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暴風集團總市值縮水了超九成。暴風集團最近的遭遇令人唏噓不已。6月5日,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暴風集團)發布公告稱申請額度不超過5000萬元的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方案。意外的是,暴風集團股價反而跌停,市值蒸發7億元。顯而易見,投資者并不認同
暴風集團總市值縮水了超九成。
暴風集團最近的遭遇令人唏噓不已。6月5日,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暴風集團)發布公告稱申請額度不超過5000萬元的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方案。意外的是,暴風集團股價反而跌停,市值蒸發7億元。
顯而易見,投資者并不認同這個迷你版的定增金額。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而言,2017年暴風集團收入達到19.15億元。5000萬元的定增金額,不過半個月左右的營業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的5月9日,暴風集團才向證監會申請撤回了2年未批的18億元再融資申請。因此,此次公告發出后,再次引來業界對其資金短缺的質疑。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5000萬元募資額對于營收下滑、連年虧損、償債缺口大的暴風集團來說杯水車薪。
對此,暴風集團公關部告訴時間財經,募資金額不在大小,在于和使用目的相匹配。5000萬元融資符合公司在研發小步快跑,持續更迭的策略,不存在營收下滑等問題。
江湖救急?
暴風集團5000萬元募資定增公告顯示:擬向不超5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3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將全部用于“互聯網視頻用戶服務支持系統項目”。
該項目基于公司現有的會員服務體系,通過升級和整合,新建設會員特權、優化支付系統、升級付費片庫、升級付費網絡環境、個性化推薦等模塊,提供完整的暴風會員產品及運營方案,建立完善的暴風會員服務體系。
這不是暴風集團第一次定增計劃。2016年9月,其向證監會申請擬定增募集資金不超過 18.42億元。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暴風集團此次增資用途,其中13.88億元擬用于互聯網娛樂綜合平臺項目,4.53億元用于DT平臺基礎設施項目。但該融資正處證監會重點關注收緊領域,其包括融資數額、投資投向的虛擬經濟,游戲,影視娛樂等。
因此這則募資申請長達兩年,證監會至今尚未批復。于是在2018年5月,暴風集團向證監會申請撤回該申請。對于撤回原因,暴風集團解釋稱“是綜合考慮近期監管政策要求、資本市場環境等各種因素后,結合公司發展戰略的調整所作出的決定”。
暴風集團此前提交的大額定增在于傳統在線視頻企業的版權購買,而自年初提出All for TV的戰略后,暴風集團明確提出不再加大傳統版權采購的投入,而是轉變發展策略,All for TV,聚焦家庭互聯網和大屏終端市場。暴風集團CFO姜浩對媒體表示,捋清楚了前因,暴風集團為何改以小額快速的融資方式募集資金也就明了。
但姜浩的回應并未打消外界質疑——仍把這次金額縮水了18億的融資看成是一次“續命”之舉。根據相關監管規定,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通道申請的再融資額度最高不能超過5000萬元,且不得超過公司凈資產的10%。而這種“小額快速融資”審批程序則相對簡單,證監會要在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作出核準或者不予核準的決定。
除此之外,在申請融資的前幾日,暴風集團控股股東馮鑫將所持公司770.23萬股股份質押給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用途為擔保,質押開始日期為2018年5月3日,質押到期日期為辦理解除質押手續為止。
樂視學徒?
這讓人不得不想到賈躍亭和“他的”樂視。有意思的是,馮鑫曾公開提出過學習樂視戰略而獲得“小樂視”的稱號。他曾表示“樂視和我們的邏輯,相同程度非常高”。
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馮鑫離開雅虎創立了暴風集團,幾番波折之下直至2015年才得以上市。
在馮鑫的帶領下,暴風影音從只擁有一款視頻播放客戶端的企業,開始向DT大娛樂的戰略轉型,并在當年完成了從暴風影音一直擴展到暴風TV、虛擬現實,暴風體育等多領域的布局。
隨后,馮鑫公開宣布要全面學習樂視 ,在VR、體育、影業、TV等業務進行“多中心布局”,將暴風影音、暴風魔鏡、暴風TV、暴風秀場4大業務變大變強。
龐大繁多的業務似乎也造成了暴風集團經營上的問題。根據暴風集團2018年一季報財報顯示,期內公司營業收入3.87億元,同比下滑13.7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954.17萬元,同比下滑79.27%,公司業績大幅下降,這表明公司失去造血能力。其目前流動資產總額只有18.29億元,而其流動負債卻高達19.75億元。這表示暴風的流動資產已無法覆蓋流動負債。
暴風集團對時間財經表示,公司資產負債率處于行業的正常水平。
從其歷年年報顯示,暴風集團除營業收入逐年上升之外,凈利潤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出現明顯下滑。而其負債及流動資產在逐年遞增,負債最高時曾達19.1億元。
在暴風集團公布2018年一季報后,暴風對于公司業績下滑給予了解釋:公司上市以來未融到足夠的發展資金,而競爭對手則可以利用明顯的資金優勢大量購買內容版權并以此擴大用戶和收入規模。
和誠咨詢首席分析師顧成建表示,硬件行業盈利能力不強,競爭激烈,有負債也很正常。
顯然,暴風集團對資金的欲望很強。公開資料顯示,暴風在2015年上市,IPO融資金額僅為2億多。后續通過設立的暴風TV,暴風魔鏡和暴風體育三個業務,總共從市場獲得股權融資金額10億左右。
頗為尷尬的是,暴風集團曾多次提出融資方案,均被證監會否決。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暴風集團擬31億元收購三家公司,并計劃募集資金30億元,其中收購標的稻草熊影業由于股東中出現影視明星劉詩詩而備受關注。
為了應對資金鏈危機,除上述提到的質押770萬股權外,馮鑫此前還曾多次質押股權。其現持有暴風集團股份7032.24萬股。截至5月31日,累計質押股份 6705.1萬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5.35%,占公司總股本的20.35%。
盡管如此,暴風集團曾在去年公開否認與樂視相同。
不像樂視?
不過,馮鑫的觀點并未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和誠咨詢首席分析師顧成建表示,兩者只能說起步類似,一個做播放軟件一個做視頻網站。
事實上,仔細比較暴風和樂視這兩家企業的商業模式、業務構成和融資結構,可以看到,很多的推測都是表象,暴風和樂視表面相似,實際上差異非常大。賈躍亭的樂視帝國融資規模接近千億,這里面包括了股權、債權、直接、間接等融資。相比起來,暴風的融資規模簡直小得“不值一提”!只有不到15億元。
另外,在樂視的融資中,超過六成都是債權融資;而暴風的15億融資中,只有3.69億是債權融資,占比只有24.8%,其他都是股權融資。反觀股權融資,相當于是用自己的股權置換獲得資金,無需償還。對于創業者來說,在沒有建立成熟穩定的盈利模式的時候,在融資時建議使用股權融資,慎用債權融資,否則可能為企業的發展埋下隱患。
更為關鍵的是,縱觀樂視構建的帝國,共有七大生態,包括視頻、手機、汽車、影業、體育、電視、金融。雖然暴風集團也有眾多業務,但真正核心的業務只有兩個:TV和VR,其他業務要么是圍繞這兩個核心,要么是采用了和樂視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
暴風體育看起來和樂視體育類似,但是與樂視體育一擲千金大買重磅賽事版權的做法不同,暴風體育則是通過算法分發內容的方式來發展。馮鑫曾說:“比賽哨聲一響,這個版權到此結束,沒有留存價值,你要么就當時賺了錢,要不就是你賺得用戶。真正的價值是用戶平臺的競爭,花大價錢買IP不是真本領。”
比較相似的或是兩者上市后都被形容為“妖股”。2015年6月,暴風集團股價曾攀升到307.56元/股,市值一度高達 369.07億元。然而風口過后,公司股價一路下跌。截至發稿前,公司股價已經跌落至18.07元/股,總市值只有59.55億元,縮水超九成。同一年,樂視股價曾飆升至179.03元/股,但目前股價僅有4.11元,總市值162.77億元。
6月6日,暴風集團股價開盤下跌6.68%,午后直接跌停。截至收盤,暴風集團股價為18.99元/股,直接跌停。或許,市場并不太相信躺在地板上的暴風集團用5千萬就能有大起色。(北京時間財經 羅小菲)
王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