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紫云英的花語是幸福,如今,這種不起眼的小花正用它自己的方式,為豫南大地百姓的幸福生活添姿增彩。不只“中看”更“中用”2月,在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子路鎮問津合作社,昔日冬閑時節都在“休息”的土地,現在卻種滿了紫云英。“春天一開花,漫山遍野的紫色
紫云英的花語是幸福,如今,這種不起眼的小花正用它自己的方式,為豫南大地百姓的幸福生活添姿增彩。
不只“中看”更“中用”
2月,在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子路鎮問津合作社,昔日冬閑時節都在“休息”的土地,現在卻種滿了紫云英。
“春天一開花,漫山遍野的紫色,特別壯觀。”合作社負責人陳貴權興奮地描述著。然而,紫云英不只“中看”,更“中用”。
“5月份種水稻前,把這些紫云英全部翻壓到地里,就成了最好的‘綠肥’,我們種了近3000畝。”陳貴權介紹說。
這正是河南省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精品示范工程”,大力推廣綠肥作物種植取得的豐碩成果。
通過在冬閑稻區大量種植紫云英,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供大量有機物料投入,快速改善土壤環境,節本增收,讓清潔水稻成為主流。
紫云英的優勢
“
河南省農科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劉春增研究員介紹:“紫云英的根部有一個個根瘤菌,就像一個個微型地下氮肥廠,能吸收空氣中的氮和二氧化碳,把氮素和有效碳固定在土壤里,讓土地‘營養豐富’。 1畝紫云英的肥力,相當于16公斤尿素、12公斤磷肥、15公斤鉀肥。”
”
“用紫云英做底肥,化肥能少用40%,每畝還能多收100斤左右,稻米口感更好,價錢更高。”陳貴權覺得這筆“買賣”很劃算,在翻壓前每畝還能收近百斤的種子,帶來近千元的收入。
紫云英綠肥生產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在我國稻米產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后來受耕地的分散化、碎片化,以及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等因素影響,紫云英一度被“冷落”,種植面積大幅縮水。近些年,隨著化肥過量使用的負面效應日益明顯,土壤板結、面源污染嚴重,紫云英綠肥因為能有效緩解這些問題,重新“受寵”。
發展方向及前景
“隨著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的啟動,我們將持續加大綠肥生產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通過改良紫云英的品種、種植方法,實現全程輕簡化和機械化,用新技術賦予這種小草全新的能量。”說起這些,劉春增很有成就感。
實習編輯:侯俊瑩
編輯:張程
統稿編輯:何鵬
責任編輯:張磊
找到我們: 微博、微信名都叫《致富幫》
《致富青年幫》廣播節目收聽: 中波收聽:AM720(華北、華東部分地區)
網上收聽:央廣網(www.cnr.cn或country.cnr.cn)
致富幫,助您
打開財富之門,點亮人生夢想!
李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