙山區的風土人情以及傳承其深厚文化底蘊和積淀已久的沂蒙精神。征稿活動截止后,評審階段將于四月中旬正式啟動。
本次征文大賽設立特等大獎一名,獎金20000元人民幣,一等獎一名,6000元人民幣,二等獎兩名,各3000元人民幣,三等獎三名,各1000元人民幣及多個優秀獎和紀念獎,優秀獎獎金200元,紀念獎發放獎品。所有獎項均發放證書。
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