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暴富研究局文|檀槍槍號稱最保值的鉆石降價了,繼2015年成品鉆下跌,如今原鉆也扛不住了,全球最大的鉆石礦商戴比爾斯近日宣布將原鉆價格下調5%,持續了130年的“鉆石騙局”或將破滅。自發現鉆石以來,人們對鉆石的喜愛從未消失過,或許是作為財富的
暴富研究局
文 | 檀槍槍
號稱最保值的鉆石降價了,繼2015年成品鉆下跌,如今原鉆也扛不住了,全球最大的鉆石礦商戴比爾斯近日宣布將原鉆價格下調5%,持續了130年的“鉆石騙局”或將破滅。
自發現鉆石以來,人們對鉆石的喜愛從未消失過,或許是作為財富的占有,或許是作為永恒的收藏,亦或許是將其作為愛情的憑證,鉆石仿佛像透明的金子,釋放出源源不斷的魅力,引得無數人競逐。
不過,隨著社會觀念的改變,工業技術的發展,人造鉆石制造技術的逐漸成熟,最近的一些態勢似乎正在宣告天然鉆石神話的終結。
其實,直到一百多年前,鉆石還是十分稀有的礦石,每年全世界的寶石級鉆石產量不過幾公斤,極度的稀有讓鉆石成為了最頂端權貴們專享的寶石,13世紀的法國皇帝甚至禁止婦女佩戴鉆石飾品,他認為只有圣母瑪利亞才有資格佩戴,鉆石的珍貴由此可見一斑。
這樣的情況持續到19世紀,1869年,南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鉆石礦,供求平衡被打破,很久以來,一直十分稀有的鉆石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市場狀況,鉆石的價格直線下降。
這時,著名的戴比爾斯壟斷集團登上了歷史舞臺——投資鉆石的商人們為了應對鉆石價格的波動,合并成立了一個單獨實體,控制產量,制造鉆石稀缺,珍貴的幻覺,并將其與永恒的愛情掛鉤。這就是著名的“鉆石騙局”。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Adiamond is forever)
1477年,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在與法國勃艮地的瑪麗公主定親前,接到公主的一封來信,內文寫道:定親之日,公主必須戴上鑲有鉆石的指環。公主在定親時戴上了鉆戒,這枚戒指特意打成M的形狀——兩人姓名的首字母。這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枚訂婚戒指,鉆戒作為訂婚儀式的一部分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普遍意義上,鉆石和愛情婚姻概念的掛鉤是直到20世紀三十年代才開始的事情。
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財富瞬間縮水一大半,工人失業,工廠倒閉,鉆石這種名貴奢侈品的價格沒有堅持多久就崩潰了,并且歐洲正處在戰爭的邊緣,恢復公眾對鉆石的信心幾乎沒什么可能性。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戴比爾斯公司做出了及其明智的決定來挽回他們的鉆石產業。這次,他們不通過制造稀缺性來創造價值,而是賦予鉆石以情感屬性,將鉆石浪漫化。
教育人們“鉆石是愛的禮物:鉆石越大,質量越好,對愛意的表達也越強烈”這一觀念很重要。相應的年輕女性應該被鼓勵視鉆石為浪漫求婚的完整部分(即沒有鉆石求婚就不完整)。
隨后,戴比爾斯開始了大規模的營銷計劃。
通過一系列廣告投放;進入高校演講;將知名藝術家與鉆石的印象綁定——“鉆石是一種被被新設計出來的藝術形式”;持續不斷地推動和鼓勵新聞媒體發布名人將鉆石作為浪漫符號、展現鉆石戒指的報道。
戴比爾斯的營銷行為幾乎成為了現代消費主義的成功典范。他們的營銷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給更貧窮的中產和工薪階層樹立了有名望的“模范角色”。
50年代瑪麗蓮?夢露唱紅了《鉆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戴上了鉆石做的皇冠;摩洛哥雷尼爾親王在婚禮上親手為旗子葛麗斯?凱麗戴上了結婚鉆戒;伊莉莎白?泰勒和著名女高音卡拉斯對鉆石情有獨鐘。
戴比爾斯的廣告代理商在其1948年的戰略報告中解釋道:“我們傳播了‘鉆石’這一詞匯。通過熒幕和舞臺上穿戴著鉆石的明星、政治領袖的妻女、任何可以做到(按:發揮模范作用)的女人,使得雜貨店主的妻子和機械工的愛人會說:“我希望擁有她有的(鉆石)。”
為了維持市面上鉆石數量,戴比爾斯那句:“ADIAMOND ISFOREVER”(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廣告語橫空出世,徹底奠定了鉆石對于愛情不可撼動的地位。這一做法還讓鉆石幾乎失去了二手市場,使得鉆石價格能夠被戴比爾斯輕易掌控。
正如福布斯雜志指出的那樣,在1977年,“普通投資者,很不幸地,幾乎無法觸及批發市場。人們請珠寶商購回鉆石,珠寶商通常會引用30%的原價或者比批發價更低的價格作為起點。”
除了廠商有針對地采取壟斷營銷手段,社會觀念和法律制度對于”鉆石虛構故事“的講述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美國法學教授瑪格麗特·布里尼格曾對“鉆石戒指成為訂婚儀式中的一部分”這一現象進行過深入研究,她發現,在美國,鉆石戒指的銷量變化,與相關婚姻法律和兩性觀念變遷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20世紀三十年代開始,鉆石壟斷巨頭戴比爾斯公司開始了一系列重振美國鉆石市場的計劃,與此同時,美國各州開始立法廢除解除婚約的訴訟。
在此前,婚約被視為一種正式的契約合同,毀約是需要賠付巨額的賠償金的,在美國這樣傳統的清教徒國家,甚至提供訴訟渠道來保護婚約形式。直到大蕭條之后,這一形式漸漸不利于社會發展,相關訴訟就此被廢除,男性毀約的成本大幅降低,而女性則失去了保障婚姻的法律手段。
瑪格麗特認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訂婚鉆戒填補了訴訟這一形式的空缺,成為新時代,增加毀約成本的形式。
一系列的因素,社會觀念,壟斷組織,營銷概念,使得鉆石的虛構故事一再續寫,不過這當中也發生過危機,鉆石虛構故事的穩定性受到過多次威脅。
真如此心,真如此鉆(Realis rare. Real is Diamond)
2016年,全球鉆石制造商協會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JCK 貿易展上宣布,“Adiamond is forever”這句沿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標語,將改成“Realis Rare. Real is Diamond.” 協會CEO Jean-Marc Lieberherr 說,“盡管聽上去不錯,但原來的說法已經不適應今天的情況了”。
沿用了七十多年的slogan被換掉,多少顯得有些突然,這背后反映的是新時代市場對于鉆石消費的疲軟,年輕人們對鉆石的需求已經沒那么強勁了。
美林銀行分析師Ashley Wallace還在上個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千禧一代對鉆石的態度已經發生了改變,因為對于自由婚姻的青睞,他們“更重視性價比、注重環保和道德生產。比起大批量標準化生產,他們更喜歡獨特的、個性化的產品和體驗。”
新消費者的態度已經反映到了市場表現中。從2004 年到2014 年,美國奢侈電子產品的消費增速高達14%,葡萄酒和香檳也有11%,而鉆石卻僅上升了1.9%。
除了來自市場疲軟的威脅,對鉆石行業最大的威脅依然是迄今為止不在戴比爾斯等壟斷巨頭掌控下的其它鉆石來源。
1960年代,蘇聯在西伯利亞發現了鉆礦,戴比爾斯和他的盟友意識到他們無法再控制鉆石的供應,和蘇聯人的競爭無可避免,而這樣的競爭將會一舉推到戴比爾斯們建立起的鉆石商業帝國。所幸,戴比爾斯公司花了血本終于與蘇聯方面達成交易——包銷蘇聯生產的所有鉆石。蘇聯也加入壟斷聯盟,成為了“鉆石虛構故事”的構建者之一。
但并非每一次新鉆礦的發現都能通過“接納新的“鉆石虛構故事”構建者”的方式來控制,隨著更多更大的鉆礦被發現,控制鉆石供應這一行為變得愈發困難。
2012年,俄羅斯發布了西伯利亞東部的一個鉆石礦,預估儲量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鉆石的產量已經完全不具備稀缺性,各地陸續探測出額鉆石更讓鉆石這一資源不再集中于一兩家壟斷集團。
對于鉆石開采涉及的道德議題也在日益發酵。在非洲的一些鉆石資源豐富的地區,當地的武裝力量為了爭奪鉆石而常年暴亂。他們聽過控制鉆石來換取武器,通過購買武器又控制更多的鉆石。就像一個莫比烏斯環,循環往復,致使戰亂不休。
在這些暴亂地區出產的鉆石被稱為“血鉆”,它沾滿了非洲人民的鮮血。非洲大陸長期以來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如果你想長命百歲,那么就別碰鉆石(IfYou want long life,nevertouch the diamond)。”
在發達國家,一個年輕人花三個月的薪水為愛人買鉆戒,可誰知道利益背后間接的苦難。其實鉆石常常都不代表幸福,它更關乎資本,壟斷,和苦難。
2006年,華納電影公司將以塞拉利昂內戰為背景的電影《血鉆》搬上了電影熒幕,人們方才注意到,那顆閃耀光彩的石頭背后,是無數的男人被砍掉雙手,女人被強奸凌辱,孩子被抓去洗腦殺人。就像電影中說的:“幾內亞,100萬人的非洲第二大難民營,但在電視上,最多只能播1分鐘新聞,在體育和氣象之間。”
在電影上映前,戴比爾斯公司曾擔心此片上映會影響大眾對鉆石類商品的消費熱情,因此與南非鉆石工業共同抵制改片的上映:“你能想象消費者在圣誕節的時候看到鉆石會有怎樣的聯想嗎?”
新技術也在加速天然鉆石的退潮,彭博社援引一份行業報道提到,不少年輕人選擇訂婚戒指時不再拘泥于天然鉆戒了。有的人會買寶石戒指;還有不少的人喜歡實驗室培育出的鉆石,它的價格比天然礦鉆便宜30%。
其實,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有科學家研制出了人工鉆石,但因為成本高昂,產量低下,完全達不到商業量販的標準而被擱置。
到了21世紀,相關的工業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從2007年至2017年這10年,合成鉆石價格下降了60~90%,預計到2020年價格還會更大幅度下降。
受到來自人造鉆石的沖擊,鉆石壟斷巨頭戴比爾斯公司自己也開始涉足人造鉆石領域。2018年5月29日,全球鉆石行業巨頭戴比爾斯發表聲明,宣布將在今年9月份推出合成鉆石品牌LightboxJewelry,供應價格不等的合成鉆石飾品,且每一顆0.2克拉以上的合成鉆石都會擁有特殊的識別標志。
就像開頭說到的,“Realis Rare. Real isDiamond.”鉆石產業已經轉換策略,開始強調鉆石的天然真實屬性。“rare”不但是稀少的,“real”也是真實的。
鉆石作為人類想象的高貴物品,為一些人帶來了財富,滿足了一些人關于永恒的幻想,也一度是許多人愛情的憑證。但鉆石作為一種并不稀缺的礦藏,承載的使命已經太多,背負的罪惡也已經太大。
2011年訪華的南非副總統莫特蘭蒂面對央視采訪時說了這么一段話:“鉆石只是人們虛榮心的產物,它只是碳而已,價格上漲并不是鉆石會枯竭,而是人為造成的供不應求的局面。”
金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