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的總里程,達到了16.1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雖然這讓我們感到很驕傲,但據說,全世界有七成的收費公路都在中國。而讓人更加困惑的是,美國的大部分高速公路卻從不收費。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兩個國家如此巨大的差異??
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的總里程,達到了16.1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雖然這讓我們感到很驕傲,但據說,全世界有七成的收費公路都在中國。而讓人更加困惑的是,美國的大部分高速公路卻從不收費。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兩個國家如此巨大的差異?
?
中美公路水平誰更厲害
1988年10月31日,中國內地,首條投入使用的滬嘉高速建成通車。歷經了30多年的艱苦奮斗,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的高速公路里程達到了16.1萬公里。
相比之下,美國早在1937年,就在加州修筑了國內第一條長為11.2km的高速公路,但截止到2020年,美國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總長只有89203公里。
看到這,有些朋友就不理解了,明明美國修建公路,先于我們幾十年,并且經濟實力在當時也遠超我們,為何最后反倒是我們的公路里程比他們多?
?
中國公路水平為何比美國強
首先,受到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高速公路修建的起步價就達到了3000萬一公里,普通價更是5000萬一公里,因此修建一條完整的高速公路需要消耗巨額的資金。
但是在早些年間,我國的經濟實力并不能夠支撐,如此高額的修路支出,因此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向銀行貸款。有了資金,高速公路的建設自然是飛速發展。
但是問題來了,借了這么多錢,每年產生的利息就是一筆天文數字,而且高速公路還要有人來管理,這也是一大筆支出,所以國家不得不對高速公路進行收費,來還清貸款和支付日常開銷。
根據相關數據來看,2020年末,全國高速公路收費里程有15.29萬公里,總收費高達4566.2億元。雖然2020年我國公路的收入確實不少,但是該年的公路支出總額,卻高達12346.4億元,所以收支相抵,我國的高速公路仍然是處于虧損狀態。
相較之下,據美國官方的統計,美國8.9萬公里的高速公路,收費的僅有8633公里,占全美高速公路總里程的3.18%。
而且大多收費站都集中在,紐約、新澤西和馬里蘭等富饒的東海岸地區。為什么美國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都不收費?
?
美國高速不收費的原因
這是因為與中國靠貸款修路不一樣,美國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基本上靠的是政府稅收修建的。1956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命令國會通過了《聯邦資助公路法案》,確立了高速公路的發展框架。
根據該法案做出的規定,州際高速公路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9:1的比例出資,其中聯邦資金由“聯邦公路信托基金”提供,這部分資金87.6%來自機動車燃油稅。
另一部分資金的來源則是,大型車輛的銷售稅和使用稅等,因為卡車對道路的磨損更大,所以就多征稅。
除此之外法案還規定,州際高速公路的建設和基金的收入掛鉤,不靠借錢辦事。
利用政府財政支出修路的這種做法,雖然明面上看起來不給納稅人造成負擔,但實際上還是用了納稅人的錢修了公路。
根據密歇根大學交通研究所的調查數據,2016年美國人均擁有汽車0.766輛,家庭平均擁有汽車1.968輛,所以我們幾乎可以直接推斷出,是所有的車主出了錢修了路。所以美國政府怎么會有其他的理由,對這些高速公路收費呢?
所以從這里我們就能明白,美國高速公路之所以大部分都不收費,主要是因為美國司機早就把費用“繳”過了。
但由于美國的高速公路,基本上都是20世紀50年代修建的第一批“老路”,經過這么多年的風吹雨打,它們已經出現了各種問題。
政府每年稅收資金有限,所以為了籌集養護、維修高速公路的資金,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政府又開始對一些公路收費,同時為了降低收費標準,提高收費效率,許多州政府還采取了兩項措施:
第一種是公私合營的方式,即政府和私營企業簽訂合同,由私營企業對道路進行建設、經營、維護,將來等合同期滿了,政府再收回經營權,并且如果修路成本收回了就不再收取任何費。
另一個辦法是電子收費,即E-pass,司機們需要購買一張高速路充值卡,每張充值卡對應唯一的條碼,司機只需將條碼貼在車的前擋風玻璃上。
并在每次經過收費站時,走專門的E-pass通道,司機不用停車,相應的設備就可以做到掃描條碼,同時扣除費用。
李陽林