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名為“明代成化斗彩雞缸杯”的藏品,預估價為2-3億港元,在短短七分鐘的拍賣之下,最后以2.8124億港元成交。隨后,收藏界掀起了“斗彩雞缸杯”收藏熱,而景德鎮作坊也聞風而動,加足馬力仿制了大量的斗
2014年4月8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名為“明代成化斗彩雞缸杯”的藏品,預估價為2-3億港元,在短短七分鐘的拍賣之下,最后以2.8124億港元成交。
隨后,收藏界掀起了“斗彩雞缸杯”收藏熱,而景德鎮作坊也聞風而動,加足馬力仿制了大量的斗彩雞缸杯,其賣價幾十元上萬元不等。
很多人不解,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茶杯,為何會拍賣出2.8億元的天價?其實這可不是普通的茶杯,早在明朝時這個茶杯就已成為眾人買不起的文物,清代時康乾皇帝更是生產了不少仿制品。
但“斗彩雞缸杯”最讓人驚奇的地方是,民國時被不識貨的富家少奶奶賤賣,被人一千元買回去,六十年后拍賣出2.8億元,增值了三十萬倍,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此人花1000元撿漏
至于成化斗彩雞缸杯的前世并沒有詳細的資料,至于是如何賣到收藏大師仇焱之手里有多個版本。不過在《鑒賞述往事》中就記載了流傳的一個小故事。
1939年的一天,因當時正處在兵荒馬亂中,北京前門大街一個貨鋪老板王殿臣來到山東黃縣進貨。一天他在縣城里溜達,走到了一戶人家,看樣子應該是富貴家庭,一個中年婦女正在庭院里梳洗頭發。
王殿臣和其進行簡單交談,這才得知因戰爭家族生意經營不下去了,其生活日益艱辛,只能靠賣古董維持生計。王殿臣深表同情,并表示有什么古董可以賣給自己。
不識貨的富家少奶奶聽了后很高興,隨即從床底拿出了一件“斗彩雞缸杯”,并以一塊大洋賤賣給了王殿臣。當時1元大洋是一個店員一個月的薪水,因此這個婦女認為賣一元已經很高的了。
王殿臣拿到這個杯子后,自然知道撿了個大漏,回到北京后,直接拿到古玩市場上,以八百元高價賣給了古董商周杰臣,不過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因天下不太平,很多富人提前跑路。周杰臣自然也想早點出手,但這個“斗彩雞缸杯”一直不被看好,很多人認為其是仿品,不愿意接盤,最后只能低價甩賣出去。
當然,這是否是那件拍賣出2.8億元的“成化斗彩雞缸杯”還有待商榷。不過到了1949年時,收藏大師仇焱之在古玩市場上意外碰見,從而花了一千元將其買回去。
仇焱之是民國著名的收藏大師,他是江蘇太倉人,十三歲時就跟著古董商朱鶴亭學藝,并專攻明清時期的瓷器,因悟性高、為人勤快、眼力好,很快就練就了一雙“慧眼”,經過他鑒定的文物沒有一件贗品。
二十多歲時,仇焱之就開始自立門戶,同時他的生意經是購買古玩品不會壓價太多,賣貨時也從來不賣假貨,從而得到了中外收藏人士的信任。
在古玩界有“玩畫不屑瓷,鑒瓷不研畫”的說法,不過因在書畫上也有著獨特的鑒定天賦,因此仇焱之不僅攻于瓷器,也喜歡收藏書畫,在他的經營下,很快成為上海灘收藏界的風云人物。
抗日時期,他曾收購了一件“宣德雪花藍大碗”,這個碗本是晚清一個鹽運使收藏,不過清朝滅亡后,敗家的孫子揮霍無度,結果家族財產很快被揮霍一空,只能將家里古董賤賣出去,而這個大碗賣出了5個大洋,后來又被琉璃廠以五百元買入。
仇焱之見到它時當即給出了八百元大洋,1980年時這個大碗拍賣出三百七十萬港幣,從而震驚了整個收藏界。
不過仇焱之最精明的一次收藏無疑是花了一千元購買“成化斗彩雞缸杯”,40年代晚期時,他的業務轉移到香港。當時的香港成為中國大陸文物銷售的主要地方,別看它是彈丸之地,但大量內地文物被以各種方式帶到香港,很多是價值連城的寶貝,仇焱之也在這里收購不少官窯精品瓷器。
50年代時,仇焱之來到一個古玩市場上,發現一對“斗彩雞缸杯”擺放了很久,但卻一直沒有人購買。同行的人紛紛表示,這是一對仿品,民間這樣的仿品太多了,誰買誰上當,更何況老板賣得并不便宜,一對要一千塊大洋。
其實,此時的仇焱之已收藏兩件“斗彩雞缸杯”,他自然知道這對藏品的真偽,在他的“火眼金睛”下,發現這對茶杯應該是珍品,其制造工藝精美,隨后,他不顧眾人阻攔購買了這對“斗彩雞缸杯”。
然而,仇焱之的這一行為遭到了業內的批判,認為他想要利用自己的身份渾水摸魚,以真品價格賣出去。面對眾人批判,仇焱之始終認為自己沒有看錯,緊接著他又對這對藏品進行了仔細認真的鑒定,最終確定它正是珍品,還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
60年后拍賣出2.8億天價
之后,“斗彩雞缸杯”以友情價賣給英國收藏大師Leopold Dreyfus夫人,到了1980年時,這個藏品現身蘇富比拍賣會,被日本著名收藏家坂本五郎競拍,其拍賣價為五百二十八萬港幣。當時的日本經濟繁榮,因此文物界很是火熱,因此“斗彩雞缸杯”被拍賣出538萬港幣并不奇怪。
當然,坂本五郎也是中國古董圈的知名人士,在歐洲拍賣場上多次締造中國古董的拍賣天價,他被視為“怪人”,不以營利為主,將信譽視為最大財富,并開設了影響日本的“不言堂”,對后輩不遺余力的提拔重用。
不過1999年4月,“斗彩雞缸杯”再次進入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并拍賣出了2917萬港幣的天價,也成為中國古瓷器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拍賣價,其收藏人為玫茵堂主人Zuellig兄弟。
值得一提的是,玫茵堂其實和仇焱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原來,晚年仇焱之移居瑞士,他的別墅成為了眾多藝術收藏家時常光顧的地方,而后仇焱之和瑞士收藏家Zuellig兄弟一同創立了玫茵堂。
Zuellig兄弟出生于瑞士蘇黎世東南,長大后經營父親的貿易公司,并很快將其發展壯大,成為首屈一指的醫藥、保健供應商,年營收120億美元。早在50年代時,Zuellig兄弟就開始頻頻購買中國藏品,在這一過程中結識了仇焱之先生。
在仇焱之的建議下,他們收藏的藏品多為稀世珍有、品質上乘、品相完美的文物,從而保證收藏品擁有著鮮明色彩,這樣才能賣出高價。
就這樣,Zuellig兄弟于1999年4月高價購買了“斗彩雞缸杯”,并于2014年4月再次賣到蘇富比拍賣會上,而中國土豪收藏家劉益謙拿出了2.8124億元拍下了這個至寶,引來了市場的一陣騷動,也打破了中國市場無“成化斗彩雞缸杯”的尷尬歷史。
雞缸杯是明代成化時期的產物,它個頭比較精巧,其高度為4cm,足徑為3.7cm,口徑為8.3cm??赡軐v史和文物不太了解的人,認為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小杯子賣出天價根本不值,但內行人卻知道這個東西確實值這個錢。
因用文物喝茶引爭議
7月18日時,當劉益謙從蘇富比亞洲區副主席仇國仕(仇焱之之子)手里接過“斗彩雞缸杯”后,在眾人和媒體的注目之下,悠閑地拿出陳年普洱茶,并悠閑地喝上一杯茶,并一口喝了下去。
隨后,“劉益謙喝茶照”在網上快速刷爆,引來了眾人評論和熱議。很多人認為他對文物不尊重,褻瀆了文化,如一個網友說:“你認為你喝了這杯茶就可美名百世?這不過是滿足你虛榮心的方式,沒有一個文明人會這么對待文化至寶?!?/p>
英國一個刊物也評論道:“一個中國富豪花了兩千萬英鎊購買了明代‘雞缸杯’,并當場用其飲茶,這一舉動讓全球藝術界為此大跌眼鏡,沒想這個億萬富豪如此粗鄙。”
隨后,劉益謙忍不住吐槽:“自己只不過喝上一口茶,卻沒想被人放大?!?/p>
不過兩天后,面對眾人的譏諷和批判,劉益謙又表示:“自己因好奇心作怪,忍不住用這個天價雞缸杯喝了普洱茶,古代的杯子都是用來喝酒喝茶,但用上一件文物喝茶,確實是對其的不尊重。很多人認為用其喝茶是什么感受?其實很簡單,用什么喝茶都不會改變茶的口感。”
然而,事件還在發酵,對于劉益謙外界褒貶不一,無奈他又在社交平臺回應:“當你嘲笑一個人有錢卻沒有文化時,卻又只能接受這個人和文化的物理距離比你更近,他的燒錢舉動對文化發展而言是有益的。
就如同當年的‘揚州八怪’,那些追捧的鹽商,很難說他們真正能懂文化,不過沒有這些人的熱捧,又如何會有‘八怪’的傳世至今呢?”
但話音剛落不久,有人發表名為“2.8億雞缸杯合法洗錢”的文章,將此拍賣事件沖上了風口浪尖。文章稱只要“國寶幫”拼命超高文物價格,劉益謙等人就會不斷來錢。不管文物真假,國寶幫都會拼命炒到高價,因近年來藝術品行情走低,一些靠文物抵押騙貸的人就會破產。
文中,作者認為這種靠將藝術品抄高而掠奪錢財的行為稱其“合法洗錢”,還稱這些收藏者的收藏品多半來源不明。
劉益謙也隨之出面表示,此言是對自己的侮辱,將采取法律武器追責。他聲明:“我沒有將一件藝術品拿去抵押,所拍賣的藝術品都是自己的錢。”其妻子也表示:“購買藝術品是因對其喜愛,絕不會像此人所說的‘合法洗錢’?!?/p>
就這樣,“洗錢”言論不了了之。再后來,劉益謙調侃道:“用雞缸杯喝茶,只是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畢竟皇帝、貴妃用它喝茶,自己想吸吸仙氣罷了,這輩子光滑細糯且溫和,無法用語言形容?!?/p>
為何能拍賣出天價?
很快,知名鑒藏大師馬未都點評道:“2.8億元看似很貴,但并不貴,這個價格值了。”
馬未都表示自己也有幸用雞缸杯喝茶。那時候是1994年,朋友帶著他來到著名收藏家坂本五郎家里做客,對方看起來仙風道骨,盡管有語言障礙,但因有共同愛好,聊得依舊開心。
聊了一陣子,兩人都有些口渴,老人家讓人泡了一杯茶,端出來放到馬未都眼前時,他嚇了一跳。
原來,在描金托盤上,一個彩瓷杯子臥在上面,上面刻畫著數只小雞,看上去很是可愛,它正是“成化斗彩雞缸杯”。盡管馬未都知道對方曾拿出500萬元購得這個雞缸杯,卻沒想他會拿來給客人喝茶,這讓馬未都很是興奮,直接一飲而盡。
喝完后,他意猶未盡地說道:“這是我喝過最貴的茶了?!?/p>
馬未都表示,“雞缸杯”之所以拍賣出2.8億天價,還因它十分稀有,真正的“成化雞缸杯”只有十七個,其中十個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館一只,有一些殘;英國大維德基金會收藏一個,瑞士日內瓦鮑爾博物館一個。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鮑爾博物館那件“雞缸杯”卻經歷了一些小插曲。鮑爾是瑞士富商,盡管是西方人,但一直鐘情于中國古文化,1907年就進入收藏界,多年來收藏了上萬件東方藝術品,其中就有“成化雞缸杯”。
1995年日本想要展覽“雞缸杯”,向各大博物館借此文物,但最后只有鮑爾博物館借用“雞缸杯”。在此前,鮑爾博物館多次在亞洲展覽文物,都沒什么問題。
然而,偏偏文物剛運到大阪后,遭遇了7.3級的“關西大地震”,此地震造成了五萬人死傷,其經濟損失為1105億美金,而雞缸杯剛好處在震中心,結果這個歷經六百年沒毀在中國戰火的文物,卻因一場異國地震損壞,讓人惋惜不已。
事件后來,保險公司賠付了巨額賠付金,負責人因壓力太大選擇自殺,而如今所見到的為修復品。
剩下四件“成化雞缸杯”均收藏于私人手里,且它們均來自仇焱之,正因市面上的雞缸杯十分稀少,這才賣出了天價。
原本北京故宮博物館也有兩只“雞缸杯”,但經鑒定,這才發現是清代仿制的。也就是說,中國作為雞缸杯的出土地,在劉益謙沒競拍前,中國大陸沒有一件成化雞缸杯。
不過,雞缸杯可不是當代珍貴,早在明代時就已是天價文物。如明《萬歷野獲篇》記載:“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
《蓉槎蠡說》中所言:“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
《硯山齋雜記》中也寫道:“其最者,斗雞可口,謂之雞缸。神宗時尚食,御前成杯一雙,已值錢十萬?!?/p>
也就是說,在萬歷年間(1573-1620年)雞缸杯就已“值錢十萬”,而這距離成化帝(1464-1487年)過去一百年,其價格就已高不可攀。
當然,馬未都解釋道:“歷史上出現過4次收藏熱,也就是北宋末、明晚期、康乾時期、清末民初。要說當今社會,算得上第5次收藏熱?!?/p>
那么“值錢十萬”是多少錢呢?在萬歷時期,米價為0.6兩銀子/公石,一公石為156斤,而如今米價為2元一斤,這樣一兩銀子可購買260斤大米,如此一來,一兩銀子為今天的520元。而“值錢十萬”就是520×100,000=52,000,000元。
萬歷年間就有如此身價,經歷了四百年之久,賣到今天2.8億元自然是不算貴。
正因其真品稀少,即便是擁有清代的復刻版雞缸杯,也能賣出高價。而成化雞缸杯采用的是麻倉土制作而成,但這一泥料在弘治年間就用盡,清代盡管大量復刻依舊不得成化神韻。
和元青花不同的是,“斗彩”是在青花基礎上進行了創新,運用成熟的青花技藝,再結合艷麗的釉上五彩,從而讓圖案畫面顯得生動。
因斗彩工藝復雜,需燒制2遍以上,再加上皇家標準高,因此成品率比較低,上品供奉皇宮,次品銷毀,因此存世不多。
史書上記載,成化皇帝酷愛書畫作品,盡管他口吃比較嚴重,但在藝術上的天賦標高,因精于繪畫被后人稱道,現存的作品有六件。而因成化皇帝的喜好,當時社會畫風濃厚,不少職業畫家被召集入宮。
一次,成化皇帝欣賞《子母雞圖》時,看著母雞攜帶小雞覓食的場面,頓時感慨萬千,因而在這幅畫上寫了七言詩。或許正因如此,才讓成化帝有了制作“成化斗彩雞缸杯”的想法。當然,因萬貴妃屬雞,也可能是為了討萬貴妃歡心制作而成的。
成化帝、萬貴妃的愛情故事
明朝成化時期的政局中,萬貴妃有著非常高的影響力,如縱容宦官亂政、阻撓皇嗣問題等。而這一切都因成化帝太過于寵溺萬貴妃,對這個年長自己十七歲的女人專寵,為何會這樣呢?
其實,成化帝的幼年經歷坎坷,他本名為朱見深,1447年出生。1449年明朝發生了“土木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刺俘虜,其皇太子朱見深才不過2歲,叔父朱祁鈺被大臣和皇太后立為皇帝,尊英宗為太上皇。
一年后,朱祁鎮被送了回來,不過景帝并不愿意退位,將朱祁鎮囚禁于南宮,派錦衣衛對其監視。之后,景帝又廢除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兒子為皇太子,但次年太子就夭折。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在床,明英宗在大臣的擁護下復位,史稱“南宮復辟”,就這樣十歲的朱見深再次被立為太子。但因幼年卷入了皇位爭奪,讓朱見深小小年紀壓力非常大,也形成了他個性軟弱、口吃等毛病,反應也比較遲鈍。
萬貴妃小名“貞兒”,4歲時就被送到宮里當上了宮女,和朱見深生母同歲,比他大17歲。但從朱見深2歲時貞兒就一直照顧他,陪伴他走過了動蕩的幼年。正是萬貴妃給他的安全感,這讓朱見深對其很是喜歡。
公元1464年,英宗駕崩,朱見深繼位,吳氏被立為皇后,王氏、柏氏為妃。不過朱見深卻想立34歲的萬貞兒為后,遭到了生母周太后強烈反對,只好立其為妃子。
史書上記載,萬貴妃是一個“胖美人”,身材有些肥胖,且喜歡“武裝”,給朱見深很好的保護。周太后不理解為何朱見深鐘情于萬貞兒,但朱見深卻表示,不在乎萬貞兒的美貌。
吳皇后是一個有名的才女,長相貌美,她本以為皇帝會鐘情于自己,卻沒想每天夜里都等不到皇帝。同樣的,王妃、柏妃也等不到皇帝,后來才知皇帝每日鐘情于萬貴妃。
吳皇后十分嫉妒,她抓住了萬貞兒的一點過錯,狠狠打了對方一板子,結果就此廢置別宮。朱見深再次提出要立萬貞兒為皇后,周太后堅決不許,她是不可能讓宮女出身,且年老色衰的女人母儀天下,就這樣王氏當上皇后,但卻一直過上活守寡的日子。
萬貴妃37歲高齡產下一子,但不到一歲就夭折了,之后在大臣提議下,朱見深才為了龍種考慮臨幸其他嬪妃。但只要皇宮內有人懷上龍種,萬貴妃就會下毒手,結果朱見深二十九歲都沒有子嗣,但他明知是萬貴妃下手,卻仍然不揭穿,對其一直專寵。
因萬貴妃喜歡瓷器,為了能夠討其歡心,再加上萬貴妃屬相雞,朱見深下令讓景德鎮制造斗彩雞缸杯。因成化時期經濟繁榮、政事穩定,瓷器史也迎來了飛躍式發展,其瓷器胎質細潤、造型玲瓏獨特,選材純正,色調柔和寧靜,后世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說法。
公元1487年,五十七歲的萬貴妃正在毒打宮女時暴斃,后宮女人長舒一口氣,但成化皇帝卻直接大失元氣,哀嘆道:“萬侍長去了,我亦將去矣。”8個月后,年僅四十歲的朱見深因悲傷過度而駕崩。
正因“斗彩雞缸杯”見證了成化帝、萬貴妃的愛情,一直以來被人津津樂道,使得這件文物有了不一樣的價值,因此,馬未都才稱2.8億元依舊不算貴。
金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