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金不換前不久,老金在知乎上看到有個95后提問:你愿意花光積蓄,給寵物治病嗎?以前,都說80后、90后將存款全部拿去買房。很難想象,到95后這里,寵物跟房子一樣能掏空錢包。問題底下,有人默默曬出賬單:兩只雪納瑞,醫藥費十三萬八千元。有人
作者|金不換
前不久,老金在知乎上看到有個95后提問:
你愿意花光積蓄,給寵物治病嗎?
以前,都說80后、90后將存款全部拿去買房。
很難想象,到95后這里,寵物跟房子一樣能掏空錢包。
問題底下,有人默默曬出賬單:
兩只雪納瑞,醫藥費十三萬八千元。
有人表示會,但是不太可能去借錢或者貸款。
也有人持反對意見:
二十五歲往后,用錢的地方這么多,哪敢花光積蓄。
寵物主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治病是真的貴。
01
在紀錄片《寵物醫院第三季》里頭,拍到一些95后帶寵物治病的真實日常。
一個生活在上海的年輕女孩,養了五只貓,每天跟它們相依為命。自己每個月2000多塊錢的工資,一半都貼在貓身上:又是買糧食、又是看醫生。
自己家里,條件差到連空調都沒有。
他們這群95后,按照更新鮮的說法屬于:
Z世代。
也就是1995~2009年出生的這一代人。養只寵物陪自己生活,在他們當中已經非常普遍。
根據艾媒數據顯示,有45.1%的95后單身群體在養寵物。在養寵人群上,95后跟90后的占比最高。
一人一貓,三餐四季。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他們如此熱衷養寵?
調查顯示,超過 90 %的人養寵,出于情感動機,更確切說源于孤獨和壓力。
很多人跟我描述過這樣的溫馨時刻:
不管學習和工作壓力有多大,只要回到狹小的出租屋,看到那個小玩意兒,所有不悅瞬間消散。
相比80和90后,Z世代是更孤獨的一代。他們的獨生子女比例更高,從小就形單影只。長大后碰上高房價、內卷嚴重,高壓之下他們不愿意結婚,也養不起孩子。
今年結婚登記人數的占比中,只有20~24歲的年齡段是下降的,從47.0%暴跌到19.7%。
生活被孤獨環繞,寵物成為濃烈的情感寄托。老金見過一個年輕人滿含深情地說:
“我已經把寵物當家人了。對待家人,傾家蕩產都是值得的。”
吃喝寄養啥的,倒也不至于傾家蕩產。
但是,一旦碰到生病,就說不準了。
02
都說醫院是最大的鈔票粉碎機。
寵物醫院也不例外。
過去一年,全國超過一半的寵物,都有過就醫經歷。從最普遍的小手術,到動輒破產的大手術,再到老年病的日常檢查:
都能聽見燒錢的聲音。
拿幾乎每個寵物都要經歷的手術——絕育來說。
一只成年母薩摩耶,在北京要做絕育手術,常規的收費標準是:
2000多元。
市場上再買一只,差不多也是這個價。
老金走訪了北京部分寵物醫院,發現整個絕育手術包括術前檢查、麻醉、絕育、術后護理四個環節。僅僅是做節育的話,費用比較低,大概在五六百元。
大多數費用,集中在麻醉和護理上。
其實,有些項目是必要的,比如術前要檢查,看寵物適不適合絕育。但有些地方收費并不合理,比如條目繁多的麻醉和護理。
這也就是許多寵物醫生慣用的手法——過度醫療。不管小動物有什么毛病,先把能派上的收費項目都用上,反正動物不會說話。
許多寵物主“愛犢心切”,大部分都滿口答應。
有個95后朋友,給我講過去寵物醫院的一次經歷。過程讓他感覺,智商受到了羞辱。
他家的貓沒有食欲,即便吃東西也不停打嗝。他很擔心,懷疑是腸胃問題,果斷送去寵物醫院。
去了一個禮拜,醫生做了各種檢查護理,就差做個胃鏡了,還是沒查出什么毛病。
最后醫生說就是貓吃撐了,前后花了3000塊。
如果沒碰到那種一次就“傾家蕩產”的大手術,這些還都是小錢。
有個00后小伙伴養的京巴狗,突然全身皮膚潰爛,幾乎癱瘓。帶它去醫院檢查后,發現患上了一種名為庫興氏綜合征的絕癥。
這種病相當于人類的癌癥。根據福布斯統計,癌癥是最昂貴的寵物疾病之一,治療下來平均要花費近7萬人民幣。
為了給自家狗治病,主人在杭州一家寵物醫院治療了三個月,花了10萬多元。
如果不是家里人理解并且支持,這個小年輕完全掏不出這么多錢。
有的寵物主說,我家寵物“糙養”這么多年,沒啥大病,也沒花啥醫療費。
那是沒到它老的時候。
有個95后跟我講,他在10歲時收養了條成犬。狗子現在步入晚年,開始犯老年病。
以前,因為他偷懶不給狗刷牙,現在老了患上牙結石,還掉牙,最后只能洗牙、拔牙,再加上各種護理費用。
前前后后花了4000多。
因為沒給狗做絕育,歲數大了抵抗力又開始下降。光是鬧一次真菌感染,打針加吃藥就800多。
他后來總結出一個心得:
醫療費不是不高,只是時候還每到。
如今,醫療費已經讓很多寵物主苦不堪言。在養寵各細分品類中,醫療支出增長6.2%,是消費增速最快的品類。根據《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
看病貴,已成為寵物主最大的痛點。
這讓養寵變成一件難得而奢侈的事情。以前流行一個詞,叫“兒女雙全、幸福美滿”。在Z世代這里,現在變成:
貓狗雙全,人生贏家。
03
實際上,Z世代算是各個年齡段中,最舍得為寵物花錢的。
根據京東數據,在給寵物的消費上,Z世代比全站用戶高20%,甚至比給自己花的錢都多。
只是,他們養寵路上最大的攔路石是,治病費用遠比收入高:
據國聯證券統計,給寵物看一次病,涉及到手術平均要花費5000元以上。而Z世代的月均可支配收入為3501元。
為了讓自家“毛孩子”能擺脫病魔,Z世代可以說絞盡腦汁、花樣百出。
最直接也最普遍的辦法就是,借錢。
有名95后小伙子跟我說,自己剛上班那會兒收入不高,基本月光。看到自家喵星人由于生病奄奄一息,他狠下心從借唄借了一萬,將貓送進了寵物醫院。
后來貓病好了,而自己由于每個月要還錢,緊衣縮食,落下了胃病。
有的時候,借的錢也不夠去寵物醫院,Z世代就另辟蹊徑。
比起動不動就上千塊的西醫外科手術,他們發現針灸這類中醫療法的價格相對低廉,有時候也能緩解病痛。
拿癱瘓來說,如果按照西醫的方式,先得做一遍CT或核磁共振檢查,然而再麻醉、開刀、手術,最后護理,整個下來費用起碼一萬往上走。
如果采用“針灸+艾灸”療法,一次只要幾百塊錢。
只是,中醫大部分還是沒有西醫有成效。但干癟的錢包,不允許自己有過多的奢念。
有人覺得,人看病有醫保,索性也去買了寵物醫保,防患于未然。
的確,近兩年來陸續出現了一些寵物醫保,打著“低保費、易審核、0自付、病種全覆蓋”的宣傳詞。
但真到了要理賠的時候,又是限制多,又是審核慢、拒賠付。
到現在,寵物保險的消費滲透率僅為9.2%。超過五成的寵主認為,寵物保險不能滿足其需求。
有些Z世代,實在是拿不出高昂醫療費用,又不想買保險,干脆擼起袖子親自上場了。
他們買回藥物,自己學習如何給寵物打針、治療,自學成才。
硬生生被逼成了“獸醫”。
背后都是一把辛酸淚。
04
很多養寵的Z世代,都喜歡漫威電影里一只寵物貓:
噬元獸。
它外形雖然可愛,但實際上是個非常兇殘的動物。它的胃,連接另一個平行宇宙空間,所以可以吞噬幾乎一切物體。
一些小年輕也熱衷把自家喵星人,叫做“噬元獸”。我笑稱,它的胃連接著一個醫院,可以吞掉你所有工資。
那個元,是人民幣的計量單位。
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