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人物專訪NO.25敖菁英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梅仙鎮中心小學教師藏在畫里的隱秘伴著清脆的下課鈴,孩子們潮水般擠在講臺前,上交本節芭莎美術課的隨堂作業,隨后,它們將會來拿到辦公室,被敖老師仔細看過。敖老師并不會隨意評價這些童稚涂鴉的好壞,比起關注
人物專訪 NO. 25
敖菁英
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梅仙鎮中心小學
教師
藏在畫里的隱秘
伴著清脆的下課鈴,孩子們潮水般擠在講臺前,上交本節芭莎美術課的隨堂作業,隨后,它們將會來拿到辦公室,被敖老師仔細看過。
敖老師并不會隨意評價這些童稚涂鴉的好壞,比起關注畫面,她更會留意作品流露的情緒。
當無法同全校700多位孩子逐一手牽手、臉對臉地交談時,他們的創作就成了觀測心靈的一扇小窗。
令敖老師記憶猶新的是上學期剛接手“芭莎·課后一小時”美育公益項目時,遇到的隔壁班小男孩。
項目介紹
"芭莎·課后一小時"美育公益項目通過開發美育課程、培育鄉村美育教師、提供美育教學設備等方式,希望讓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得到緩解和改善,讓更多的鄉村兒童能接受到美育教育的熏陶,助力鄉村美育發展。
截至2021年10月,項目已在16個省區市的403所鄉村學校改造了芭莎美育教室并投入使用,通過在美育教室里開展美術、閱讀、合唱等分級美育課程,補充和豐富孩子們的美育生活。
那天下午,敖老師還在辦公室批閱作業,美術老師拿著幾幅畫進來,靜靜地放在敖老師面前。每張畫上都有著可愛的小動物,但在它們身外,卻用黑色彩筆方方正正涂出框,正如一只籠子將動物關在里面,當它們與同班其他同學的創作擺在一起,更顯得尤為突兀。
這并非孩子的信手涂鴉,或是特意為了吸引老師注意力。翻閱這些畫面,敖老師直觀地感到了一種憂慮帶來的不安全感。
老師們于是達成共識,要與這位“小畫家”聊聊,究竟為何要把小動物裝進籠子。
很快,敖老師得知了畫作背后的感傷:“處于留守家庭的那個小男孩,家中大人因為各種原因遠走他鄉,幾乎一年都難回來一次,本需要父母懷抱撫慰的心,被孤獨腐蝕出空洞。小男孩只是最簡單地想,如果能有個籠子,將珍愛的事物都‘鎖’起來,它們便不會離他而去。”
當其他孩子掰著手指期待父母假期帶回的禮物時,那個小男孩只乞求人生中的分別不要繼續發生。
心疼之余,敖老師及時為他安排了系統心理疏導,又主動請纓做起他的大朋友。盡管日常并不直接參與班級教學,敖老師仍會在課后的樓道、教室,與他制造些“偶遇”,哪怕是笑著地回應他用眼神打來的招呼,又或是簡單幾句發自內心的期望,敖老師都在以柔軟熨帖的方式關懷著這顆稚嫩的心,為曾經的傷痕貼上“創口貼”。
“最重要的是,我們都會邀請他的課余多多創作,將‘創作家’的身份貫徹下去。當他逐漸放棄繪畫框架,我們都會送上大大的鼓勵,讓他懂得,向關愛他的大家敞開心扉是非常安全、值得信賴的事。生活中的缺憾,總會被愛彌補。”
孩子們在生活中真正需要的東西并不多,能夠支撐他們歡笑的,往往是力所能及的陪伴、認可、溝通和引導。
“現在,他的畫面不會流露出強烈的束縛感和不安全感了。”經歷過半年的時光,孩子的心傷有所治愈,小動物也終于從籠子里放了出來,如他一般自由奔跑在天地的擁抱中。
美是撫慰,是一把打開心鎖的鑰匙。每當用它解放了一顆心,孩子們的天空,因此更加明朗。
心上的方向
無獨有偶,敖老師執教的班上,也曾有孩子通過畫面表露出心結。這使敖老師意識到,孩子們的心,正在不斷接觸美的過程中,變得越發細膩、柔軟。
孩子們或許不懂通過言語表達心情,又或許因為年少的膽怯和過早地懂事,不愿直白地對他人產生依賴,這時,繪畫和文字便成為他們親密的伙伴。
圖文并茂的讀后感、創意拼貼的小裝飾盤、自編自創的詩集、自繪圖的短詩,孩子們在芭莎美育教室中探索前進的每一步,都帶給敖老師太多珍藏于心的感動。
“我希望,我能帶著孩子們勇敢創作、表達,心靈的廣闊與絢爛,盡可以用美具象化地描摩。”
在敖老師和諸位任課老師的群策群力下,各類興趣小組紛紛誕生,大家各盡己能,豐富孩子們的課余時光。其中最特別的要數紙黏土手工小組。在鄉村學校,紙黏土是一種頗為小眾的手工材料,相對陶泥、橡皮泥等玩具成本更高。
敖老師堅持將它作為獨立手作課題保留,她相信孩子們一定會珍視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好好地將“可塑造的美”呈現。
這里面總有不走尋常路的“小創作家”——展示著一只奇特與可愛兼而有之的蛋糕,孩子的創作來源實在讓成年人難以琢磨:“咱們都不會給自己選擇這么‘出格’的生日蛋糕,但孩子就會,他們不會想著是否常規、符合多數人的選擇,只相信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這種將心愛事物大方展示的舉動是他們對美的追逐,更是從心底對自己漸漸產生了信心,這就是我在美育教育中最希望看到的收獲。”
美是什么?
面對每位美育教師都必須要回答的問題,在敖老師看來,美就是心靈的方向,追尋美的旅程中,我們都在不斷探索著自己的心,并終于抵達溫情而明媚的未來。
監制:CY
責編:哲Zhe
撰文、編輯:獾獾
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